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時代,人們交流信息的方式和表達意義的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傳統的以“語言文字為中心”的讀寫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采取多元識讀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本文第一部分闡述了何為多模態和多元識讀能力;第二部分論述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多元識讀能力的必要性;第三部分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多元識讀能力的培養措施。
【關鍵詞】多元識讀能力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多元識讀教學法 必要性 重要性
一、引言
在多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靠單純的語言文字來表達意義會顯得單薄無力,要充分表達語篇意義,語言文字必須結合聲音、圖片等多種符號系統。此外,要融合視覺模式、聽覺模式等多模態模式。因此,傳統的以讀寫為主的識讀能力已經不夠用了,當今英語閱讀教學必須轉變為多元識讀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多模態與多元識讀能力
1.多模態。多模態理論是在Halliday的社會符號學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體是指人們在交流信息時,綜合運用了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各種感官和語言、圖像、肢體動作、聲音、色彩、空間、網絡等各種手段和符號資源。換言之,多模態是指同時使用兩種或以上的模態和符號系統。例如:現代兒童繪本不僅涉及視覺模態,也有聽覺模態(也就是故事音頻)。在視覺模態下有多種符號系統,既有插圖也有文字說明,顯得生動形象,給兒童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
2.多元識讀能力。多元識讀能力的英文是multiliteracies,是由新倫敦小組(New London Group)于1994年首創的。國內不同學者對其有不同的譯法。朱永生(2008)將其譯為“多元讀寫能力”;劉顯親(2008)將之譯為 “多元媒體之讀寫能力”;胡壯麟(2007)則譯為“多元識讀能力”。筆者認為胡壯麟的譯法比較通俗易懂。新倫敦小組認為傳統的以語言為中心的讀寫能力不適合信息大數字時代。因此,教師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采取多元識讀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簡言之,教師要讓學習者基于自己以往的知識和經歷,創造性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視覺、聽覺等多模態形式和語言、動作、圖像等符號資源批判性地識讀并理解多媒介提供的信息。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多元識讀能力的必要性
1.新媒介時代發展的需要。信息大爆炸時代的每天都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除了以傳統的印刷品實物形式傳遞,更多的是通過聲音、圖像、網絡等多模態形式傳遞。為了適應全球化背景下急劇變化的社會,教師有必要培養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
2.充分理解語篇的需要。閱讀語篇是為了理解語篇,從而獲得所需要的信息。現在的高中英語教科書中的語篇為了更全面、直觀、多角度地表達意義,往往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語必修四第四單元的課文“Communication: No Problem?”不僅有語言文字部分,也有與主題內容相關的插圖。在印刷體式方面,有不同的顏色,字體等等。這就體現了書面語篇中的多元性。教材編寫者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單一模態表達意義的不充分,因此使用多模態加以補充和強化。學生要更好地理解語篇,也要依靠語篇的多元性。如果僅僅是理解了語篇當中的語言部分,而不能正確解讀語篇中插圖的含義,也就不能全面理解語篇的主旨,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3.培養閱讀興趣的需要。單一是滋生乏味的罪魁禍首。語篇饋入形式的單一,教師教學方式的單一,學生學習方式的單一,學生處理信息方式的單一等等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把原本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學生毫無興趣,教學效果不佳,教學目標無法完成。
四、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多元識讀能力的培養措施
1.教師循序漸進的指導。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所用的閱讀教材大多數是視覺模態的,輔助以聽覺模態。其中視覺模態的形式既包括語言部分,也包括非語言部分,如印刷體式(具體指間隔、版面設計、縮進、字體、行距等等)、圖表(具體指曲線圖、折線圖、表格、示意圖等等)、圖像或插圖、體裁等等。聽覺模態有與主題內容相關的視頻和教材內容的錄音材料。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要告訴學生不同模態有不同的特點和表現形式,因而有不同的作用。這樣就可以強化學生的多元識讀意識,培養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如在視覺模式的體裁這方面,首先,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不同體裁所承載的話語社團規范、認知論、意識形態和本體論是不同的,存在這些不同的原因、這些不同體現在哪些方面等等。其次,同一信息使用不同的體裁所傳達的意義是不同的,因為不同的體裁在信息編排方式上是不同的。
2.教師組織有的放矢的實踐練習。教師在理論上指導學生之后,要為學生組織適當的練習,內化所學的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構建新知。如一些經濟類的文章,可能圖表與語言文字同時出現,這意味著學生要靈活處理這兩種模態。因為晦澀的語篇部分可以借助圖表來進一步闡明,圖表的意義也會因文字語篇的解析變得更直觀清晰。因此,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描述圖表所反映的現象,并解釋原因,做出評論。這樣就可以訓練學生將圖表與語篇文字結合起來,促進多元識讀能力的培養,提高閱讀效率,成為高效閱讀者。
3.制作多模態PPT。多模態PPT因其整合了聲音、圖畫、圖表等多種符號系統,因此屬于多模態話語范疇。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多模態PPT成為最具特色的現代教學手段之一。它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視覺和聽覺上的快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4.善用網絡資源。網絡時代,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善用網絡資源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打造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搜集到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如:視頻、音頻、圖片、圖表、動畫等等,這些都可以用來制作多模態PPT。其次,利用網絡建立教學平臺,上傳教學資源,學生可以利用平臺進行自主性學習。最后,學生本身也應當學會利用互聯網搜集學習素材,成為自主性的學習者。
5.充分利用語篇外的多模態資源。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來開發語篇外的多模態資源,例如:讓學生為某篇課文配上背景音樂并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就某篇課文的主題制作主題海報;讓學生將某篇課文改編成劇本,并進行表演等等。這些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充滿了趣味性、知識性和多元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
五、結語
為了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理念,將多元識讀教學法運用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使之成為高效閱讀者。
參考文獻:
[1]胡壯麟.社會符號學研究中的多模態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1-10.
[2]劉顯親.提升資訊化時代大學生之英語讀寫能力[EB/OL].2008.
[3]朱利忠.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多元識讀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英語廣場,2013,(2).
[4]朱永生.多元讀寫能力研究及其對我國教學改革的啟示[J].外語研究,2008,(4):10-14.
作者簡介:陳瑩瑩(1992-),女,漢族,廣東湛江人,北京師范大學學科教學(英語)專業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