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 要:瞿秋白于1931年起草一份中共黨內最早的《文件處置辦法》。全文分七個部分,僅1200余字,但其中蘊含黨內文書檔案管理的重要理念,包括分類編號、存儲檢索、資源建設、安全防范和規范標準等。展示瞿秋白作為黨的先驅領導人思想的先進性和工作的嚴謹性,其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做好一切革命工作的保障。
關鍵詞:瞿秋白;文件;處置;方法;理念
1 起草《文件處置辦法》的歷史背景
瞿秋白于1931年3月,為黨中央的文件管理起草一份《文件處置辦法》。該份《文件處置辦法》的原稿于解放后被發現,幾經證實, [1]確認為中共黨內最早的文件處置辦法。
為何由瞿秋白來制訂黨內《文件處置辦法》,起因有三。第一,瞿秋白在黨的五大、六大期間(1927~1931年初)主持過黨中央的領導工作(5年),六屆四中(1931年1月)會議上,剛被撤除中央政治局委員,但仍然是中共中央委員;第二,瞿秋白擔任黨內主要領導人期間,起草、審議、討論過一系列黨內重要文件,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工作進展情況;第三,瞿秋白是當時黨內公認的政治家、理論家,宣傳家和俄文翻譯家,其理論、文學和文字工作功底深厚。1930年,周恩來來到上海的黨內文件秘藏地,看到黨內文件又多又雜亂的現象,想到的第一人選是瞿秋白,推薦瞿秋白起草一份管理辦法。他對身邊的黃珍然說:“文件處理應有秩序、要安全、要條分縷析。在這方面,阿秋有研究,你們可請他給寫幾條辦法,以便執行”。瞿秋白(阿秋)很快地完成《文件處置辦法》,周恩來批示:“試辦下,看可否便當。”
在《文件處置辦法》下達后,中央秘書處當即采取了如下幾項措施:第一,通知各地方秘書部門做好文件資料的處置工作;第二,建立文件歸檔制度,按照要求整理歸檔文件;第三,建立兩個地下檔案庫,分藏兩個地點;第四,對秘書工作人員進行思想教育。
幸好文件處置及時,1931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候補委員顧順章被捕叛變,顧順章知道第二個地下檔案庫的位置,被迫燒毀了。第一個地下檔案庫得以保存了另一套中央文件檔案。黨內文件的長治久安,正是瞿秋白起草的《文件處置辦法》中一個特別強調的重要理念。
2 《文件處置辦法》的主要內容
瞿秋白起草的《文件處置辦法》,共分七個部分。立意高遠,提綱挈領,言簡意賅,宜于操作,每一部分并附具體操作示例和處置要求。全文1239字。 [2]
一是建議中央文件應分四個大類。各大類均按時日編制,注明年、月、日,要求愈詳愈好。
二是明確四個大類中再分小類。各大類和所屬小類統一編號。分類編號要求標識清楚。
三是要求中央接各省區來的材料,亦照上述分類編號法,先分省、分區,各編總號數,時日以中央收到的時日為標準,按次排編。
四是指明凡是事務性質的來往函件,以及絕無內容報告等等,都可以銷毀。
五是強調中央及地方及各團體的機關報,必須盡力保存一全份,并須另置一適當的地方(即亦只有至多兩人知道的地方,同時當然要是不甚費錢的地方)。
六是說明中央所取得的全總、蘇維埃政府文件、C.Y.中央、互濟會等的文件,按同樣方法,如同另一本目錄,而亦加分類號數之后,分別編到中央總的分類目錄之中。
七是提請秘書處應注意:事務性質及小信,只需將內容簡要的記入一本流水賬,可隨時毀去,勿使積存。油印、鉛印品只需有一份保存,其余另設辦法“推銷”出去。
3 《文件處置辦法》中的引導理念
瞿秋白起草的《文件處置辦法》,文字量不多,但其中有幾個重要的引導理念。瞿秋白考慮到《文件處置辦法》的主要作用是執行與操作,無須在《辦法》中贅述深層的文檔管理理論。但從有效實施《文件處置辦法》的立場而論,必須深刻理解處置辦法中的核心管理理念。處置辦法與管理理念有所不同。前者重在執行與操作即“辦事”,后者重在引導和促進,即“領導”。瞿秋白《文件處置辦法》中的引導理念有如下五種。
