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桂珍
摘要:在小學數學中運用"算"與"用"結合的教學模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增進了學生對于運算的理解;其次,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可以避免機械訓練。這就要求教師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一個實際感受與體驗的意義,并且可以利用現實中的問題來感受運算的過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算與用的結合;教學策略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397-01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數學的教學過程不僅要注重數學自身的特點,還要時刻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要遵循學生自身的心理規律。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材知識,對所要教學的內容經過精心的設計,從而使得教學與生活聯系密切,使得學生充分認識到現實生活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所學的知識最后也要服務于生活,突出數學強大的應用性。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把運算與實際生活相脫離。在這個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只有較好地結合"算"與"用"之間的聯系,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感受"算"與"用"的結合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下意識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體會到數學也是為生活服務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認識小數》這一節內容時,就可以創設小學生隨處可見的事物引入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取相應的信息,切身體會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小數的實際現象。接著從學生熟悉的切西瓜入手,比如"一個西瓜,中間切一下,會有多少,再切一下,會是多少?"這樣就會出現小數的現象。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計算也是來自于生活,計算也會為生活服務,解決生活中實際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是與生活密切聯系的一門學科。在充分認識了數學就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之后,更加有利于學生知道小數的由來以及運算過程,了解小數的實際意義,便于以后學生學習小數點的變化以及計算。因此,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提供一些十分常見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可以從數學的角度去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用所學的數學問題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計算教學,才能避免"算"與"用"的分裂,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窮價值。
2.教師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算"與"用"的結合
數學的"算"與"用"的教學,教師應該注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學生獨立自主地參加活動。學生既是知識的主動獲得者,也是實踐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在一種歡快的氣氛下相互交流。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談話情境,通過組織學生交流新學期購買文具用品的情況,了解學生購買的物品數量和價格等信息。這個話題是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經常碰到過的問題,所以大家的發言很積極,有的會說,"我買了2個筆記本,花了8元。"有的則會說:"我買了3枝鉛筆,花了9元。"也有的會說:"我跟著我的好朋友小紅一起去的,我買了3個本,花了12元,小紅買了5個本。"這樣的生活情境數不勝數,這就為學生的研究提供了十分豐富的學習資源,就避免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算"與"用"完美結合在了一起,實現了以用引算,以算激用。這時,教師就可以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圖,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可以從情境圖中得到哪些信息,可以從圖中看到哪些具體的數學問題。要想合理恰當地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求學生可以從得到的信息中學會提取有用的數學信息,并要思考可以運用哪些具體的數學方法來求解。
3.通過趣味游戲讓學生感受到"算"與"用"的結合
小學生都存在著一定的好奇心,對有角色的游戲充滿了興趣,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趣味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無限興趣。例如,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出生日期,讓每一個學生說出來,要求另一個學生通過想出一個算式,最終的結果是學生的學號。這個游戲實則就是運算練習的過程,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除了學生的出生日期之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號。小學生在初始的練習口算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學生的學號來完成簡單的加、減法,同時也可以通過出生日期做減法的游戲讓學生比較年齡的差距。這樣通過創設趣味游戲,"算"與"用"便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同時教師也可以抓住學生的好勝心理,來使得枯燥無味的教學變得富有激情。
"算"與"用"的結合,要使用有度。不能從始至終都在強調"用",也不能一味地強調"算"。教師充分認識到"算"與"用"結合的教學目標,合理地運用到每一節數學教學中。參考文獻:
[1]梁芳.談如何開展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J].小學數學參考,2008
[2]徐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例談[J].小學數學參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