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明月,普天同賞。在這佳節歡樂之際,“天宮二號”飛上青云端,開始了新的探月之旅。空間實驗室入駐太空,是中華民族幾千年飛天夢想的又一次升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又一次升騰。
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搭載了多種高精尖科學裝備,其中,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製的“定時神針”——空間冷原子鐘,有望實現約3000萬年誤差1秒的超高精度,這將是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鐘。
人類社會發展離不開對時間的精確測量。之前,在太空中運行的原子鐘都是熱原子鐘,精度最高對應300萬年誤差1秒。此次,由天宮二號搭載的空間冷原子鐘將激光冷卻技術送入太空,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下,進一步使時間精度提升10倍,意味著這臺鐘運行3000萬年才會有1秒的誤差!“如此精凖的鐘的作用是,在太空中,空間冷原子鐘可以建立超高精度時間頻率基準。有了這個基準,就可以把天上其他原子鐘同步起來,讓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具有更加精確和穩定的運行能力。”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劉亮介紹說。此外,冷原子技術的發展還將大幅提高許多實驗的精度,讓原來不可能進行的實驗成為可能。例如,開展深空導航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