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羅莎·盧森堡是波蘭和德國工人運動杰出的女活動家,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的著名領袖,同時她還是一位頗有見地而富有獨創性思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盧森堡在投身于革命實踐的同時,積極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她關于黨內民主的思考獨到而深刻。
關鍵詞:羅莎·盧森堡; 黨內民主;價值
中圖分類號:G4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047-01
羅莎·盧森堡(1871—1919)是波蘭、德國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杰出的女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著名左派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1919年慘遭殺害。她信仰堅定、人格高尚、才華橫溢,被列寧譽為“革命無產階級的真正馬克思主義的杰出代表”,“國際社會主義革命的永垂不朽的領袖”。關于黨內民主與公開監督,華中師范大學楊正喜博士和唐鳴教授認為,盧森堡主張建立公開的監督制度;要加強黨內民主,反對權力過分集中;要通過普選、自由、公共輿論來強化對權力的監督[1]。為了充分發展黨內民主,她要求廣大黨員在黨內要有思想自由和批評自由,能夠對重大問題展開自由討論并提出公開批評[2]。盧森堡的“自我集中制”的提法具有獨創性。周尚文指出這一提法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意味著黨內“大多數人的統治”,這是由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所決定的,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先進分子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自覺的組織,黨的集中制理所當然地應該集中體現黨內大多數人的意志;二是這種集中制仍然是一種“強制性的綜合”,就是說對黨員個人和下級黨組織仍具有約束力,完全區別于資產階級和無政府主義者鼓吹的“絕對自由”。[3]關于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中央編譯局王學東研究員認為,盧森堡黨內民主思想的核心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強調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是政黨活動及其生命力的基礎。無產階級政黨和領袖是無產階級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覺悟的群眾的意志和意向的“代言人”和“執行人”[4]。
一、盧森堡黨內民主思想的主要內容
盧森堡根據當時的革命變化,在《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問題》、《再論群眾和領袖》等一系列著作中對黨內民主理論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她的黨內民主思想主要闡釋了黨和人民群眾、領袖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民主與集中的關系及民主監督等問題。
(一)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是實現黨內民主的必要條件。
盧森堡黨內民主思想的核心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強調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是政黨活動及其生命力的基礎。盧森堡曾用一句話精辟地概括了領袖、政黨、階級和群眾的相互關系:“從整體上說社會民主黨只是無產階級階級運動有覺悟的先鋒隊……它的領袖越是明確地和自覺地使自己成為有覺悟的進行斗爭的群眾的意志和意向的代言人,他們就越有力量,越有威信。”[5]可見,盧森堡一方面承認無產階級群眾需要自己的政黨和領袖;另一方面又強調無產階級政黨和領袖是階級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覺悟的群眾意志的“代言人”和“執行人”。這里盧森堡實際是抓住了黨內民主的要害問題:究竟是誰執行誰的意志?盧森堡主張,“工人階級在解放斗爭中每前進一步必須同時意味著它的群眾在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獨立活動、自決和首創精神的增長。”而黨的領導機關則“必須推廣每一種強大的首創精神和良好的開端……把自己變成黨的意志的喉舌和工具,而不是相反。”[6] 她宣布:“在一個像我們黨這樣的民主政黨中,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少數幾個文人、黨的干部或議員的觀點和意志,而是大多數無產者、這幾百萬人的觀點和意志。”[7]這種意志的最高代表是黨的“最高權力機關即一年一度的黨代表大會,它把全黨的意志定期地確定表述出來”。而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黨的斗爭實踐則要依靠黨員和各級黨組織“堅持不懈的思想工作、戰斗力和首創精神”。[8]
(二)“自我集中制”是盧森堡黨內民主思想的重要內容。
盧森堡辯證地看待民主與集中的關系,在建黨問題上,盧森堡主張按集中制原則建立黨的組織,甚至認為“強烈的集中主義特點一般來說是社會民主黨所固有的”。[9] 但她同時又強調,黨在實行集中制原則時必須考慮“集中程度的大小和集中化更準確的性質”。[10]為此,她要求明確區分兩種不同性質的集中制。一種是“極端集中制”其實質是“將正在進行斗爭的工人階級降低為‘委員會執行工具的官僚集中制”;另一種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的“自我集中制”。盧森堡指出,“社會民主黨的集中制不能建立在黨的戰士對中央機關的盲目聽話和機械服從的基礎之上。”[11]“社會民主黨的集中制無非是工人階級中有覺悟的和正在進行斗爭的先鋒隊(與它的各個集團和各個成員相對而言)的意志的強制性綜合,這也可以說是無產階級領導階層的‘自我集中制是無產階級在自己的黨組織內部的大多數人的統治”。[12]盧森堡創造性地提出了“自我集中制"的組織原則。
(三)民主監督是實現黨內民主的重要保證。
盧森堡認為,要實現社會主義民主,必須在無產階級政黨奪取政權后通過民主的形式,以法定選舉程序,選舉能夠代表社會普遍利益的多數人行使公共權力。要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國家權力機關實行公開的監督。盧森堡認為普選、自由是社會主義民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反對革命勝利后取消普選制和廣泛的自由,認為“沒有普選沒有不受限制的出版和集合自由,沒有自由的意見交鋒,任何公共的生命,就要逐漸滅絕,就成為沒有靈魂的生活,只有官僚仍是其中唯一的活動”。
參考文獻:
[1]楊正喜、唐鳴.羅莎·盧森堡社會主義民主思想簡析[J].學習論壇,2005,(7).
[2][4]王學東.羅莎·盧森堡的黨內民主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05,(1).
[3]周尚文、江乃兵.論羅莎·盧森堡的黨內民主觀[J].探索與爭鳴,2005,(3).
[5][6][7][8]《盧森堡文選》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第197、309、366、310 頁.
[9][10][11][12]《盧森堡文選》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第501、502、503、504、509頁.
作者簡介:王慧玲(1990.04-),女,漢族,山東省臨沂市,聊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