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摘 要:竹笛是中國傳統民樂表演中廣泛使用的樂器,它在中國音樂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崇高的地位,是民族樂器的一大典范。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在民樂表演中演奏竹笛的經驗創作出本變文章,在此與各位同仁共享。
關鍵詞:竹笛;中國民樂;主要地位;突出特點
竹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民族氣質的體現,其自身在中國音樂的發展史上已經到達不可比擬的高度。本文從簡單介紹竹笛出發,進一步介紹中國民樂表演中的竹笛,最后創造性的總結出竹笛在中國民樂中的主要地位與突出特點。
1 竹笛的簡介
竹笛即笛子,在中國傳統音樂表演中被廣泛使用的樂器,因其主要由竹子制成所以又被稱為“竹笛”。笛子用于音樂表演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其使用的范圍、地域極廣,笛子自身品種繁多,目前廣泛流傳使用的笛子主要有曲笛、梆笛、定調笛、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順笛等。笛子具有明顯的中華民族樂器的特點,它發出的聲音動情、婉轉。古人將笛子稱為“龍吟”,笛子發出的聲音在古代被人們稱之為“蕩滌之聲”,故笛子在古時又被叫做“原名滌”,日本使者在唐朝是將笛子引入日本,日本人至今還稱竹笛為“滌笛”。中國的傳統竹笛在經歷5000多年的歷史后演變為如今我們經常看到的笛子。現在的中國笛子是民族樂隊表演中重要的旋律樂器,在表演中多用于獨奏,也是合奏的重要樂器。[1]
竹笛起源于中國的皇帝時期,隨后經歷了5000年的漫長發展時期,現在廣泛使用的竹笛的原型是宋朝時期的笛子,其基本構造是基于一段空竹管,這段竹管在被砍伐后,去除竹管里的竹節,使其成為空堂竹管,竹管的外型呈圓柱形,接下來在竹管的管身上并排開鑿一個吹孔、一個膜孔、六個音孔、兩個基音孔和兩個助音孔。
中國竹笛的種類多樣,名稱及多并且各個地域叫法不一樣,竹笛的命名依據也頗多,如依據竹笛的形狀命名,竹笛的外形像“龍”,就會被叫做“龍頭笛”;如依據表演時的形狀,音樂師將雙手交叉作拱手狀來演奏的竹笛,被稱為“叉手笛”;如以竹笛的外形尺寸為依據進行命名的,竹笛有一尺八寸長,被稱為“尺八笛”。唐朝時,日本訪華使將八尺笛傳入日本,現在的日本人仍然把身長八尺的笛子稱為尺八,尺八笛在中國福建南中的流傳最為廣泛,他們當地人使用的洞簫就是“尺八笛”;如依據已有的典故命名,漢朝著名的大音樂家蔡邕,個人極為喜愛笛子這一樂器,不惜拆除柯亭,并且以柯亭的第十六根竹子制笛子,這種笛子發出的音色優美,頗得后人贊賞,后人為了紀念他的這一創舉,將這種笛子叫做“柯亭笛”。又如后人于《史記》中記載的伍子胥曾吹簫乞食于吳市中的故事中獲得靈感,稱一種笛子為“子胥簫”;如依據笛子制作的材料命名,這些笛子有“銅笛”“鐵笛”“玉笛”“鷹笛”“猿臂笛”等。[2]
笛子實際上是中國人對笛子形狀的這一類樂器的通稱,如果依據高低音分類,笛子一般被分為曲笛、梆笛、中笛等,其中的第一大類曲笛,這類笛子笛身較為粗長,發出的音高部分較低,發出的音色醇厚,現在多分布于中國的南方各省。第二大類是梆笛,這類笛子的笛身較細、較短,發出的音色清亮,現在多用于中國北方各省的各種戲曲的表演中。第三大類是中笛,這類笛子的形狀、發音等特點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間,現在多流傳于中國淮河流域的廣大地區。
總之,笛子被廣泛使用于中國傳統民樂的表演中,在中國研究、表演笛子的藝術家正在逐漸增多,需要向這一研究方向發展的人才也越來越多。
2 中國民樂表演中的竹笛
