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
互聯網時代的外部環境,為形形色色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層出不窮的機遇與條件。隨著這方面實踐的增加,人們對商業模式構建、創新的知識經驗也在不斷積累。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1、互聯網+就是傳統業務電子商務化
在很多人看來,互聯網+就是原有業務加上一個電商平臺。“不管是互聯網+,還是互聯網-,只要你們想辦法給我把銷售搞上去,我都支持,否則,別來找我!”
企業應該如何對待互聯網+呢?這個問題的另一種比較簡單的提法是:企業應該如何利用鋪到家門口的高速公路?二者都給企業的開源、節流帶來了無盡的機會。稍有不同的是,互聯網對企業的顧客問題解決方案創新帶來的機會要比高速公路更加強烈。互聯網+之所以對商業模式創新帶來革命性沖擊,就在于它為商業模式容器的每一個板塊的重塑,尤其是顧客問題解決方案板塊的重塑,帶來了無窮的機會和層出不窮的新條件。
2、一切都只能試著來
“商業模式過于復雜,是個永遠也無法搞清內在結構和構建規律的事物,大家現實點兒,慢慢摸索著來吧!”
商業模式構建的確是個逐步展開的試錯——學習過程,但試錯——學習并不是我們在商業模式構建上可以隨意“試著來”的理由。“試”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建立在思路清晰、目標明確、路線合理的基礎上。
3、只要有股權投資的錢進來,后面的事就好辦
不論是在位企業,還是創業企業,其商業模式的創新或重構都可能導致新的業績預期,而潛在盈利水平的變化可能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如果投資者,特別是股權投資者(PE),認同了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他們就會實際投資。
投資人之所以對企業未來的業績潛力抱有信心,是因為企業的商業模式有吸引人之處,而不是因為別人投資了,企業才有了卓越的商業模式。
4、線上平臺的開發找軟件人員照著成功的網站學就好
既然O2O模式是搶占“風口”的必經通道,那好吧,我們抓緊找一些人,照著榜樣企業網站的樣子學就是了,反正淘寶、京東誰都可以看到。事實上,任何一個成功的平臺,我們都能看到其大致模樣。但絕對不能通過照搬成功網站的樣子來“照葫蘆畫瓢”。
5、只要給客戶免費,他們就會對我們的平臺感興趣
許多新上線的平臺都會面臨引流難題:如何讓目標顧客樂意訪問我們的平臺?很多人選擇的方法是免費。對此,不需要事實,我們都可以證明: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幻想。
能夠對顧客產生吸引的一定是那些能夠解決其某個痛點、帶來特定滿足的東西。有了這個前提,低價或免費才可能成為引起顧客興趣的動力。所以,免費雖然很簡單,但如果不打造前提,輕則沒實效,重則“賠了夫人又折兵”。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思維會誤導企業的工作重點選擇,導致企業喪失戰略機遇。
6、我們的線下資源實力雄厚,因此只要做個網站就能實現O2O
我對新時期的企業家和創業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你擁有特色的實體經營業務,由此出發構建O2O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有點像你已經有了幾張好牌,再湊成一張就可形成威力無窮的“炸彈”!
但是,“由此出發構建O2O”和“再做個網站”是有本質區別的。后者可能脫離前者只是一張孤立的“皮”;前者則是通過導入線上平臺,形成全新的顧客問題解決方案,并由此出發。
7、如果這種做法沒人做過,那么我們也難以成功
沒有人會否認,商業模式的創新與重構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程。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可以接受并信奉這樣的觀點:“如果這種做法沒人做過,那么我們也難以成功,因此不能去做。”
恰恰相反,如果企業家或創業者能夠提出一個方向正確的顧客價值主張,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就是取得重大成功的必然選擇。既然存在痛點,那就意味著該做的事情尚無人去做,這不就是我們的機會嗎?
8、使用簡單就是最好的平臺,因此網絡系統也要簡單開發
簡單的背后就是省力。歷史學家告訴我們: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主線之一,就是追求省力。使用簡單是省力的基本體現,所以“傻瓜機”總是代表值得發展的市場方向。
但是,對使用者而言的簡單,對制造者來講卻不一定簡單。對于網絡平臺來講,搜索、注冊及其他應用功能的簡單化,往往意味著平臺開發的日趨復雜。使用簡單化和開發簡單化沒有任何邏輯上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