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婉
[摘 要]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作文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作文素養,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三年級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如何在這一階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階段性地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特別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 小學作文;起步階段;做學教學;策略
小學作文起步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嚴格按照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寫作教學策略,切實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為小學生未來的寫作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三年級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發展均處于轉折時期,要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求教師先對該時期學生的心理進行分析,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本文就小學作文起步階段寫作教學策略相關內容進行了簡要分析。
一、三年級學生寫作動機的培養
小學作文起步階段的寫作教學首先需要教師能夠以學生的興趣為根本,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這一點在傳統的小學寫作教學中,經常被語文教師忽視。作文起步階段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否濃厚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態度,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充分重視對三年級學生寫作動機的培養。動機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內在動機,一個是外在動機。內在動機就是我們常說的興趣,其在推動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主要作用。外在動機指的是教師、家長以及同學的鼓勵、要求或者競爭需求,培養適當的外在動機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具體來說,要培養三年級學生的寫作動機需要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在教學中要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帶來更加積極、樂觀的情感體驗,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良好的課堂氛圍既包括教室的環境,也包括教學活動的設置。教室環境的設計指的是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左右兩側掛上名人佳作、在黑板報中設計“作文天地”一欄、在黑板或者白板的兩邊每日更新優美的句子,以及設置圖書角等。這樣的教室充滿著學習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會逐漸對寫作產生興趣。曾經有教育學家對教學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表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僅與教師的教學策略有關,還與教師的教學態度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有關。也就是說,當教師能夠以積極飽滿的工作熱情進行教學,那么就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其次,教師還需要完善教學評價體系。起步階段的教師教學必須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和意見反饋。評價和反饋過程中,教師應該要以正面評價和表揚為主,重視挖掘學生的優點,給予學生更多的寫作自信,保持學生的寫作熱情;最后,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教學組織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正處于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心理年齡階段,這一時期的寫作教學不能過于呆板,要盡量童趣化、童話化。例如,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作文起步階段的教學就有十分廣泛的應用。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個童話故事,然后讓學生將教師講的故事先用口語復述一遍,然后再給學生布置寫作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能夠被激發,想象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培養和提高。當然,我們常見的教學法還包括情境教學法、生活教學法等,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具體選擇。
二、三年級學生書面語言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起步階段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較為困難,主要在于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較為一般,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在三年級學生的作文中,我們會發現學生不僅出現記流水賬的情況,還會出現許多詞不達意甚至是口語化的現象,鬧出不少的笑話。這說明了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學生可以運用的寫作素材較少,導致學生的作文中言之無物。第二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就第一方面而言,教師應該要善于從實際生活中挖掘寫作材料,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體驗,為學生增加寫作素材。而就第二個方面來看,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日常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字詞運用能力。下面我們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了具體分析。
首先,字詞和語言的積累需要依靠大量的閱讀,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重視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大量的閱讀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閱歷,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語感在語言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語言的魅力是無窮的,語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語言的魅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教學。教師要教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習慣,多讓學生背誦精美的句子。課外學生也要進行大量閱讀,閱讀中還需要做好相關的筆記、摘抄等工作,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感。其次,教師要訓練學生養成讀寫結合的習慣,將學生的口語轉變為書面語。三年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常出現口語化現象,這說明學生并沒有將書面用語當作一般性語言,導致書面語和口語混淆。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要開口說語文,將口語化思維模式轉變為書面語模式。此外,起步階段的寫作教學應該以簡單的模仿學習為主。學生開始接觸寫作內容時經常不知道應該寫些什么,應該怎么寫,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進行寫作模仿,等時機成熟之后再讓學生進行創新學習。
三、三年級學生良好寫作習慣的培養
寫作習慣決定了學生的寫作素養,只有當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才能夠得到有效提高。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自行觀察的習慣。起步階段學生的寫作素材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我們經常會發現三年級的寫作題目為《一節有趣的?菖?菖課》《我最愛的人》《春天》等。要寫好這些文章,除了要求學生進行基礎的語言訓練、寫作動機訓練外,還要求學生能夠培養和提高自我觀察力,對身邊周圍的事物能夠進行敏銳的觀察。觀察力的培養需要一定的策略,漫無目的的觀察和無意觀察對寫作學習的提高并沒有益處。要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觀察,例如按照前后左右的方位順序進行觀察,按照時間的順序進行觀察以及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觀察等。此外,觀察的效果與學生的感官體驗有著密切聯系,五官調動得越充分,學生觀察的注意力和效果會更好。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使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進行配合,以提高觀察的靈敏度。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觀察的目的性。沒有目的的觀察會降低觀察的作用,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要有目的地進行觀察。作文起步階段,學生一定要學會如何列好提綱,使觀察更加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積累素材和修改作文的習慣。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增加自己的閱讀,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同時,學生在寫作完成后還要進行多次修改,這樣才能及時發現作文中的問題,并積累寫作教訓,逐漸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
綜上,小學作文起步階段寫作教學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和寫作發展特征。作文起步階段的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語的轉換方面、邏輯思維、語言組織能力方面均存在不足,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嚴格按照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采取針對性的寫作策略。具體來說,小學作文起步階段寫作教學策略要求教師能夠加強對學生寫作動機的培養、書面語言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寫作習慣的培養。當然,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策略的進一步摸索。
參考文獻
[1]左袁新.練筆,閱讀指向寫作的有效表達——淺議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策略[J].寫作(上旬刊),2015,(12):74-75.
[2]武世琴.感受生活 體驗生活 描繪生活——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之拙見[J].學理論,2012,(08):190-191.
[3]李秀平.閱讀·習作·拓展──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實踐體會[J].海峽科學,2012,(07):89-90.
[4]田瀾,張大均.構思策略教學改善小學寫困生故事文質量的實驗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03):282-288.
[5]黃翠雅.研究性學習與小學作文教育的融合策略探析——研究性學習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東南傳播,2015,(03):110-111.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