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虹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52-01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其目的是發現現實世界中所蘊藏的一些數與形的規律,為社會的進步與人類的發展服務。我們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數學世界,正是這種自由探索才是數學美的體現。我認為,數學教學應該是一種有廣泛的思維空間和實踐空間,是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可以用心去體會感悟的。
1.小學數學教學應該教給學生什么?
一般來說,小學數學教學的功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實踐功能,即它與人們的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教學的內容來自于人類日益豐富、不斷提高的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并通過對一代代新人的培養,而越來越明顯和能動地促進各個時代,尤其是現代社會的生產活動和社會生活的發展和進步。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聯系于人們的思維與方法。通過對兒童的數學教學,在早期就盡可能充分地開啟兒童的智慧,發展兒童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能為他們日后乃至終身的良好發展,創造高質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極為重要的基石。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教育界提出了"大眾數學"的教育理念,"大眾數學"的實質是指對數學教學進行再創造,使之順應學生的需要,順應社會的需要。在理解大眾數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下列理念:①數學對任何人都有價值。②幾乎所有人都能學會大量的數學。③數學教學應鼓勵各種程度的學生積極參與。④學校數學不僅限于算術、代數、幾何,在各個階段都應擴充內容。⑤課堂不應脫離現實世界。⑥問題的主要根源在課程。⑦教師應提高對數學教學的責任心。
2.新課程下教師該怎么辦?重新認識數學、感悟數學
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應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和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系的。數學課上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教給他們思維的方法,開發他們腦中未被開發的腦細胞,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
體驗是青少年在實踐活動中親身經歷的一種心理活動,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種體會和感受。而這種體會和感受外在表現出來便是學生的感悟。學習數學知識悟性是重要的決定因素,它與數學教學有密切的關系,它是一種具有生命驅動力的思維形態,介于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是聯結感性與理性的帶有生命體驗的心靈之橋??梢哉f,沒有以悟性點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沒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論是空洞、乏味的理論。悟性的養成與提高主要靠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由此我認為應由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
2.1創設和諧的情境,使學生能有所感悟。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提出的教學建議。的確,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知識,體驗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從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2觸動生活積累,在體驗中使學生自悟自得。感悟是一種心理現象,也是一種心理過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賴于學生的親身體驗,依靠平時積累。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感受、體會、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數學課堂中,教師不能過早地將具體的知識抽象化,感性的知識理性化,使學生匆匆跨過感性階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識講得越多,學生越不明白,而應主要讓學生自悟自得。
2.3創設趣味情境,讓學生感知數學。低年級的學生充滿好奇心,但有意注意維持的時間很短,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不斷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更有效地讓學生學習新的知識。例如一年級數學上冊的《找規律》這一課是學生第一次初步學習可能性方面的知識。我在教學中首先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老師參加了親子義工的工作,星期天到了一個養雞場幫忙,看到了第1個籠子里養了一只母雞,第2個籠子里養了兩只母雞,第3個籠子里養了一只母雞,第4個籠子里養了兩只母雞,那么第5個籠子里養了幾只雞?第6個、第7個呢?這樣的引入既吸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因地制宜地對學生進行了助人為樂的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接著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農場為背景,創設了小雞吵架、撿雞蛋、搬雞蛋等生動有趣的情境,請學生在幫忙勸一勸、動手分一分、合作抬一抬等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初步感知學會了有關找規律方面的知識。
2.4培養學生動手的習慣,提高他們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動手習慣,提高他們思維能力,是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常用策略之一。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要使他們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僅僅憑借老師的語言講述,是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的需求的。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必須借助多媒體等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勢,盡量為學生創造有利的條件,積極培養學生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讓他們真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使抽象的數學知識逐漸具體化。此外,老師要善于把學習、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著力解決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更要注意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出發,促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盡量讓學生觀察、觸摸、操作、思考有關數學問題與現象,不斷增加學生參與各種有益活動的機會,把有關數學知識的外現動作過程同內隱思維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具體化,進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在學生自身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動手比一比、看一看、拼一拼等,既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又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