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峰
大波浪要有戰略耐性,要能夠經受失敗,失敗的創新也是人才,換句話說,做完一個實驗以后驗證這條路線不可行,本身就是成功之一。即便有些人的研究成果會一輩子坐冷板凳,但這些人我們要保護,這是我們一定要做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抓住未來
在全世界的科技產業發展中有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科技本身隨著源頭性創新在發展,另外至關重要的是資本在哪個方面發力,哪個方面就有可能成長得更快,用戶的接受度突破、跨越應用鴻溝的概率和勝算就會更大。從行業可以看到,人工智能處于全球風口之上,也是我們常說的以語音為主、鍵盤觸摸為輔、視覺手勢為補充的時代正在到來,這一點大家形成了共識。
前一陣在湖畔大學,有人問我訊飛未來的危險是什么。我說最大的危險就是全球在未來10到20年之內可能會出現更大的技術巔峰,而在這個浪潮中,只允許做第一,做第二就意味著淘汰。訊飛一方面要保持敏銳的觸角,知道全球的發展,同時要加大源頭投入,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根據地。在未來一兩年,我們要把國家平臺做得更透。未來三到五年,當人工智能的人才、相關數據全部匯聚在我們這邊,真的用人工智能改變行業的時候,即使未來有了新的顛覆式創新出現,我們在也可以重新進行二次創新趕超上去。
創新法寶
訊飛的前進路徑為什么一定是這樣,通過一波一波地創新往前走?我總結為訊飛創新的三要素:第一是動力來源,第二是路徑選擇,第三是組織體系。
創新的動力來源,源于熱愛的初心。為什么我們能在最難的時候還能堅守,在解決財務自由以后大家都還如此拼搏,我覺得是源于熱愛的初心,不是為了錢,也不是以打工者的心態去做創新實踐,是真的喜歡這件事情。初心是什么?訊飛從最早想讓機器“能聽會說”,到現在的“能理解會思考”,這是非常有趣同時可以改變世界的事。“用人工智能,在中國改變世界”既是我們今天的夢想,也是我們最早創業的初心,更希望成為一代又一代訊飛加盟者的初心。只有真正的源于熱愛的初心,你在這條路上才能堅持的更久,才能夠充滿激情地去堅持。華為在通訊領域進入了無人區,未來我們也希望在部分領域能夠進入無人區。要走到無人區,你必須要有包容心,必須要有一顆心無旁騖、不受任何這個時代的商業干擾的初心,去做科學研究。
創新的路徑選擇,是頂天立地。這是訊飛一貫堅持的路徑,我們始終強調源頭創新和應用創新的雙輪驅動。源頭創新也分成兩大塊:一塊是跟應用研究有關的創新,從市場中來,到市場里去;一塊是更前瞻性的源頭創新,在整個源頭技術創新的大波浪中,我們要有戰略耐性,要有定力。急功近利、馬上出成效的絕不是大成果,必須厚積薄發。
創新的組織體系,是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這個組織體系,是這么多年最成功的要素之一,既包括了內部的研究院、云平臺,也有來自外部的創新源頭資源的整合。
建強生態
今天的訊飛已經成為中國甚至亞太領域人工智能領域的拓荒者之一。訊飛近期愿景是實現百億收入,千億市值,語音產業領導者+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先行者;中期愿景是千億規模+10萬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10億級活躍用戶,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領導者;長期愿景是世界500強,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的領導者,真正踐行“用人工智能改變世界”,成為偉大的公司。
要成為中國的人工智能的領軍者,贏得國家給予的地位和資源,我們就需要真正地以領導者與盟主的身份,加速搭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我們希望AIUI是真的在底層整合核心智能技術,在應用層讓所有創業者、開發者更方便地使用,以它來打造產業生態。我們把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和大數據技術以及在很多領域的優勢數據相結合,正在用人工智能在一個又一個的領域搶占國家制高點,解決國家的剛需應用;還把這些技術用在了客服、聽見、機器人等各個領域,互動娛樂業務、醫療行業、玩具領域也開始突破。
現在我們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搭建已經初見成效,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的數據量比較喜人:總用戶數超過7億(截至2016年6月)、離線和在線的交互次數每日達到20億人次,合作開放伙伴突破15萬。
訊飛的人工智能平臺想做什么呢?首先要用獨一無二的技術優勢拿到大數據,然后用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和研究院的頂尖科學家在深度學習中進行源頭技術創新。我們的研究院和云平臺構建平臺,在這上面實現人工智能相關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即便是準一流的科學家在我們的一流的平臺上也能做出一流成果,這就是訊飛人工智能的整個平臺體系的用處。即使腦科學研究沒有重大突破,當前深度學習算法也將推動人工智能深刻改變生活! 因此,我們要迅速推動“春曉行動”,把科學家和具備科學家潛質的人才聚到我們的平臺上來,多多益善。現在,這方面的行業領軍人才超過百名,骨干員工從600多變到了1200多人。下一個階段,還要進一步加大對骨干和行業領軍人物的招募,然后在全球要加大進一步的布局。
成功關鍵
未來成功的關鍵是什么?我認為最核心的是自信心和正能量。
1999年創業時我們是六個學生,什么都沒有,在那個時候我們就敢說把微軟拿下,重新改寫中國語音版圖,中國的語音由中國人做到最好。而現在有很多時候我們害怕了,我們要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靈感的爆發才可能出現。希望訊飛始終保持這種“敢為天下先”的自信。
我們現在面對這么重要的機會,身處關鍵的戰略期,一定要有戰略耐性。只有那些立足長遠、有耐性的事情,才會讓你有未來。一方面我們在戰略方向上大波浪加小波浪,用人工智能改變世界源頭技術底層的深度學習,包括我們現在跟腦科學結合,這些領域一定要有戰略耐性。另外一方面,強調戰略耐性的同時,要跟我們在具體應用方向上“只爭朝夕”形成互補。
大波浪要有戰略耐性,要能夠經受失敗,失敗的創新也是人才,換句話說,做完一個實驗以后驗證這條路線不可行,本身就是成功之一。另外我們要認識到,科研人員確實是最寶貴的財富。人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但可能人家三年不鳴,甚至十年、一輩子都要做冷板凳。怎么辦呢?我們要讓這些踏實做研究一輩子的科學家們在訊飛的平臺上,能獲得成就感,獲得自豪感,獲得社會榮譽以及經濟財富。即便有些人的研究成果會一輩子坐冷板凳,但這些人我們要保護,這是我們一定要做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抓住未來。
此外,新的應用要敢于去做。一件事情不要商議猶豫太久,在重點方向上動作要快。我覺得要敢于做,做了就要做到行業第一,可以半年、可以3年,哪怕5年。只要戰略方向對,我們就有這種自信。什么叫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的核心,不是我現在有多少資源,而是這個機會有多少,我有不可遏制的初心需要趕快去做,這是核心,要有自信。
第二是要有正能量。我們要保持對未來的信心,對創新的信心,對落實我們的決策,堅定不移的信心和打贏勝仗的信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蓬勃向上地發展下去。目前,我們的組織在調整,事業部在往事業群方向發展,大家在分工界面不清楚的前提下如何能夠主動補位,如何保持合理的灰度中激發主人翁感,然后在事情分割中以公司利益為主,這都是正能量的表現。
今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創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所有人都認為人工智能未來一定是深刻改變世界的,而訊飛走在了風口浪尖之上。有了自信心,并有意識增強這種自信心、正能量,我們的仗就能打,就能打勝,未來就能夠代表國家在全球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