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明
摘要:創新教育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和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創造充滿創新活力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發展能受益終身。
關鍵詞:化學;創新教育;雜談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65-02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創新教育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和核心。科技發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趨勢,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
1.創設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1.1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也就是創造一個自然、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在這個環境里,不是單向交流,而是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這樣就有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在這個氛圍里,學生才會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苛求解決問題,他們的創新意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養和發揮。
1.2激發學生的好奇觀念。好奇是創造行為的開始,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在創造性思維中具有觸發催化的作用,從而成為學生行為的內在動力之一。在人類認識史上,正是個別人對事物或某種現象產生了好奇感、驚奇感,從而導致了重大的發明創造。瓦特對蒸汽沖動壺好奇發明了蒸汽機,巴浦洛夫對司空見慣的狗流唾液的現象感到好奇,通過探索,綞創造了高級神經活動心理學。如果沒有這種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動,創造性思維也無從產生。
1.3設計巧妙的問題情境。設疑是探索科學原理的向導,是催生學生積極思維的源泉。科學研究、探索活動需要質疑。那么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高質量的質疑藝術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層次,其次是疑問的隱蔽性和梯度。不能與結論太直接,也不能太難,要讓學生在解疑時有一定的切入點,順藤摸瓜,才能順理成章地解決疑問。
2.引導學生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問題是思維的開端,是開啟學生創新之門的鑰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現行初中化學教材很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設置了許多探究活動與家庭小實驗。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設計一系列的科學探究課題,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前,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如何來進行科學探究。科學探究的程序是:提出猜想——制訂方案——進行論證——歸納結論——評價反思。也就是說在教師設定課題后要指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大膽地提出猜想,并就此來制訂實踐方案,通過實驗、調查等多種渠道來進行論證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然后對一系列的資料、實驗現象等進行歸納總結,透過表象看出本質,總結出規律。這樣的探究活動,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參與動機,學生懷著強烈的學習熱情與求知欲投入到了探究活動中來,使得學生的個性得以展現,學生的思維得以激活,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發揮主動性,進行創造性的學習與活動。如關于銀離子和氫氧根離子交點處的"-",教材的意思是"在溶液里發生了水解反應",就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探究問題:氫氧化銀是否存在?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激情得以充分調動。積極地來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自己的假設。然后組織學生走進實驗室,充分利用實驗室里的儀器來展開實驗。學生將氫氧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互滴,學生認真觀察發現這樣一個實驗現象:瞬間產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什么?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并積極地查閱資料,請教教師,在學生間展開積極的討論與交流,最后一致認為瞬間產生的白色沉淀物是氫氧化銀。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給了學生充分展現的空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突破教材的限制,大膽地進行假設,并積極地設計方案來驗證。這其間學生有了更廣的思考空間,突破常規就是一種創新,使得學生創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
3.結合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3.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識讓學生聯想。如講到NH3、CH4實驗室制法時,根據所用藥品及反應條件讓學生思考選擇用以前學過的哪一套實驗裝置。二是鼓勵學生猜想、幻想、異想天開。如講到氮氣的結構和性質時,假設N2不存在N≡N,N2變得活潑,世界將會變成怎么?對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勵。
3.2創新思維具有求異性、靈活性、獨創性和靈感等,其主要體現在靈活性。在教學中要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學會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沖破"思維定勢"的束縛。如A1C1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1C13溶液中的現象是否相同,學生往往按常規的思維考慮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存在一個過量的問題,產生的現象是完全不一樣的。再如Na向往CuSO4溶液中,學生通常會考慮的是金屬與鹽的轉換反應,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潑的金屬,它首先與水反應,所以得不到金屬銅,而是生成Cu(OH)2藍色沉淀。
3.3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觀察是一切知識的門戶,周密精確的觀察是一切科學實驗、發現的基礎。實踐能力是將創意付之實現的精心設計和勇于實踐的能力的總和,是創意和創新的橋梁。培養實驗觀察能力,要加強和補充課堂演示實驗,最好是增加學習實驗,要求學生從實驗觀察、實驗操作不同視角去仔細觀察,關于發現共同現象和不同現象,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如上述A1C1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應,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得出結論。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自實踐,領"創新"成功的滋味。
總之,創新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創造充滿創新活力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發展能受益終身。同時讓教師的勞動閃現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這是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和努力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