一是復雜事務須按特征屬性分類處置的理念。文件處置問題,并非簡單。由于中共中央文件涉及當時中國革命和中共黨建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處置文件要為處理問題服務,而非單純地處理文件。科學的分類是首要面臨的問題。復雜文件的分類,科學的方法就是按照文件的某種特有屬性或內容特征進行分類。大類之間的邊界盡量明晰,大類之內的小類主題,盡量清楚,便于復雜問題的專項調查研究。
二是科學合理的編排儲存應有利于檢索查詢的理念。文件處置問題,就是文獻的系統存儲問題。任何文獻的存儲目的,都是為了讀者能夠方便地進行查閱研究。存儲和檢索之間,前后兩種操作流程的有效(方便)對接,有賴于一套規范的管理理念的貫徹實施。瞿秋白的《文件處置辦法》,不僅為了將文件處置好,更是為了讓文件能夠更方便地進行檢索和查閱。
三是文件資源庫的建設應具備與時俱進理念。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黨內文件,文件資源庫是個無限擴充的發展對象。它的處置問題,不但要考慮當前,而且要立足未來。既要滿足當前文件處置的要求,更要著眼于未來的增量與擴充。因此,文件的分類目錄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與時俱進的,因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可以拓展的。制定當時的《文件處置辦法》,瞿秋白采取的是分類編號的方法,相當于現在的《中圖法》分類編號,可以容納后續文件擴充增量的發展需要。同時,史料價值不高的文件可經濃縮后加以歸檔。
四是黨內機密文件長治久安的防范理念。迫于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的圍剿,黨內重要機密文件的處置面臨重大的困難,一旦泄密,將決定黨的前途和命運。但檔案保存的經費緊張,黨中央的辦公地點經常搬遷,機密文件經常處于遭受打擊和避難之中,文件檔案的安全保存是《文件處置辦法》中的考慮重點。以致瞿秋白在《文件處置辦法》的七個部分內容陳述后,再加總注:“如可能,當然最理想的是每種二份,一份存閱(備調閱,即歸還),一份入庫,備交將來(我們天下)之黨史委。”“我們天下”者,即中國革命取得成功之日,無產階級奪取政之時。黨內文件的保存,才能有可靠的立身之地。可惜,瞿秋白于1935年6月18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槍殺于福建長汀羅漢嶺腳下。
五是文件處置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理念。瞿秋白在《文件處置辦法》中采用舉例說明,進行文件處置過程中的分類及編碼示范,是在強調文件處置過程中要嚴格執行規范化的標準要求。即在文件處置過程中,要貫徹執行擬定的標準化、制度化要求,在文件管理的質量檢查中,也要按照該標準和規范要求,進行評價。瞿秋白當時已經具備現代文書檔案管理的質量標準理念。在建黨早期(1921 ~ 1931年)提出,實屬比較先進的管理理念。
4 瞿秋白在《文件處置辦法》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縱觀瞿秋白《文件處置辦法》的產生背景、內容和核心理念,反映出瞿秋白對問題的處理方法,是從大局出發,長遠著眼,科學嚴謹,講求實效。其立場是為黨和人民服務,其觀點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其方法是辯證分析和實事求是。盡管瞿秋白當時已經遭受到來自共產國際代表米夫和黨內“左傾”機會主義者王明等人的打擊,已經退出中央政治局領導崗位,但瞿秋白為中國革命事業獻身奮斗的精神,歷史可鑒,光彩照人。
參考文獻:
[1] 賴世鶴.《文件處置辦法》發現和鑒定經過[J].檔案工作,1991(07):37-38.
[2] 瞿秋白.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論編(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