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波
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筆者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 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淺談如下幾點。
一、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的作用
1、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們的全面健康發展。情感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我們在教學中注重情感教學就是考慮到它十分有利于我們學生們全面健康發展。情感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可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促使學生德、智、能、情、趣均衡發展,使認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進,從而達到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情感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于新授課來說,興趣的要求和作用更是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情感教學尤為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研討中,至今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費時費力、效果差的觀點仍然普遍。當然,影響教學質量的各種因素很多,在此不再贅述。教學中如果正確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幫助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發學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的教學情感對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學效果的影響。在語文課的教學與訓練中,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學生面前始終表現出情緒樂觀,態度和藹、表情親切、舉止瀟灑、儀表端莊、言談高雅、朝氣蓬勃,用情感去感染學生,也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并潛移默化地在學生身上發揮巨大的作用,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為深遠。
3、通過情感教學,教師可以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當中。“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小學語文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語文教師要有“干一行,愛一行”的專業思想。熱愛本職工作,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堅定的志向和毅力,有深厚的感情,把自己畢生的精力奉獻給教育事業,這是產生情感的內部動力,產生堅持而可靠的工作動機。在小學語文課的教學中教師不但要保持積極,肯定的情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具備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根本,全面的業務能力是前提,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方能使學生依賴教師,提高學生自己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二、在熱愛學習的情感中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1、以情激讀。把激發學生美的情感與理解語文結合起來,這樣會使學生的思維更具有活力。如指導朗讀《春天來了》這一課時,整個課堂都彌漫著一種春天的氣息。一上課就引導學生用一種喜悅、歡快的感情讀課題,使所有的學生都仿佛投入了春天的懷抱。然后是對語言文字的感受,最后是有感情地朗讀。一個學生在讀“幾只鴨子在河里快活地游來游去”一句時,他仿佛也是其中的一只,瞇著小眼睛,一只手做著游水的動作,其聲其情都給人一種快活感。全班同學也不自由主地跟著讀起來。這時,學生的朗讀已不是一種簡單的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是一種美的陶冶,這種感情又加深了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2、以情激賞。從體驗語言所描述的事物之美,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加深對課文語言美、形象美的感受。如《王冕學畫》一課中寫王冕看到雨后的荷塘產生一種迫切的、要把這美景留住的感情,這也是他刻苦學畫的動力。這么豐富的內涵怎樣讓學生理解呢?筆者把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感受荷塘之美上。一是理解語言文字之美,一是讀出晚霞中荷塘之美。一位學生說:“這荷塘的顏色很美。荷葉是碧綠的,荷花是雪白的,加上夕陽的照射多美呀。”另一位學生說:“這荷塘還有一種生機。大雨過后,它們那么亮,都好像在爭著生長。”這使筆者想起巴金先生作品中的一句話:“那每一片樹葉上都仿佛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他們這么小的年齡竟然也能感受到如此神秘的東西,這正是對課文理解的到位。
3、以情激寫。從體驗課文的語言之美,感受所描述事物及人物的心靈之美,又可激發學生的情趣,促進寫作。在課后練習中有這樣一個句式:“筆者在……看……”,要求補充“地點”和“干什么”。在學生明確要求后,筆者便放手讓學生寫。結果寫的地點和事情都是他們自己經歷過的。格式是正確的,但內容顯得平淡。于是,筆者建議:“是否把地點換成你十分想去的一個地方,把事情也換成你十分想干的事。”就這么簡單的一句話,竟使學生的創造思維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有學生寫道:“筆者在銀河邊看神仙們釣魚”,有的學生寫“筆者在草坪上和小蟲們一起看殺蟲劑說明書”,有的學生寫“筆者在一座山上和諸葛亮一起看作戰地形”,就連一向不愛表現的學生也紛紛舉手讀自己寫好的句子,不少學生回到家中還在繼續寫。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深深地感到:積極的情感因素可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正如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