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娜
摘要:提問,是引發幼兒產生心智活動并作回答反應的信號刺激,是促進幼兒思考發展的有效途徑。提高幼兒教學質量,關鍵是教師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較高的道德素養,幽默風趣的語言藝術,在此基礎上,巧妙進行問題設置,有效活躍氣氛,真正實現“教”與“學
的有效統一。
關鍵詞:幼兒;活動;提問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18-01
提問所涉及到的問題是教學內容的要點,是組織教學的開端,是教學進程中轉換的“關節”,是幼兒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重要的“激活”因素。為了實現有效教學和良好的課堂互動,教師應在吃透教材和幼兒兩頭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要提問的問題。幼兒園課程教學具有開放性、整合性、啟蒙性等特點,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保證幼兒學習空間的開放性、自由性,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掌握知識。此外,教師又要充分考慮兒童的現有水平,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體驗,加深兒童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其自主學習興趣和能力。本文,筆者根據對目前大多數幼兒教學存在問題的思考,對如何在幼兒教學中進行有效提問提供若干參考建議。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緊扣主題設計問題
教師在進行課堂問題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到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什么,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提問哪些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如教師在開展“10以內圓形的四等分”這一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緊扣主題來向幼兒提出中心問題,鼓勵幼兒緊緊圍繞中心問題來進行討論交流。在開始活動之前,先向幼兒普及“四等分”知識,用盡可能簡單的例子來講解,如:將一個西瓜分為同樣大小的四份就叫四等分。等幼兒準確理解這一概念的時候,教師再巧妙提出問題:兩個西瓜分給四個人,每人得到的西瓜大小一樣,怎么分?同樣,將四個西瓜分給四個人又怎么分?3個西瓜分給四個人怎么分?依次向學生提出問題,注意提問問題應該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使幼兒在進行基礎問題層層解答的過程中自然掌握知識點。
二、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培養幼兒的思維創新能力
目前,很多幼兒園教師在進行問題提問時,往往擔心幼兒反應不過來而出現冷場,因而在提出問題后,幼兒還沒有進行積極思考,教師便直接說出答案。這樣的提問方式無異于傳統的“滿堂講”模式,只是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并未真正實現“教”與“學” 的有效結合。此外,這種問題展開方式剝奪了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便就喪失了自主學習,認真思考的意識和習慣,只等教師將答案公布。這樣,不僅沒有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甚至抹殺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熱情。相反,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科學、合理,同時給予足夠的時間幼兒去進行思維發散,必然能鍛煉幼兒思維,培養幼兒的思維創新能力。如在物體沉與浮的探索活動中,老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你們知道有哪些東西是沉,又有哪些東西是浮的嗎?如何要讓浮的東西沉下去?教師提問問題應該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促使幼兒在探索答案過程中準確找準思考的方向。
三、用具有藝術性的語言提問,激發幼兒的積極性
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的時候,首先應該確保提問的問題清晰、明了,不存在歧義,并且能為幼兒所理解。例如,在“觀察小昆蟲”等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先觀察昆蟲有多少條腿,然后提問,“比一比,蜘蛛與瓢蟲誰的腿多?”幼兒在教師問題的帶動下,不由地去觀察,去思考。幼兒思考一定時間后,教師轉換提問方法:“如果瓢蟲和蜘蛛都躲在了葉子里面,如何將他們找出來曬太陽呢?怎樣區別它們?”像“曬太陽”這樣極為溫暖、富含藝術色彩的語言會讓幼兒認為對瓢蟲和蜘蛛進行區分是為了完成一件“曬太陽”的事,這個區分過程是愉悅的,更容易刺激幼兒的積極性。因此,問題設計能夠體現語言藝術增加學習過程的趣味性,這跟“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四、問題設計要難易交叉進行,活躍學習氣氛,提高教學實效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該遵循“因材施教”原則。也即是說,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先深入了解班級學生情況,了解幼兒之間的差異,根據差異針對性進行問題設置,盡量保證不同層次的幼兒均能在問題提問中得到不同的收獲和進步。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做到“難易交叉”進行。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邀請學習能力較強的幼兒來解答;對于綜合性問題,可以讓能力中等的幼兒來解答;而對于較為簡單的問題,可以讓知識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來回答。確保每個層次的幼兒均有機會參加課堂活動,均有能力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提高幼兒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如班級開展“動物的翅膀”等綜合活動的時候,教師應該提前準備好難易程度不一樣的問題。如:看看周圍哪些動物長著翅膀?動物長出翅膀就一定可以飛向藍天嗎?如果你長出一對翅膀,你最想干什么?這種活動無疑會有效活躍學習氣氛,刺激幼兒積極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提高教學實效。
總之,幼兒園教學活動可以啟蒙幼兒思想,打開幼兒心志,對幼兒未來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開展幼兒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要懂得有效提問,保證提問問題的科學、合理、有價值。問題問得好,不僅可以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因此,如何在幼兒教學活動中設計提問問題,并通過問題提問引導整個教學活動的循序漸進,讓幼兒在學習活動中既收獲知識,還收獲一份愉悅的心情,是我們幼兒教師需要不斷研究的課題。教師在提問時持積極的態度對孩子的思維能起促進作用,孩子能從教師愉悅的態度中,得到鼓勵和鼓舞,從而增強孩子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支娜. 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提問方式的特點與改進[J].學前教育研究. 2010,(02):173-174.
[2]肖荷香. 淺談如何保證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6):349-251.
[3]唐海燕. 優化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三步曲[J].基礎教育研究. 2009,(15):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