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偉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胰腺炎應用生長抑素對其胰腺血流與胰腺功能的影響效果。 方法 對2013年1月~2015年12月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進行研究,以數字隨機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分為治療組42例與對照組42例,對所有患者實施基礎治療與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治療組加以生長抑素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胰腺血流指標、胰腺內分泌指標、胰腺外分泌指標。 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的血容量(24.91±1.77)mL/100 mg、毛細血管表面通透性(26.53±1.40)mL/(100 mg·min)、血流量(317.75±8.41)mL/(100 mg·min),與對照組(21.03±1.65)mL/100 mg、(31.10±1.32)mL/(100 mg·min)、(282.26±8.45)mL/(100 mg·min)相比存在明顯差異;治療組治療后的胰高血糖素(84.15±8.42)pg/mL、胰島素(6.24±0.63)mU/L、正銅藍蛋白(521.18±7.21)pmol/L均優于對照組(104.45±8.29)pg/mL、(5.11±0.67)mU/L、(419.93±7.48)pmol/L;治療組治療后的胰蛋白酶原-2為(9.24±1.39)ng/mL、淀粉酶(65.53±7.14)U/L、血清脂肪酶(121.80±8.87)U/L均低于對照組(19.42±1.43)ng/mL、(87.59±7.25)U/L、(164.23±8.63)U/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療中,生長抑素的應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適合推廣應用。
[關鍵詞] 急性胰腺炎;胰腺血流;胰腺功能;生長抑素
[中圖分類號] R65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08-0092-04
隨著對急性胰腺炎發病機制研究的深入及醫療技術的進步,綜合治療方案成為了該病治療的主要趨勢[1]。其中,內鏡治療干預是一種有效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均能采取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而其他方法依然有較大爭議。生長抑素方法在國外的認同度并不高,認為這一方法并無效果[2]。而國內則積極評價了生長抑素的作用,廣泛肯定了該藥的臨床治療效果,但關于該藥在保護胰腺功能、胰腺血流方面的研究則較少[3]。因此,本文特選取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探討生長抑素的應用對于患者胰腺功能、胰腺血流的影響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2月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進行研究,本研究獲醫院倫理會批準,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依據數字隨機法進行分組,每組42例。治療組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21~72歲,平均(44.2±3.3)歲;重度患者5例,中度患者20例,輕度患者17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6例;年齡21~73歲,平均(44.3±3.3)歲;重度患者4例,中度患者22例,輕度患者1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等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以《急性胰腺炎診斷指南》為參照[4],腹水、胸水、尿、血中淀粉酶增多;上腹壓痛、上腹疼痛合并腹膜刺激征急性發作;影像學檢查發現胰腺壞死、胰腺炎癥等現象,即為急性胰腺炎。
1.3 方法
對所有患者實施基礎治療與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治療組加以生長抑素進行治療。①對于發病的患者需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即靜脈推注10 mg山莨菪堿(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707)、10 mg地西泮(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957)、100 mg哌替啶(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廠,國藥準字H21022413),通過三種藥物的應用及時控制患者病情。在基礎治療方法上采取常規方案進行治療。在患者發病時,為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發生惡化,應采取禁食和營養支持措施,營養支持方式為靜脈滴注,并采取緩解疼痛、抗感染治療方法,對患者體內微循環進行改善,進行持續8 d的治療。②在上述方法之上給予治療組患者生長抑素進行治療。首先,應合理配比生長抑素,取生長抑素(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480)0.6 mg,使用生理鹽水48 mL稀釋生長抑素,注入方式為靜脈微量泵泵入,在治療發揮效果后對生長抑素的使用量進行調整,但需注意生長抑素的用量應控制在0.3 mg以上。同樣進行持續8 d的治療。
