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珍珠 歐美容
摘要:“實事求是”本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命題,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它進行了實踐論的重新解說,使之成為一個集中表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精神的命題。“實事求是”所表達的是從事實中求規律的科學認識方法。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 本論文主要從實事求是方法的含義和確立、實事求是方法的內容、實事求是方法的現實意義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有利于我們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思想的認識,把握實事求是的正確方向,用以指導實踐活動。
關鍵字:實事求是方法;內容;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25-01
一、實事求是方法的含義和確立
實事求是最初出現于東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講的是西漢景帝第三子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明朝王陽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礎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觀點,倡導“實事求是”的學風“實事求是原本指的是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一個經學和考據學的命題,也是中國古代學者治學治史的座右銘”。
把實事求是變成一個哲學命題,并賦予其更多的內涵,這是毛澤東的首創,也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當代中國哲學的重要貢獻之一。“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方法,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造性貢獻之一”。在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把“實事求是”提升到學風!黨風!黨性的高度,向全黨提出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教主義,反對黨八股的任務。延安整風運動之后,實事求是的方法論和思想路線得到廣泛普及,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深入人心,實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空前團結,迎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一個較長時期,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由于極左思想的影響,實事求是的方法論和思想路線,在很大程度上被中斷了,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歷史時期,又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方法論和思想路線”。當前,我們仍舊堅持不移的堅持實事求是的方法論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并將持續堅持下去。
二、實事求是方法的內容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實事求是的基礎。“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前提和基礎,是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實現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統一的出發點,是人們做好認識和實踐活動的方法論的首要前提”。
“實際”離開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著的事情出發,指的是認識和實踐的客體自身的特性、本質和規律方面的真實情況。人類實踐活動能夠改造作為客體的客觀世界,但卻不能改變和消滅客體運動的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要求我們要認識、把握客體的本性、本質和規律,從工作對象、被改造的客體的本性、本質和規律的現實情況出發。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觀與客觀相符合,是實事求是方法的重要的思想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就是要堅持理論以實踐為基礎,實踐以理論為指導,達到理論與實踐、知和行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從認識活動來說,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觀與客觀相符合,才能避免教條主義、唯意志論。任何主觀的東西,例如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都只能來自社會實踐。從實踐活動來說,同樣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觀與客觀相符合,才能避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沒有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導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實踐觀念,也就不可能有正確的實踐活動的發生。
三、實事求是方法的現實意義
(一)有助于我黨制定、貫徹、執行正確的政治路線。我們黨為了實現既定的奮斗目標, 需要在一定時期內制定政治路線, 這一政治路線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正確的政治路線不能憑空產生,它必須建立在對客觀情況的深刻了解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 必須以正確的思想路線作為指導。回顧我們黨的歷史,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階段,之所以取得勝利,從根本上說,都是因為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制定出并貫徹執行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從而推進了我黨各項事業的發展和我黨自身的成熟。
(二)有利于加強我黨的思想作風建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 被毛澤東概括為中國共產黨的新的工作作風。 在這三大作風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最根本的,其強調的就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而要真正做到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必須做到以下三點:必須深入群眾,關心群眾生活,而不能浮在上空、脫離群眾;要老老實實做人和老老實實做事,嚴于律己,接受群眾的批評,勇于自我批評,正確認識自身的缺點和不足,有利于加強我黨思想作風建設。
(三)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保障。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十年,是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調結構、保增長、促發展、提質量的任務更加艱巨和繁重。這就對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要求:既要促進經濟總量增長,又要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既要擴大民主覆蓋面,又要改進和完善民主制度;既要促進文化大發展,又要創新文化體制;既要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又要不斷完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既要實現經濟發展,又要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所有這些都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緊密結合實際,在總結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科學研究,嚴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不斷學習先進的知識和經驗,不斷超越自己,只有這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目標才能夠逐步得以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倪志安.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陳壽燦.方法論導論.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3]韋誠.方法學一一科學發現的理論基礎.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
[4]周桂錮.中國哲學研究方法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5]呂金祥.方法論.沈陽:白山出版社,2005
[6]吳德勤.永遠的馬克思一一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性.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24
作者簡介:
1.徐珍珠,女,江西上饒人,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2013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用研究。
2.歐美榮,女,湖南懷化人,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2013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