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熠鋒
當前地處山區的鄉鎮一個普遍的現狀是,產業特色不突出,支柱企業太少,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明顯,財政收支矛盾日趨尖銳。要解決上述問題,就要因勢利導,多措并舉,大力推進鄉鎮財源建設,壯大地方財政實力,實現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發揮優勢組合,打造特色產業品牌
山區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要充分依托這一優勢,強力打造特色經濟走廊。一是通過實施“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戰略,按照“基地+農戶+企業”的經營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無公害蔬菜、苗木花卉、蠶桑、水產養殖、食用菌等農業產業。同時,依靠科技進步,大力提升特色農業品牌,做大做強“綠色”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二是以市場為導向,打響鄉村生態旅游升溫戰。山區生態環境優美,要進一步找準切入點,整合旅游資源,挖掘和包裝文化品牌,以歷史文化助推旅游服務業的大發展,促進財政增收,逐步形成生態經濟、旅游經濟和工業經濟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二、吸納內外資金,搭建產業增收平臺
鄉鎮經濟的繁榮發展,離不開項目建設帶動和社會資金投入。為此,要進一步加大爭資爭項的力度,為財源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要積極向上爭取國家投資和優惠政策,抓住和諧秀美鄉村建設這一機遇,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和信貸資金,加大財政支農資金的整合力度,帶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盡快培植后續財源,促進農民致富增收。要利用當地工業園區平臺筑巢引鳳,通過扶持和服務,促使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強、貢獻大的工業項目落戶“開花”,提高工業企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同時,發揮園區集聚作用,加快不同行業骨干企業的培育,發展中小企業集群,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條,進一步拓寬財政增收渠道。
三、強化服務功能,實現投資合作雙贏
加強山區鄉鎮財源建設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積極轉變發展觀念,將支持的重點由盲目上新項目轉移到優化資源、整治環境、扶優壯強上來,全力做好服務這篇大文章。要創優投資環境,著力在政務、人文等軟硬環境上下功夫,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政策優惠度,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努力營造良好的全民創業氛圍和優良經商環境,堅定客商投資和增資的信心,為他們提供一個公開透明、公正合法、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打造最佳投資洼地效應。要切實抓好引入項目的后續服務,進一步強化“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意識,建立重點企業月調度制度,及時了解企業運行情況,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最終達到投資方賺錢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雙贏”目標。
(作者單位:江西省宜豐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