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俊
摘 要:針對地方本科院校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創新進行分析,結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點,充分研究并闡述了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創新策略,其內容分別為:構建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競爭機制,構建本科院校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激勵機制,構建從地方政府到學校內部的管理機制,希望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分析,可以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學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資源共建;資源共享;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207-02
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有相當大一部分在近十余年從專科學校合并升格而成,在辦學條件、資金的投入和師資力量方面均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相匹配,導致教學水平普遍不高。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著三個主要矛盾:一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擴大招生和校本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二是學校教學模式單一與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三是企業招人難和地方本科高校學生就業難之間的矛盾。要想使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學水平差距得到有效降低,就需要建立相應的課程資源共建和共享機制,并且對這一機制進行不斷創新,進而使區域教育教學資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一、地方本科院校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現狀與不足
最近幾年,一些地方本科院校認識到自身條件的不足,開展了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存在許多不足。
(一)傳統觀念和現行體制對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約束
傳統辦學觀念依托學校自身條件,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開放程度不高。認為課程資源是學校的專屬資產,不愿與人分享,也不喜歡“占人便宜”,更希望自力更生、哪怕是艱苦奮斗。現行的人事制度、財務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績效考評制度等等對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具有較大的約束性。比如學分互認,許多地方本科院校都不認可,擔心學生會選擇其他高校優質教學資源而導致本校課程沒人選修,導致教師的“鐵飯碗”被砸掉。
(二)社會、企業參與課程資源共建共享的積極性不高
優質的課程資源,毫無疑問包括大量的社會優質資源,包括物質條件資源和人力資源。高校目前校企合作開展轟轟烈烈,但是大多數建立在具體項目的合作上,因為在具體項目上雙方都看得見利益。在參與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方面,往往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的利益被忽視。課程資源的建設是一項長期進行的可持續發展工程,企業的投入與產出需要成正比。但在實際過程中,社會、企業往往被定位為公益活動的贊助者。
(三)高校之間合作意識不強
高校之間根據自己的地域特色、歷史傳承、實際條件辦學,相互之間互補,形成良好的競爭環境,有利于共同發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但實際情況是高校相互之間缺少交流、缺少信任,合作意識不強。以湖南高校的設計類專業為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為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211”、“985”大學,具有優質的課程資源。第二層級為長沙理工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湘潭大學、湖南工業大學等院校,課程資源有一定的特色。第三層級為大量的二本院校,基本上沒有什么優質資源和特色資源,辦學模式同質化。所有層級的院校都習慣“向上看”,希望學習上一層級的學校的經驗,很少“左右看”,更不會“向下看”。
(四)課程資源共建共享局限性太強
無論是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共建共享教學資源,都主要集中在教學經費、教學設施的優化利用和教師的合理配置方面,在制度建設、利益平衡、資源互補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統研究。
二、地方本科院校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策略
(一)構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競爭機制
在本科院校合作的基礎上,為了使各個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優點得到充分體現,需要針對這些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競爭機制。讓學校和學校在各個方面均進行競爭,結合競爭結果,對辦學經費、招生指標以及基礎建設等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學校為了增加本校的教學資源,會積極的對現有資源進行挖掘,進而提升學校的競爭力,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了閑置教學資源的數量,使地方本科院校的資源利用率有所提高①。當下,地方本科院校的資源共建和共享的方式主要被分為免費型、交換型、非盈利型或者商品交易型等等。因為資金上的缺乏,導致精品課免費公開網站沒有得到較好的維護,也缺乏更新。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陳舊,無人訪問。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改善,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對在網站的建立過程中,引進先進的的市場競爭方式,例如簽訂相關協議,并對其進行績效考核,從而實現優質的資源共建和共享。
