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義 張峰
摘 要:依據“一校一拳”武術教改新思路,按照層面理論要求,運用文獻研究法,對學校武術教學發展實施策略進行研究,研究認為:①以“武術項目聯盟”為龍頭,完善武術管理機構,加強學校武術教學的理論建設是國家層面的學校武術教學改革實施策略;②構建武術之鄉學校武術的完整組織機構,加強師資培訓,組織開展地區拳種特色的學校武術教學展演活動是布局城市層面的學校武術教學改革實施策略;③以武術聯盟為龍頭,培養習武興趣 ,助力形成科學價值觀是定點學校層面的學校武術教學改革實施策略。
關鍵詞:學校武術;一校一拳;策略;武術聯盟
中圖分類號: G807.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2-99-2
0 引言
上海體育學院趙光圣教授在全面分析學校武術教學歷史基礎上,對學校武術教學現狀進行反思,提出“一校一拳、打練并進、術道融合,德藝兼修”學校武術教改新思路,凝練出“強化套路,突出技擊,保質求精,終身受益”操作方式和基本理念,依據武術教學改革操作新思路要求,結合我國學校武術教育發展地域不均衡實際現狀,按照層面發展原理,從國家、武術之鄉、定點學校、教學四層面出發,提出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策略,以期達到“強身健體、防身自衛、修身養性、立德樹人”的武術教育目的。
1 概念厘定
策略:計策、謀略、計謀,是指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或者是根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斗爭方法。三國(魏 )劉劭《人物志·接識》:“術謀之人以思謨為度,故能成策畧之奇,而不識遵法之良。”“策略”就是為了實現預先設定的目標,根據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的若干對應方案,并且根據形勢的發展和變化來制定出新的方案,最終實現目標。
2 國家層面:以武術聯盟為龍頭,完善武術管理機構,加強理論建設
2.1 重新審視我國現有學校武術教學政策和內容
當前學校武術教學的實施要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決議》、《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為指導,確保學校武術教學完成“立德樹人”的國家教育任務,實施策略制定符合國家的基本方針政策和要求。制定確保武術教學得以實施的保障性政策,使學校武術教學能在全國范圍內按照《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武術項目)》制定的教育理念,以經濟發達、武術教學開展好的發達城市分步驟科學合理地在全國范圍推進。建立健全對武術布局城市和定點學校的評估機制,建立武術之鄉和武術欠發展地區差別評價機制。
2.2 以武術聯盟為龍頭,完善學校武術管理機構
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武術項目)是全國性學校武術組織,在全國推進武術學校教學中起龍頭作用,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武術項目)管理機構的建設應以充分調動國家和各地市共青團組織、教育和體育部門、以及社會多方力量為宗旨,確定任務、明確目標、上下協調、貫穿一致、高效靈活的組織機構。體育院校、師范高校要在武術師資培養、學生身心健康咨詢和武術專業技術方面加強保障,協助和指導學校武術教學的開展;共青團組織部門負責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愛國強身”的理念。
3 武術之鄉層面:以武術聯盟為龍頭,構建完整組織機構,加強師資培訓
3.1 明確武術之鄉開展武術教學的實施要求
全國范圍內的各級各類學校應根據國務院、教育部出臺的相關“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結合武術之鄉學校武術教學開展現狀,地域武術拳種特色發展狀況、當地經濟和環境等條件與國家“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發展活動的現實和長遠需要,依據武術之鄉的武術發展優勢,研究制定本地區開展武術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步驟,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實施當地學校武術教學活動。
3.2 以武術聯盟為龍頭,構建武術之鄉學校武術的完整組織機構
以武術聯盟為龍頭,各武術之鄉的學校武術教學機構要想發展自己的組織機構,應參照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武術項目)領導小組進行組織機構設置,由當地政府部門參加,教育、體育、共青團等部門共同構成領導有力、高效運作的組織機構,以此來保障武術之鄉學校武術教學的順利開展。
3.3 體育院校、師范高校共同參與,加強武術之鄉武術師資培訓和引進工作
以武術聯盟為龍頭,在當地體育院校、師范高校共同參與下,各武術之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利用教師的寒暑假時間,邀請當地知名武術傳統拳師、武術專家教授、教育學專家教授、退役武術運動員,到需要培訓的相關學校和單位,對擔任武術教學任務的教師或者武術基礎扎實的其它專業教師進行相應武術教學培訓,另一方面可在學校師資招考和聘任時,優先考慮具有武術特長的具備武術教學能力的不同學科的應聘人員。
4 定點學校層面:以武術聯盟為龍頭,培養習武興趣,助力形成科學價值觀
對于定點學校(武術傳統項目學校)來說,武術教育包括以下含義:從功能講,武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培養“能打會練”技能、具備危機發生前的預判應對能力與危機發生時的防身自衛能力,激發習武興趣;從價值講,武術教學改革是“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要以助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為己任,助力學生形成愛國忠誠、和諧友善、勇敢自信、誠實重義的價值觀為目的。
4.1 依據當地特色,拓展課堂教學,豐富校內、外武術活動
武術傳統項目學校的武術教學內容要向真實的生活情景轉化,學校教授的武術內容要與學生生活的周圍環境盡量一致,要更多地聯系學生面臨的生活環境,同時,適當增加與現代社會生活關系密切的通俗武術技巧和影視武打技巧,拓寬學生學習武術的范圍。
課外活動是課堂的延續,課外武術活動包括學校、年級、班級課外武術團體活動,學校間武術團體活動,社會與學校共同組成的武術團體活動,社會武術團體進學校表演、教授傳播等等。學生通過這些參與和參加武術課外活動,真正走進武術事業中來,深入了解武術、體驗武術,提高對武術的熱愛程度,提高生活的質量,豐富學生課余的文化生活內容,延伸武術的教育功效。
4.2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開發武術校本課程
校園武術文化是銜接身體教育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紐帶。校園武術文化是教學實踐課堂延伸和發展,吸引學生積極主動體驗武術活動,實現由武術課程化到武術生活化,由單一的技術教學化到技術教學和書面文化教育并行的轉型,拓展武術視野。創建校園武術文化形式:
①創建武術技術展示活動及武術藝術圖片欣賞活動。提高學生對武術運動參與興趣,豐富校內學習生活。②利用課外活動或者課間操,在本班班級內開展武術“一周一拳”活動;③組織各種各樣的武術文化活動,室內、外張貼武術宣傳畫、武術名人名言,黑板報,宣傳櫥窗等,使校園武術文化氛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5 結語
學校武術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決定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策略的實施及運用,只有依據“一校一拳”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理論,以“武術項目聯盟”為龍頭,總結各布局城市、定點學校、武術教學方面的成功經驗,構建學校武術的完整組織機構,堅持“以點帶面”,使武術學校教育在全國全面鋪開,以期達到“強身健體、防身自衛、修身養性、立德樹人”的武術教育目的。
參 考 文 獻
[1] 張峰,趙光圣.學校武術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39(1):41-45.
[2] 王建華,張德福.中小學武術教材建設的回顧與今后走向的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2(30):27-28.
[3] 葉瀾.世紀初中國教育理論發展的斷想[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2001(1):1.
[4] 葉瀾著.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182.
[5] 王凱,楊小微.反思我國教學研究中的簡單思維[J].課
程·教材·教法,2005(12):23-2.
[6] 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傳播對武術傳播的啟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4,28(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