達娃次仁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93-02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句話精辟地指出,"好學、樂學" 即"喜歡學、樂于學"才是治學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愉快地學習方能取得最佳效果。從"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樂之者",可是怎樣才能使學生"好之"進而"樂之"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愉快教學法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途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是學習關鍵。快樂教學,寓教于樂,讓學生真正做到快樂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多運用激勵性評價和肢體語言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興趣,激發求知欲,提高學習效率。
"愉快教育"是國家教委積極支持和大力推廣的一項教改實驗項目,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育融合于教學中,融合于全部課外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技能,又發展了他們的個體,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性,從而使教學生動、活潑,學生身心愉悅。 愉快教學法是通過師生情感共鳴,激發雙方教與學的熱情的一種教學方式。"愉快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不失時機地利用學生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愉快因素,把快樂引進課堂,使學生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提高學習效果。初中生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自制能力不強,采取愉快教學法能有益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1."愉快教學法"的涵義
"愉快教學法",簡單地說就是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比較成功的素質教育的模式。其本質屬性就是"愉快發展",即在愉快中發展,在發展中感受成功的快樂。"愉快教育"也是情感教育中的主要模式,是充滿愛的教育具有新穎性和適宜性、審美性、科學性的特點,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教學藝術性原則、教育情感性原則、教育創造性原則。其特征是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學生的注意必須指向同一方面;調動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愉快教學法"在教育的培養目標問題上,強調愉快發展,在發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發展;在受教育者發展的內外因問題上,強調在需要層次上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在處理教育中知、情、意關系問題上,強調以愉快為核心的各種積極情感與認知的互促,達到知、情、意并茂。這三個有機方面,前者是愉快教育的目標之一;中者是愉快教育操作上的支撐點;后者則是愉快教育中貫徹始終的一條主線。
2."愉快教學法"在漢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
"愉快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德、智、體、美等諸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同時個性也能得到健康的發展;愉快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提倡"愉快教育"應以教學的思想轉變為先導,以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核心,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目標,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優化育人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愉快教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語言親切,神態自然,情緒飽滿,心境良好自然會消除學生恐懼、緊張的心理,增強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
3.漢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的措施
實施""愉快教學法"的重點在課堂教學,而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是師生雙方各自對教學活動的情感、態度、師生雙方的人際關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教學的方法。接下來談談實施愉快教學的具體措施:(1)實施愉快教學應建立和諧教學氛圍。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系是創設和諧愉快課堂氣氛的基礎。愉快教學是充滿愛心的教育,沒有師生間的愛心,就沒有愉快教育。無數教學實踐證明,師生關系順利、融洽、親密,則有助于教師的教也有利于學生的學。(2)實施愉快教學應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要讓每一位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是一種勞動,學習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并不能滿足于課堂教學形式的活潑多樣,應該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認真、努力的學習,變"苦"為"樂",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尤其對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教師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使他們感到,經過自己的努力是會獲得成功的。其關鍵就在于愉快教育既注意"樂中學",更講究"學中樂"。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學生不斷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建立"成功、快樂"的良性循環機制。課改的更可貴之處是他們培養了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很好地解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這才是學校課改的真諦。(3)實施愉快教學應實施民主教學,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要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飽滿地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之中,僅靠教師本身的滿腔熱情,生動講述還遠遠不夠,關鍵是要設法使學生變忠實的聽眾為積極的參與者,創設使之主動投入學習活動的快樂氛圍。