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軍旅舞蹈中表現力的發展變化展開分析,認為著眼于軍旅舞蹈的表現力,當前軍旅舞蹈在發展變化過程當中存在著以下三個問題,一是拘泥于傳統,人物形象缺乏時代特征;第二是濫用新技術,作品缺乏藝術感;第三是重技術輕藝術。本文針對以上三個問題提出了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在使用高新技術的同時重視藝術本身,以及強調技術的基礎上加強藝術場景的構建這三個解決途徑。本文旨在通過有益的探索和討論,為推動新形勢下軍旅舞蹈表現力的整體提升作出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軍旅舞蹈;表現力;發展變化;問題與對策
1 軍旅舞蹈與舞蹈表現力
1.1 軍旅舞蹈
本文所指的訓練舞蹈指的是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由部隊所屬的文工團以及部隊現役官兵組成的舞蹈團隊,所排演的軍旅題材的舞蹈。
軍旅舞蹈強調節奏明快,表現力強,感染力強,是直接面向基層的干部官兵來進行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從,服務對象上看,軍旅舞蹈主要服務于現役的官兵,主要是在基層連隊表演,為官兵的業余文化生活增添光彩。
可以認為,軍旅舞蹈區別于當今社會上,其他類型的舞蹈,具有自己獨特的鮮明的藝術特征,在分析軍隊舞蹈表現力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著眼于軍旅舞蹈本身的特性來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創作。
1.2 舞蹈表現力
所謂舞蹈的表現力,主要是著眼于舞蹈,在表演過程當中,對于觀眾的影響力而言的。一般情況下,好的舞蹈能夠在進行表演的過程當中,音樂場景和燈光等相配合營造出一種具有強大影響力和感染力的氛圍,將觀眾的情緒帶入其中,讓觀眾通過欣賞舞蹈來引發自己的心緒,進而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對于舞蹈本身產生自己主觀上的理解,最終達到感染觀眾的目的。
就軍旅舞蹈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上看,為了達到軍旅舞蹈本身表現力提升的目的,應該著眼于軍旅舞蹈所面向的受眾,通過分析受眾的情感特點和審美傾向來對軍旅舞蹈的表現力方面進行適當的調整,最終達到增強感染力的目的。
2 著眼于舞蹈的表現力,軍旅舞蹈在發展變化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
2.1 拘泥于傳統,人物形象缺乏時代特征
著眼于舞蹈的表現力,當前軍旅舞蹈在發展變化的過程當中,存在著拘泥于傳統,人物形象缺乏時代特征的問題。軍隊文藝宣傳一直是我黨,和我軍非常重視的一項工作,從黨領導下的軍隊建立之初起,軍隊文藝宣傳就成為了我黨軍隊工作的重點,因此從軍旅舞蹈的歷史沿革上看,其在歷史發展的進程當中有著非常輝煌的過去,也有著非常光榮的歷史傳承。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上正面臨著多種多樣的觀點和不同的利益訴求。在這樣的社會現實情況之下,軍隊的氛圍來自于部隊將士官兵的,思想傾向難免會有所變化和調整。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軍旅舞蹈還有一類的拘泥于傳統的舞蹈表現形式,就會造成軍旅舞蹈在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中與部隊官兵一線的現實情況產生脫節,這樣也就不能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
2.2 濫用新技術,缺乏藝術感
伴隨著新技術手段的持續推行,特別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黨和國家在軍隊建設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尤其在軍隊文化生活的構建上,黨和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更是不遺余力。因此,當前軍旅舞蹈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各個文工團所能接觸到和調配的排練經費是非常充裕的,也正是基于此種情況,有相當一部分部隊文工團的領導難免會產生一種財富,暴發戶的心理,往往在排演新節目和部隊舞蹈的過程當中強調用加大投入的方式來增強節目的感染力。
