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 王宏
摘 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上指出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媒體宣傳部門,理應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工作,并成為當下工作的重點。尤其是主流媒體,因其得天獨厚的宣傳優勢,更應該擔負起這一責任,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發揮群眾引導作用,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脫口秀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8-0149-0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有了更廣闊的信息接觸渠道,魚龍混雜的信息渠道和多元化的觀點碰撞,深刻的影響著人們價值觀的形成,因此迫切需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進行引導和規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新聞媒體,特別是電視等主流媒體作為大眾傳播媒介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理應肩負起宣傳、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神圣使命。本文試從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脫口秀節目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可行性研究,以福州廣播電視臺脫口秀節目《聊齋夜話》為例,探討如何運用創新手法在新形勢下更好地弘揚、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 我國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第一次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計劃;在黨的十七大會議上,李長春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并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本質體系的概念;最終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明確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準則;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行為,至此最終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綱要性內容。今天,在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沖擊的中華大地,這一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無疑成為引領精神文明建設、疏導社會價值導向的關鍵指引。正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如此重大的作用,主流媒體作為先進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和主戰場,弘揚傳播主流價值也成為義不容辭的使命。
2 電視脫口秀節目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分析
2.1 避免“宣傳”的誤區
對于我國的主流媒體來說,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傳播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的歷史使命始終能夠牢記在心,但在做好“宣傳”的過程中,卻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誤區和惰性。主流媒體長期來在進行主流價值觀宣傳的時候,大多采取的往往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輸”和一邊倒的報道方式,這種方式在某一歷史時期也許起到過積極的作用,可隨著國門的打開,互聯網的興起,如此的宣傳方式顯然已不合時宜,甚至會引起一些受眾的反感,“宣傳”的目的和效果也勢必大打折扣。以美國的脫口秀節目來說,它是美國民眾消遣娛樂和獲取新聞資訊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人通過對美國脫口秀節目的表現形式觀察,也許會單純地把它視之為娛樂節目,但實際上在其幽默、娛樂、諷刺的背后卻往往隱含著意識形態的輸出,即為一種“看不見的宣傳”,這樣的傳播策略是中國的脫口秀節目最為欠缺的。正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最好的宣傳是能讓被宣傳的對象沿著你所希望的方向前進,而他們卻認為是自己在選擇方向”,應當使之成為“看不見的宣傳”。福州廣播電視臺新聞脫口秀節目《聊齋夜話》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正對如何運用傳播學和受眾心理學理論,有效傳播主流聲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著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2.2 《聊齋夜話》節目如何實現“看不見的宣傳”
2011年4月,福州廣播電視臺推出了福建省第一檔新聞脫口秀節目《聊齋夜話》,首播時間是晚上10點,節目總長30分鐘。經過幾年來的創新發展,這檔新聞脫口秀節目在電視開機率總體下滑的趨勢下,收視率卻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成為福州廣播電視臺品牌節目的新亮點。根據央視索福瑞的數據統計,這檔節目的日最高收視率達到3.6%,至2014年底平均收視率居落地福州地面百余套電視頻道晚間10點檔的第一位。收視率的增長、影響力的擴散,無疑加強了節目的話語權,也為價值觀的輸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福州廣播電視臺《聊齋夜話》節目以構建主流文化、塑造主流價值、傳播主流聲音為己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擔起了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神圣職責。節目中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筆者做如下總結。