(二)構建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激勵機制
建立優質教學資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眾多教育者投入心血。為了鼓勵地方本科院校進行教育資源的建設創新,并進行資源的共享,從而真正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需要相關管理者在相對合理的范圍之內為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并將不同優質教學資源的生產成本和運行過程中所使用的成本作為依據,對應當補償的數額進行評估,從而為學校提供一定的資助。相關管理者還可以針對實際情況,建立利益共享制度,進而起到強有力的激勵作用?。對于社會和企業參與課程資源建設,可由政府或者成立第三方進行投入評估,在減免稅收、人才引進等方面進行獎勵,或者通過項目資金進行獎勵。以湘南學院設計類專業為例,2015年由長沙百聯裝飾捐建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實訓室,如果由校方通過設計招標、施工招標、材料采購等程序進行建設,建設周期至少一年,投入成本至少40萬元,而且材料不能及時更新,工藝不能展示清晰。目前,該實訓室由企業全額建設完成,企業通過裝飾材料商贊助,實際投入成本不足30萬元,而且可以經常更新。企業參與課程資源建設的目的主要提高知名度,還有獲得在校學生的認可,培養潛在的設計預備人才。不足之處就是到目前為止,校方并沒有組織審計人員進行資產審計,也沒有對企業進行任何獎勵。
(三)構建從地方政府到學校內部的管理機制
地方政府是本科院校的舉辦者,對地方本科院校的資源進行共建和共享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需要對地方本科院校進行宏觀指導,同時實施統籌協調,針對一些優質教學資源質量進行認證,并注重對這些內容的共享。此外,還需要建立相應的反饋機制。本科院校相關管理人員要站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設置科學可行的人事制度以及對教師的管理制度,在學校內部設置完善學分制度,注重學校和學校之間對精品課堂、網絡選課以及專業課程所使用的儀器設備等均得到共建和共享,學校和學校之間可以實施教師互聘和學分互認等新型制度,地方政府充分了解學校管理制度,盡可能的實現優質的教學資源,并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各個地方學校的獨立系統可以有效的聯系在一起,進而使資源的利用率有所提升。
當今社會正處于信息知識時代,信息更新的速度和知識更新的速度逐漸加快,因此要想使人類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創造,就需要對知識進行共享。任何人之間進行實物的交換,并不會增加交換雙方的實物,但是對知識進行交換,卻能夠增加彼此的知識儲備。所以,地方本科院校的領導和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知識開放性觀念和共享性觀念,摒棄知識壁壘思想。以湖南的設計類院校(專業)為例,可以利用湖南省設計藝術家協會這一平臺,共建共享課程資源。第三層級的學校理論教學水平不高,可以通過網絡研修完成選修學分,如湖南師大美術學院的《中國美術史》、《中國工藝美術史》等課程,中南大學的《工業設計史》等課程,也可委托名師建設網絡空間課堂,如湖南大學設計學院何人可教授的《世界平面設計史》、湖南工業大學朱和平教授的《中國工藝美術史》等。地方本科院校建設開放一些特色課程,如吉首大學的《少數民族裝飾藝術》、湘南學院的《傳統村落保護與更新》等等。將自身的較精品的課堂資源等進行積累,并且將這些課堂積極的對外推廣,從而為其他的學校和企業等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實現互利共贏。與此同時,還可以向外校積極吸收相關教學手段、方法等,加強學校和學校之間的合作。互通有無,以防止重復現象發生,為精品課程共享的發展提供保障。此外,地方本科院校要努力開發新的教學方式,并對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對外開放,并共建、共享和交流,進而讓知識得到較大范圍的傳遞,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其他用戶對新知識中的內涵得以充分認識③。
例如,在學校內建立資源共建共享網站,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通過這一網絡平臺,將自身較為優秀的課堂視頻上傳,用戶可以對這一課堂進行評價,并提出自身的建議。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校和學校之間相互學習,并且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三、結語
對課程資源進行共建和共享,其目的是為了整合資源,降低教學成本,提高教學質量。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解決地方本科院校資源的瓶頸問題,才能促使高校之間錯位發展,關聯互動,才能是社會、企業關注課程資源建設,并從人才培養、項目合作、科學研究等方面分享利益,才能讓師生積極投入到課程資源建設中去,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地方本科院校整合社會資源教學的實踐研究》資助項目,項目編號:XJK016BGD069。
注釋:
①范軍.打造共建共享資源平臺 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建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網站改擴版一年來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01):61-64.
②寧艷珍.精品課程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建設研究與實踐——以《電子商務支付與安全》課程為例[J].經濟師,2015(06):225-226+228.
③范建麗.基于微課的地方高校與社區教育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08):114-1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