因此,在高中漢語文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感情需求,努力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民主氛圍,使學生在漢語文課上真正做到心情愉快地學習。實踐證明,高中漢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尤其是電教媒體,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強漢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一改傳統沉悶的課堂面貌,使學生的興趣大增,有助于實現"輕負高質"和實施愉快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4)實施愉快教學要求漢語文教師自身樂教。要實施愉快教學,教師本身要"愉快",否則其不良情緒就會影響到學生,從而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此外,中學漢語文教師在進行愉快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漢語文課外活動,使有限的課堂教學向無限的課外活動延伸,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漢語文知識、漢語文能力得到實踐上的應用,使學生更有趣、更有效地學習漢語文。
總而言之,開展"愉快教學法"是優化漢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途經之一。愉快教學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有奉獻的品格,強烈的敬業精神,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在實踐中培養濃厚的教學興趣,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提問和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愉快教學的理想境界。
淺論學生如何積累作文素材朱慶清(廣西玉林市福綿區福綿一中廣西玉林537023)摘要:好的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關鍵,作文前首先要心中有腹稿。為了讓學生學會積累素材,寫好作文,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試從閱讀習慣、收集素材書、聽廣播看雜志、收集名言警句、積累詩詞、細心觀察生活和積累素材時應該注意的問題等幾方面來論述。
關鍵詞:素材;習慣;收集;注意問題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94-02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每每教師布置作文時,很多學生都會愁眉苦臉,或者大發牢騷:"不會寫,不想寫。"初一學生尤其如此。由于小學時期作文要求低些,大部分學生沒有養成積累素材的好習慣,面對作文題,學生往往咬緊筆頭、冥思苦想、難以下筆。很多學生即使確定了新穎的題目,有了深刻的主題,但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內容空洞、語言干癟,根本就達不到預想的效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學生不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不善于觀察生活,無法感受生活中的感人事跡,不注重也不善于積累素材。要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平時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如閱讀有趣的故事書、漫畫書、學生優秀作文等。剛上初一,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和新的同學,學生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因此,學生一入學,教師就必須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不論是閱讀試卷上的閱讀理解還是報紙、雜志或者其他一些課外書籍,遇到了一些較好的素材不妨做個有心人,可以自行摘錄上面的事例,專門準備一個作文素材本,讓自己沒事時可以隨意翻看。
2.讓學生準備一些專門的作文素材書和一些經典的課外書籍
初一學生年齡雖然小了一些,但已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應該能閱讀一些比較淺顯的專門的作文素材方面的書。這個其實不難買到。在書店里,寫作方面的書籍里,語文那塊一定有這種書籍,通常是小本的,價格還算可以,教師可以聯系家長共同指導學生去購買。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購買一些經典的課外書籍,比如《心靈雞湯》、《智慧背囊》、《劍橋家訓》、《讀者》、《青年文摘》、《格言》、《意林》等書籍,這些上面每篇都講的是事例,而且很多文章都是美文。這些書籍對于初一學生來說,雖然在內容方面也許深奧了些,但對于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也是他們很好的寫作素材。
3.引導學生聽新聞廣播,多閱讀報紙雜志
學生要寫好作文,必須在平時多積累素材,因此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多注意收聽、看新聞,關心國內外時事,從新聞節目中掌握當前最新鮮的素材,同時還提倡學生多閱讀報紙雜志,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這樣學生們就積累了許多典型素材。
4.讓學生注意收集名人名言、名言警句
名人名言、名言警句這些內容可以作為激勵作文的調味料,有時候,我們的作文并不需要或者沒有空間去添加一個具體的事例,那不妨把名人們曾經說過或篤信的話語或信條加進去就會使文章言之有物了,這樣文章不但短小簡練,而且直達文意。
5.積累詩詞名句,做得學以致用
一個人語言積累的水平決定著他的語文素質的優劣,決定著他的語文能力的高低,更是衡量作文程度的天平。由于思維和語言是靈與肉的關系,因此把二者作為提高寫作能力的生長點才是擺正了中學生寫作教學的位置。古今中外的詩詞名句,都是語言中的精品,它們不僅僅是一種純工具性的語言符號,而是滲透了漢民族的思想體系、文化體系和藝術價值。積累詩詞名句的方法可以靈活,可以每天一首詩(詞、名句)可以把詩詞改為一篇小作文,還可以說一段話用上某個名句,長期的堅持下去,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把積累的東西恰當地融入到作文中去。
6.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中處處有寫作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絕。我們知道凡是有成就的作家,他們都是多年深入生活、觀察生活,把生活中活靈活現的人和事,加以分析、提煉、概括,才最終寫出了優秀的作品。學生如果僅僅限于作文課上的冥思苦想,那是不會寫出什么好文章來的。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發現,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觀察各種景物,并結合個人體會和感受加以整理,這樣學生才有東西可寫,才能寫出有實體感的真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