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料,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以及農業發展現代化進程的逐漸加深,農村土地流轉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是建設現代化農業的客觀要求和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土地流轉;現代農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65-01
一、研究土地流轉的意義
農村土地制度是中國最基本的社會經濟制度。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展以及農業發展現代化進程的逐漸加深,農村土地流轉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并成為各大新聞、論壇話題討論的焦點。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是實現農業規模效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現實途徑,也是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引導社會增加農業投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選擇。實踐證明,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可以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經營模式。
二、土地流轉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關系
(一)土地流轉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為現代農業的發展保障了前提條件。發展現代農業,最迫切的就是不斷推進土地的規模經營,改造農業的微觀基礎,以提高農業生產率。現代農業必須建立在規模經營的基礎上,沒有農業的規模經營,現代農業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發展現代農業的主體應是專業化經營的農戶。目前,我國農戶的構成是大量的小規模兼業農戶與少數的專業化經營的農戶并存。現代農業要求小農戶和兼業農戶的數量要減少,各類專業化經營農戶的數量要增加且壯大。因為他們是中國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專業化經營的農戶前提條件是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二)土地流轉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載體,使各種生產要素得以充分運用。建設現代農業就是利用現代化的要素對傳統的農業技術進行改造,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具體是對經營方式進行改革,實現土地、勞力、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達到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率、高效益的目的,從而有利于實現農田標準化、操作機械化、服務社會化、農藝規范化、生產專業化、管理科學化。
(三)土地流轉較好地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使土地資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在保證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通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方式,既可以將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從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維護了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解除了農民離土離鄉的后顧之憂。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業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市場化發展,加快土地流轉是增強農業應對市場挑戰的必然要求。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后,市場需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加快土地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才能規模發展優、新、特、綠農產品,才能適應市場優質化、多樣化、特色化的需求。
(四)土地流轉可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一方面,說明了在新時期,以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為特征的農業基本經營體制得到了不斷的改進和完善,農戶家庭經營的內涵正在發生變化,集體可以加強對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土地的承租方和出租方都會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獲取較高的收入。另一方面,利用土地流轉過程提供土地聚集的契機,推進農業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逐步形成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和現代化,達到實現了農業區域化生產,促進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的目的,從而推進以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核心的現代農業建設。
三、加快完善土地流轉,強力助推現代農業
(一)大力加強土地流轉政策宣傳,提升農民的法律維權意識。村鎮政府和農村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可以通過政策宣傳和講座的形式,來加強農民對土地流轉政策的了解,將土地流轉的相關內容,包括概念定義、包括的內容、流轉的過程以及在流轉過程中如何簽訂合法有效的合同來保障自己的利益等等,從而調動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促進土地流轉政策的有效推廣。
(二)加強引導,切實解決好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問題。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促進土地流轉的健康快速發展。鑒于目前土地流轉尚處在起步階段,市場發育還不成熟,建議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暫定位為政府領辦的非營利事業性中介機構,暫時與鄉鎮農服中心合署辦公,免費為農民提供土地流轉服務,待土地流轉市場發育逐漸成熟,再逐步推向市場,與政府脫鉤,成為純社會性中介服務組織。
(三)大力發展新型農業主體,開展農村土地專業化、規模化經營。發展新型農業主體,鼓勵和引導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是解決農村土地零散、分散的有效途徑。農戶用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通過土地和資本的結合,能夠實現土地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農民每年按照占有的股份進行分紅,這樣就可以釋放出更多的剩余勞動力轉移城市。而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將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防范土地流轉風險,解除農民后顧之憂。對受讓方資質進行審核。要及時對受讓方的資質、經濟實力進行審核,提前防范風險,并簽訂正規的流轉合同;在簽訂流轉合同時,約定土地流轉受讓方應提前一季支付租金,當無法支付下一季租金時,立即自動終止流轉合同,流轉的土地由原農戶進行耕種,從根本上防止損害農戶利益事件的發生;加強日常監督。由村級對流轉合同的履行實時進行監督,及早發現并防范風險。
土地流轉已經成為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總之,城鄉土地流轉是社會大時代發展趨勢,也是中國土地資源分配體制改革重點內容。為了促進土地流轉政策有序實施,必須深化土地制度創新改革,建立統一調配的土地市場,將社會保障體系與土地流轉政策相互掛鉤,共同創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的土地流轉模式,使之能更好的服務于現代農業。
參考文獻:
[1]王麗麗.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5,18:214-215.
[2]劉玉梅.淺議新時期農村土地流轉的問題及對策[J]. 商,2015,42:76.
作者簡介:李慧玲(1990-),女,山東淄博人,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農村與區域發展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