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燕玲
內容摘要:網絡技術的普及,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讓語文課堂教學產生了積極的變化。諸多的教學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成了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門“有力武器”。它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豐富教學資源和拓寬探究途徑,已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 語文 教育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普及,信息化已經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教育而言,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諸多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激發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起著巨大作用。現代教育技術成為當前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力武器”。
一.借助課件打開學習興趣之門
卡耐基說:“天底下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影響人,就是提到他們的需要,并讓他們知道怎樣去獲得。”事實上,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一種積極的情緒反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探索。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有了良好的情感氛圍,學生們就會樂于接受,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
過去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課堂的氣氛枯燥。尤其是越到高年級就越難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沒有探究的欲望,再優美精辟的文字也是枉然。而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聲形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這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還能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為例,這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可是西沙群島與學生相隔何止千里,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去探究這個位于中國南海的一個群島呢?這就得借助多媒體。我們可以通過播放一組組景色絢麗的相片,帶學生進行一次眼睛的旅行。老師不用多說什么就已經激發他們產生去探究一番的興趣,學習課文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了。
二.利用網絡豐富學習內容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打開學生興趣之門只是現代教育技術的“基礎裝備”,更大的潛能是現代教育技術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如《觀潮》一課,課文向讀者講述了錢塘潮“吞天沃日”“萬馬齊奔”的磅礴氣勢。尤其是描寫潮的樣子及潮來時的響聲尤為精彩。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透過文字來感受江潮的磅礴?光品讀文字效果不大,尤其對于一些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來說,老師再怎樣分析引導,也無法讓其感知或想象到。但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老師直接展現江潮到來時的景象,通過視覺和聽覺來感受后在來細讀文字,這時學生才能深切體會“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想整個大地都震得顫動起來。”老師根本不用多加分析,只通過視聽感官,學生很掌握江潮的氣勢、聲音、形態,教學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我們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多方面了解錢塘潮。
三.巧用技術,拓展途徑多法學習
語文課堂教學如果僅僅依靠教科書、教師、教輔資料等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還具有很強的網絡優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獲取學習所需的材料。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學生不只是資源的接收者、使用者,更應該是搜集者,參與者,制作者。
如《圓明園的毀滅》,課文篇幅不長,但思考的空間很大。怎樣才能在有效的時間里讓學生思考、生成的東西最大化呢?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有關中國歷史方面的資料,包括文字,數字、圖片等等。這樣一來,學生在資源的搜集和整理過程就能吸收大量相關的信息,同時會生成自己的思考。此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還能深化練習、拓展延伸。如教學《爬山虎的腳》,生活中學生又很少能看見這種植物,如何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呢?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就能輕松解決了。學生可以通過上網瀏覽了解到更多關于爬山虎的植物的知識,不僅有利于本課知識點的鞏固,并且可以使課上的知識得到擴展,還很好的培養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就無疑于擁有大的有力武器,提升教師的教學“裝備”,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老師教得輕松活潑。現代教育技術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