1.4 觀察指標
胰腺血流指標以多層螺旋CT對胰腺血流進行檢測,胰腺體部為檢測部位,血容量、毛細血管表面通透性、血流量為檢查指標。
胰腺內分泌指標與胰腺外分泌指標。主要是對胰高血糖素、胰島素、正銅藍蛋白三項胰腺內分泌指標以及胰蛋白酶原-2、淀粉酶、血清脂肪酶三項胰腺外分泌指標進行測定,以相應的酶聯免疫試劑盒對相關指標進行測定,測定者為檢驗科人員,要求測定者具有豐富的經驗,檢測需以試劑盒操作說明為依據。對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的胰腺血流指標、胰腺內分泌指標、胰腺外分泌指標進行比較。
1.5 統計學方法
在SPSS18.0統計學軟件中錄入并處理數據,以(x±s)表示正態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組間比較計數資料,以[n(%)]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的胰腺血流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三項胰腺血流指標相近;治療后,治療組的血容量、血流量高于對照組,治療組的毛細血管表面通透性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胰腺內分泌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胰腺內分泌三項指標相近;治療后,兩組的胰腺內分泌三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胰腺外分泌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三項胰腺外分泌指標相近。經治療,治療組的三項胰腺外分泌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急性胰腺炎早期病理損害機制主要是機體超強炎癥反應,影響因素為大量的氧自由基、細胞因子、炎性介質產生以及早期胰酶活化[5]。后期病理生理惡性循環主要是因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細胞因子誘生、內毒素血癥以及嚴重感染所致。治療該病的關鍵是對早期炎癥反應進行調節,并對后期內毒素血癥與感染進行控制[6]。該病的治療方案經歷了長期的演變過程,從以手術為主導到全面保守治療,再重新確立外科手術治療地位,現如今則趨向于綜合治療模式與個體化治療方案。胰腺功能與胰腺血流異常表現是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因此,改善患者的胰腺功能、血流狀態也是治療的一大內容。體部血流參數是胰腺血流指標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對于檢測疾病的發展轉歸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疾病對胰腺功能的影響也較大,胰高血糖素、胰島素、正銅藍蛋白胰腺內分泌指標以及胰蛋白酶原-2、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胰腺外分泌指標均會因胰腺病變而發生異常,上述數據在判斷該病的診斷與轉歸中較為常用[7,8]。雖然不少研究肯定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生長抑素的應用效果,但研究該藥影響胰腺功能、胰腺血流的卻不多。本文選取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進行研究,發現該藥的應用對于胰腺功能、胰腺血流有積極的影響。
天然生長抑素與治療所用生長抑素相比,二者在作用與結構方面并無明顯差異,對于多種激素釋放均有抑制作用,可對胃酸分泌和胃腸道、膽、胰分泌以及垂體分泌生長激素進行抑制,對網狀內皮系統進行刺激,對Oddis括約肌、胃內pH值進行改善,對細胞功能起到改善效果[9]。在胰腺損傷、急性胰腺炎、術后并發癥、術后應激性胰酶分泌的治療中應用廣泛。關于該藥治療急性胰腺炎效果的爭議一直存在。國外曾有研究發現,生長抑素的應用并無明顯作用,雖死亡率較低,但數據并無明顯差異[10]。但同時不少研究指出在急性胰腺炎中使用生長抑素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11]。
對生長抑素的治療機制進行分析,胰腺自身消化作用通過生長抑素可有效減輕,這是因為生長抑素可對括約肌進行松弛,對胰腺分泌進行抑制,使胰管內壓力減輕,降低進入胰腺組織的胰液。在生長抑素作用下,奧迪氏括約肌基礎壓會顯著降低,十二指腸中胰腺分泌物則可自由進入。胰腺細胞表面相應受體與生長抑素結合后可對乙酰膽堿的釋放產生影響,對腺苷環化酶活性進行抑制,對胰腺外分泌功能起到直接的降低作用,使疾病出血量降低,實現對炎癥的抑制,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12,13]。