但是應該認識到,技術因素畢竟是兩個領域的東西,在舞蹈、特別是軍旅舞蹈展示的過程當中,技術僅僅應該作為一種輔助的手段,而不應該喧賓奪主。如果在軍旅舞蹈的表現當中,一味強調使用聲光電等高新技術,一味強調將舞蹈至于現代化的燈光舞美當中很容易使五彩繽紛的技術效果淹沒了舞蹈本身的藝術感染力,這種現象無疑是本末倒置的。
2.3 重技術,輕藝術
軍旅舞蹈是舞蹈這種藝術形式在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當中的一種特殊的形式。從無知到這個藝術門類本身上看,他要求舞蹈演員具備一定的藝術功底,無論是從身體的柔韌程度、平衡能力等等,都是舞蹈演員舞蹈藝術素養的重要標尺。但是隨著,軍隊,待遇的提高很多優秀的技術型的舞蹈演員從專院校畢業之后,往往選擇進入到部隊文工團,來從事專業性的舞蹈演員工作,這些舞蹈演員她們的特點是技術非常強大,但是缺乏對于軍旅舞蹈這種藝術門類的理解,這就使得災區對舞蹈發展的過程當中,產生了種技術輕藝術的傾向。
3 針對以上問題的幾個解決方法
3.1 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重視推陳出新
針對以上的問題,首先應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重視,推陳出新。應該根據時代變化發展的現實特征來對傳統的軍旅舞蹈表演方式和呈現形式進行一定的改革。要依據當前80后、90后官兵的藝術審美需求,根據當今時代特征,不斷改進舞蹈的表現形式,讓舞蹈所呈現出的藝術特征與當前的現實情況和受眾的心理需求相適應。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相關部門應該重視藝術創作,應該加強創作隊伍的建設,讓藝術創作隊伍為一線的舞蹈文工團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容素材和表演對象。在創作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將新的時代特征和21世紀的一線的官兵的精神風貌融入作品當中。讓文藝作品真正能夠貼近現實反映現實,并且最終能夠達到鼓舞人心的目的。
3.2 使用高新技術的同時,重視藝術本身
在距離舞臺的創作和表演當中,一方面要重視高新技術的使用,已增強舞蹈本身的感染力。同時,也應該將更多的目光集中在藝術本身,從藝術創作和演員自身能力的體現和迸發的方向上尋求軍旅舞蹈表演的突破點。
將軍旅舞蹈的表演回歸到藝術本身,就意味著從無到有人員到編排者,乃至于現場的導演,都應該將更多的目光投注在舞蹈表現本身上,要讓演員在實際的表演當中重視自身的體悟,重視揣摩和分析相關舞蹈動作所傳達的情感體驗。
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定不能矯枉過正,不要單純為了實現演員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就放棄了對于新技術的應用和對更高層次表現方法的重視。應該認識到,不管是開發人員本身的藝術潛力還是重視新技術,新方法的使用,最終都是服務于軍旅舞蹈的成功表演的。所以,當前的主創人員應該著眼于軍旅舞蹈的表現能力的提升,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情況之下,牢牢抓住以上的中心和重點,進行有目標的藝術創作。
3.3 強調技術的基礎上,加強藝術場景的構建
在強調舞蹈演員本身技術的基礎之上,當前還要加強藝術場景構建。燈光舞美和裝臺都是軍旅舞蹈在表現能力方面的重要支撐。因此,在當前軍旅舞蹈的實踐當中,為了提升舞蹈的表現能力,一定要重視有舞蹈相關的物質準備工作。一方面要為演員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同時還要在去領悟到創作的過程當中,被演員和導演提供充足的物質后盾,好的燈光,舞美和裝臺的設計,另一方面能夠激發舞蹈演員的創作欲望和表現能力,同時也能夠調動觀眾的情緒,促進整場演出的順利進行。
4 結語
軍旅舞蹈中表現能力的發展與變化,是與時代整體的發展變化息息相關的,為了達到提升軍旅舞蹈表現能力的最終目標,軍旅舞蹈的相關主創人員應該正視當前的問題,想方設法予以解決。
參考文獻:
[1] 賈素梅.音樂藝術與時代精神[J].教學與管理,2013(12):45-46.
[2] 馮荊育.反映時代精神表達群眾心聲的成功作品[J].下一代,2012(Z1):12-13.
作者簡介:楊麗萍(1986—),女,湖南武岡人,學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