笛子被廣泛使用于中國傳統民樂的表演中,是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傳統民間表演樂器,在民樂變表演中的藝術家演奏笛子的姿勢有兩種,立式和坐式,表演立式就是藝術家在表演時是以站著的姿勢吹奏笛子的,一般適用于獨奏的藝術家、重奏表演的藝術家、齊奏時的藝術家,當藝術家表演吹奏笛子時他的身體呈站定狀態,兩腿保持直立,兩只腳分開呈八字形的狀態,具體的八字形態是藝術家的一只腳稍向前、另外一只腳稍向后。根據笛尾的方向,如果笛尾的方向向右,那么藝術家就要左腳稍前;如果笛尾方向左,那么藝術家的右腳就要稍前。藝術家表演的一般身體狀態要求是,藝術家要將身體重心落于兩條腿之間,必要時需向左右方向移位,腰部要挺直,胸部自然張開,頭擺正,肩放平,眼睛要直視前方,要用兩只手舉起笛子的管身,兩只手肘要成自然下垂狀態,將笛子的吹孔向上,并且放置于嘴唇中央位置,笛子的管身要與兩片唇瓣保持平行、與鼻梁保持垂直位置。坐式,表演坐式是在藝術家合奏或伴奏時,坐式上身與立式相同即藝術家要將身體重心落于兩條腿之間,必要時需向左右方向移位,腰部要挺直,胸部自然張開,頭擺正,肩放平,眼睛要直視前方,要用兩只手舉起笛子的管身,兩只手肘要成自然下垂狀態,將笛子的吹孔向上,并且放置于嘴唇中央位置,笛子的管身要與兩片唇瓣保持平行、與鼻梁保持垂直位置。并且藝術家所坐的座位高低要適當,凳子太高、太低都會妨礙藝術家的正常呼吸節奏,影響藝術家的演奏效果。[3]
3 竹笛在中國民樂中的主要地位與突出特點
在中國悠久的五千年歷史文化長河中,傳統音樂文化特別是傳統民間音樂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民族音樂發展起源與古老的遠古時期,其發展至今已經擁有相當久遠的歷史,其中的笛子制作和演奏的文化也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演變過程。其中因為民眾對民間音樂的喜愛,而使得民間音樂蓬勃發展,它又帶動了相關中國民族樂器的迅速發展。笛子是中國傳統民族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深受各族人民的廣泛喜愛,竹笛在中國民樂中的主要地位是:笛子是傳統民族樂器最具代表性的樂器,笛子在中國傳統樂器中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特有的動聽音色、極強的音樂表現力和較強的情感抒發力,使的演義笛子藝術家在中國傳統樂器的表演中擁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常常處在樂隊的首要位置,是樂隊中最好辨認的藝術家。
笛子在經歷了幾千年漫長的歷史演變之后,擁有了其獨特的風韻及魅力,并且具有了頗為突出的特點:第一,出現時間早,我們的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源遠流長,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了最早的樂器“骨笛”。第二,笛子分類精細,種類齊全。中國笛子的分類可以根據笛子的形狀、笛子的典故、笛子的分布區域等,笛子的品種齊全,目前主要廣泛流傳和使用的笛子有曲笛、中笛等。第三,笛子表演的受眾面廣。笛子在民樂表演中可以嵌入戲曲和各種歌曲中去,可以進行獨奏和重奏等表演。第四,笛子易于學習,傳播范圍廣。笛子是最易學習的傳統樂器,其體積相對較小,便于攜帶,已經在我國廣大地區和國外眾多國家用于音樂表演中。
4 結語
竹笛是中國傳統民樂表演中的常用樂器,竹笛產生和使用于音樂表演中已經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其在中國民樂表演中占據著首要位置,是需要大力發展的表演樂器,筆者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能投入到中國竹笛演奏藝術的表演中去,從而促進我國民族音樂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曉琦.竹笛在中國民樂中的主要地位與突出特點分析[D].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015.
[2] 趙濤.竹笛在中國民樂中的主要地位與突出特點[D].安徽大學,2016.
[3] 毛晶晶.竹笛在中國民樂中的主要地位與突出特點[D].南京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