不少研究發現,導致疾病病情加劇損害、持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胰腺微循環障礙[12]。生長抑素的應用可對胰腺組織中的血栓素B2、前列腺素R等的水平、血流、微循環血流灌注量進行改善,有助于降低發生微循環內微血栓的可能。對組織微循環進行改善,矯正花生四烯酸衍生物異常代謝,對細胞進行保護。相關研究以動物為對象展開研究,在重度病情胰腺組織紅細胞比容、平均動脈壓、氧分壓等的改善方面并無明顯作用,判斷在重度急性胰腺炎治療中應用生長抑素在微循環改善方面并無效果,關于這一點,仍有待深入研究[14]。
現階段,尚無明確定論可說明急性胰腺炎發病的具體機制,主要的觀點是各種胰酶在多種誘因影響下出現異常激活狀態,胰腺細胞因此而發生破壞與溶解,引起機體免疫變態反應。在抑制胰酶與胰液分泌方面生長抑素是有效的藥物,將其應用于疾病初期,采取合理的用藥方法與劑量控制可對病情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加快治療進程。隨著臨床研究的發展,在急性胰腺炎治療中及時應用生長抑素已成為一大趨勢,不少學者均認可了其效果。但在死亡率方面的效果并未得到證實,在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方面的效果還不夠全面[15]。
綜上所述,在急性胰腺炎治療中應用生長抑素可有效改善患者胰腺功能、胰腺血流狀況,是改善胰腺綜合狀態的有效方案。
[參考文獻]
[1] 王瑞,李浩萍,段永宏. 奧曲肽聯合烏司他丁治療急性胰腺炎療效評價[J]. 陜西醫學雜志,2014,43(3):350-352.
[2] Papachristou GL,Muddana V,Yadav D,et al. Comparision of BISAP,Ransons,APACHE II,and CTSI scores in predicting organ faiure,complications,and mortal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J]. 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2):435-441.
[3] 方瑜潔,徐俊麗. 生長抑素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觀察[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10):811-813.
[4] 傅曉蓉. 腸內外營養支持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比較分析[J]. 首都食品與醫藥,2015,22(24):55-56.
[5] Mareninova OA,Sung KF,Hong P,et al. Cell death in pancreatitis:Caspases protect from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J]. J Biol Chem,2006,281(6):3370-3381.
[6] 馬萬里,謝永錚,張軍杰,等. 烏司他丁聯合地芬諾酯治療11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9):2580-2581.
[7] 吳凌云,石占利. 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隙的CT炎性浸潤程度與臨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6):106-108.
[8] 袁景,崔平,王建強. 生長抑素聯合泮托拉唑治療急性胰腺炎的療效及對炎癥遞質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4):397-399.
[9] Van Santvoort HC,Bessel ink MG,Bakker OJ,et al. A step-up proach or open necrosectomy for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J]. N Engl J Med,2010,362(16):1491-1502.
[10] Kaw M,Brodmerkel GJ. FRCP,biliary crystal analysis,and sphincter of Oddi manometry in idiopathiC recurrent pancreatitis[J]. Gastrointest Endosc,2002,(55):157-162.
[11] 吳孟杰,王小紅. 生長抑素聯合刺五加治療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其機制[J]. 山東醫藥,2015,55(44):38-40.
[12] 王巧瑜. 芒硝外敷聯合生長抑素在治療急性胰腺炎中的應用[J]. 廣東醫學,2014,35(10):1567-1568.
[13] 鄧文宏,郭聞一,陳辰,等. 生長抑素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急性胰腺炎療效的Meta分析[J]. 微循環學雜志,2014,24(4):54-59.
[14] 朱穎玲,傅長來,唐光華,等. 鼻飼加味柴芍承氣湯治療急性胰腺炎40例[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 30(4):329-331.
[15] 孫文棟,徐詩雄,陳實. 烏司他丁和奧曲肽聯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療效及血流變學觀察[J].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5):113-115.
(收稿日期:2016-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