1)把主流觀點融入多元表達之中,增強正面宣傳的吸引力。在電視傳統新聞節目的表達中多以“播”新聞為主,表現形式嚴肅而認真,在隨后的發展中,特別是“民生新聞”概念的出現,則出現了“說”新聞和“評”新聞,表現形式變得生動活潑,但是隨著節目形態的老化,創新的乏力,該新聞模式也讓受眾逐漸感到視覺疲勞,傳播效果大大下降。而近幾年隨著新聞脫口秀模式的引入,為電視新聞的傳播帶來了新的活力,特別是其多元化的表達方式,令受眾耳目一新,使節目增加了更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福州廣播電視臺《聊齋夜話》為例,該節目將新聞內容和“娛樂”手段進行有機結合,在主持人的使用上,節目組大膽啟用了兩位風格各異的男性主播擔綱,兩者之間形象定位與語言風格上的強烈反差,無疑為節目營造了一種亦莊亦諧的話語空間,在表現形態上很有中國傳統相聲中“逗哏”和“捧哏”的味道。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兩位主持人以幽默為手段,用主流觀點解讀新聞、分解觀點,將主流觀點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節目的全過程。同時節目綜合運用語言、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等多種形式,使新聞事件更加生動形象、情景交融,情理互嵌,讓受眾有一種身臨其境,重回“現場”的真實感,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構筑起了體驗“積極向上、真誠友善、溫暖陽光”等等平臺,呼喚受眾形成價值共享與想象的共同體,不斷增添和傳遞社會和諧發展的正能量。比如,節目在說到北京交響樂團外籍大提琴手奧列格在動車上辱罵中國女子事件時,運用了情境設計表現手法,兩位主持人分別演繹了國人和老外兩種角色,貌似滑稽可笑的角色碰撞,卻刻畫出了國人對老外兩種極端心態,主持人把法治國家人人平等的觀點很好地融入表演說笑當中。在第一屆全國青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聊齋夜話》還策劃制作了兩期“迎青運”特別節目,充分利用節目風趣幽默的特質,演播室錄制、現場VCR、情景劇三者相結合,創新性地運用原創幽默情景劇展示了青運會的會徽、吉祥物、運動員村建設等籌備情況,把傳統主旋律宣傳化于無形,讓觀眾在笑聲中接受“節儉辦青運”“人人為青運”的辦賽理念,節目播出后引起觀眾的強烈反響,深受好評?!读凝S夜話》開播以來,通過主持人的幽默對答、鏡頭的自由切換、歡樂場景的多重構建等,潛移默化地傳播著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觀。
2)用故事說理,增強正面宣傳的感染力。一個生動的好故事,有著強烈的打動人心的作用,而在這些生動鮮活的故事中,往往又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無疑受眾在接受故事內容的過程中也易于不知不覺地接受觀點,獲得真知。在《聊齋夜話》每一期的節目中,盡管沒有直接出現大道理的講述,但是通過生活中精心選擇的這些事件和故事,最終卻深刻闡釋了其中的道理,弘揚了人間真情。所以該節目雖然內容涉及面廣泛,但對于不同題材的話題主持人均以故事化的敘事方式來表達,以辛辣、有趣的觀點講述故事情節,注重敘事情節的表現,有意構建故事的情節沖突和觀點碰撞,使觀眾在收看的過程中,既感覺緊張刺激,又會被故事的發展進程所吸引,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挑戰視覺極限,扣人心弦。比如,在每期節目的設置上,兩位主持人很少直接開講,而是都會用“情境”表演的方式導入,無論是新聞人物事件還是熱點話題之間的那些事,兩位主持人都會像演小品一樣,將其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來。極具喜劇感的表演,從傳播效果來看,顯然比直截了當地講述大道理更加具體可感,讓人印象深刻。比如節目在聊到“四川老人自己摔倒訛詐三名小學生”“老人跳廣場舞擾民”等事件時,主持人圍繞社會熱議的話題“中國的老人集體變壞了嗎?”多元化引用“外國小伙撞中國大媽反誣大媽訛詐”等典型事件為中國老年人群體正名,從不同角度得出“中國多數老人被污名化”的結論,并引導社會大眾用公正眼光看待老年人群體,保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通過主持人對這一系列的鮮活故事的演繹、表達,受眾時而會心一笑,時而低眉思索,對這些生活常見卻又不常思的大小事,在細細咀嚼的過程中,深刻體味到了人間真理和真情,將故事中呈現的情景與自我生活融為一體、化為一境。
3)把社會熱點引入理性思考之中,增強正面宣傳的說服力。社會“熱點”問題往往也是最受百姓關注和議論的話題,在引導過程中如果稍有差池就會有“出軌”釀成事故的風險,成為社會和諧穩定的負能量?!读凝S夜話》節目在表現形式上雖然慣用幽默、調侃的手法,但是卻始終秉持著“娛樂只是手段,反思才是本質”的理念,本著積極探索新聞事件的真相以及對廣大受眾負責的態度,堅持用理性的目光看待熱點信息,搜集多方觀點,以平民視角,對事件展開抽絲剝繭的分析,引導受眾自發對“熱點”進行“冷”思考。例如:對于節目中出現的“官員開房”落馬、“性賄賂”、“蘿卜”招聘等一系列“反腐”社會熱點事件中,一方面主持人深刻批判了“官場”潛規則,同時也引導百姓如何正確看待公權力?!读凝S夜話》節目開播以來,還先后圍繞醫患矛盾、教育公平、價值觀扭曲等等社會熱點和難點等問題展開討論,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辯證看待我們“發展中的困惑”,用生動的語言和事例告訴大家既要看到我國改革發展中暫時的“困難和問題”,同時更要讓大眾明白發展中的“美好前景”,多講社會發展的積極面,引導受眾從全局的高度,認清我國發展的方向和道路,把正視矛盾和化解矛盾統一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通過主持人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剖析,呈現了形態幽默、導向正確、個性突出、思想性強的解讀和評論,這些解讀,彰顯了理性的光輝和力量,增強了正面宣傳的說服力,激發了觀眾的思想共鳴,得到了觀眾的認知
認同。
3 結束語
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有賴于媒體傳播的有效手段,通過發展類似脫口秀等新興媒體節目,實現媒體節目的多元化與趣味化,更好地吸引受眾、引導受眾,才能最終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輸出的目的。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也強調指出,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既是對媒體人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媒體人一項光榮而神圣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程光明.新聞受眾心理分析[J].湖南社會科學,1999(5):78-79.
[2]王建萍.淺析我國電視脫口秀節目發展歷程及方向[J].中國報業,2016(3).
[3]宋佳儀.我國真人秀節目的受眾心理探析[J].大眾文藝,2010(23):183-184.
[4]王宏.做好“看不見的宣傳”——從福州廣播電視臺《聊齋夜話》走紅談起[J]當代電視,2015(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