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圍繞“何為審美教育?”“為何要在醫學專業開展審美教育?”“如何開展?”等幾個問題展開討論,全面論述審美教育在提高現代醫學專業學生審美水平、人文素養乃至專業技術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就醫學專業開展審美教育的具體做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審美教育;醫學專業
隨著社會進步與現代醫學專業的飛速發展,醫學領域對廣大醫學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更高更廣的要求,醫療行業隊伍藝術和人文素養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也出現了很多與美術關系密切的醫學項目,如整形美容、美術心理療法等,這就要求廣大醫務工作者具備一定的審美素質,醫學院校也應該在傳授學生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并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
1 何為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即是美育,又稱情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美的手段,以培育人的正確審美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使國民素質得到全面發展。[1]
美育的基本任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在掌握有關美的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具體來講,美育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三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四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2]
2 為何要在醫學專業開展審美教育
作為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標的素質教育的重要部組成分,審美教育在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方面的作用,是德、智、體的教育遠不能替代的。美育通過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審美水平和正確的審美觀。因此,美育在整個倡導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體系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各個教育階段都應該重視學生的審美教育,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階段,不論學生所學的是什么學科,都應該把美育放在重要地位,讓審美教育滲透到高等教育的全過程。
早在20世紀初,我國著名的現代美術教育的倡導者和奠基人蔡元培先生就創造性地提出了“世界觀及美育”教育,主張“以美育代宗教”,呼吁各級學校、各種社會活動都要進行美育,并把美術教育看作是美育最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他說“文化進步的國民,既然實施科學教育,尤要普及美術教育”。
2010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
在我國大多數醫學專業高等學校的課程設置中,學生每天面對和學習的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外語、體育、計算機等公共課程之外,就是生理學、生物化學、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等具有專業課程,培養目標里面也鮮有提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等內容,這都是不符合黨和國家“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本原則的。綜上,我認為應該在醫學專業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開設審美教育相關課程,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
3 在醫學專業開展審美教育的意義
3.1 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技能
醫學以維護人類健康、預防和治療疾病為目標,研究的是人類的生命及繁衍。醫學專業學生都有研究和解剖人體結構的經驗,但對人體之美卻往往知之甚少。在醫學專業教學中引入人體的結構美、曲線美等知識,可增強學生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審美意識,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在專業教育過程中進行簡單的繪畫基本功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手繪表現能力,通過對人體骨骼、結構、肌肉分布、器官等的描繪,更加形象、直觀的學習專業知識,達到更好的形象記憶效果。
通過對人體的結構美、比例美、曲線美等的分析和研究,可提高學生在整形美容、醫學矯正、健美訓練等領域的學習效果,為將來的工作提供指導。
審美與美術心理治療也是醫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古代,就有了“樂則安”“樂則壽”“樂以洽心”“樂而志清”等美學論題,指出了審美情感能夠改善人的生理和精神狀態的作用。相傳隋煬帝即位之后,沉迷酒色,窮奢極欲,患了煩渴癥,整日口干舌燥。若干名醫診治亦未能見效。一日,精于書畫的太醫莫尹錫看了煬帝的神色和口舌之后,要來紙筆,并不開處方,而是作起畫來。畫了一幅“梅林與雪景”的畫,獻給隋煬帝。隋煬帝看得入神,不覺寒氣逼人,舌生津液,煩渴之癥不藥而愈。美國精神病醫生蘭姆伯格也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了“藝術療法”的概念,產生了許多審美心理治療方法,如美術療法、雕塑療法、音樂療法等。因此,將審美教育融入醫學專業教學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審美與美術心理治療的方法,對其他主要的醫學治療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3.2 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培養審美情趣,提升人文素養是美術教育的重要功能。馬克思說過:“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相對于專業的美術專業學生,醫學專業學生沒有受過系統的美術專業訓練,其審美知識和能力都比較薄弱。然而醫學不是單純的生物科學,而是與人文科學緊密結合的一門科學。審美教育作為全面促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能夠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促使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全面發展,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美的欣賞、享受和追求,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良好的審美能力和正確的審美觀念能夠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幫助醫學專業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審美”的眼光和“創造美”的意識運用到學習、生活和工作中。
3.3 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當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墨守成規者終將被社會淘汰,善于創新者才會受到社會的青睞。
藝術教育不僅能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而且對人的智力開發,尤其是對人的創造力的開發有著重要意義。藝術互動通過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悅性,既能有效地激發人的熱情,也能有效地誘發人的創造性。[3]
通過審美教育,學生可以深刻體會到藝術家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體驗到藝術改變生活的魅力,反映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便可提供思維創新的靈感。
3.4 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習心理的調節
廣大醫療行業工作者大部分工作時間都面對的是疾病和死亡,而且就目前我國國情而言,醫療工作者的工作壓力是巨大的。對于在校學生來說,雖然暫時不能體會到一線工作的壓力,但是每天面對枯燥乏味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難免增加學習壓力,影響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但是通過一定的審美教育,讓學生學會發現美、欣賞美甚至創造美,用審美的眼光看待學習和生活,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創造性和想象力,進行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在生活中發現和感受到美,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學習和工作帶來的壓力,起到促進身心健康、調節心理的作用。
3.5 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方面有積極作用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于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著重大意義。開展大量的文化藝術活動便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徑之一,讓藝術深入到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讓學生能夠事事處處感受到美的存在,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對美的創造中來,讓審美意識“潛(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移默化”的影響到廣大師生的工作和學習中。
4 醫學專業開展審美教育的幾點做法
4.1 開設美術欣賞課程
開設美術欣賞課程是開展審美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和最有效的途徑。通過對古今中外優秀作品的分析和鑒賞,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豐富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趣,也能夠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激發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
4.2 進行簡單的繪畫技能訓練
醫學和美術的基礎課程本來就有交叉,醫學專業學生研究人體的骨骼肌肉,美術專業學生也要進行人體骨骼和肌肉的研究和寫生練習,如今保存下來的最早的人體解剖結構圖,便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繪制的。
讓學生學習學習和了解一點基本的繪畫知識和技能,自己動手繪制人體骨骼、器官、肌肉等組織,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審美情趣的同時,還能豐富學習方法,增強形象記憶效果。
4.3 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舉辦各類藝術活動
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離不開文化藝術的參與,舉辦諸如書畫、攝影比賽和展覽等活動,或者開展如“關愛健康”“遠離疾病”等主題的公益廣告設計活動,不僅能夠極大地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又能調動學生的創作積極性,激發創作和表現的欲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
4.4 開展廣泛的藝術交流、參觀活動
組織學生經常性的參觀美術展覽,讓學生近距離的接觸美術作品;積極邀請藝術家來校進行一些藝術專題講座,讓學生近距離的接觸藝術家;同時,學校還應注重藝術方面的資料建設,購置一些優秀的藝術圖書供學生閱讀和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4]審美教育對提高醫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大意義,作為一(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名醫學專業的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美育在醫學專業教育中的重要性,積極開展審美教育活動,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思考,提升自身藝術修養,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讓學生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
參考文獻:
[1] 李延聲,潘公凱,等.關于美育興國——為“十二五”規劃建言的提案[OL].中國美育網,http://www.zgxymyw.cn/html/shehuimeiyu/201209/10-1098.html,2012-09-10.
[2] 李范.美育基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3] 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
[4] 劉燕梅.醫學院校美術教育的意義[J]. 2012(12).
作者簡介:靳麗娟(1986—),女,甘肅張掖人,本科,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