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明
在《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改革后高考將不分文理科,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六科將實施6選3計入學業水平測試。由此可知,高校相關專業對于其所涉及到的高中階段對應學科的學業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化學而言,作為自然科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在推動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全國大部分省市將在2020年迎來第一輪改革之后的新一輪高考。高中化學教學應如何進行轉變去迎接未來高考的挑戰呢?高考化學的復習工作應該如何進行才能更有實效適應改革呢?為此,我對化學教學提出幾點拙見。
一、新時期高中化學復習策略進行調整的必要性
根據浙江省提前實施改革不分文理選科之后,據統計學生在除語文、數學、外語高考必考科目外的其他六科中,選擇科目的人數從多到少依次為: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計算機、歷史、政治。化學學科選課的人數排在第二位,所以傳說中的化學教師大部分要沒課教,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的,化學教師不用擔心將會失業。那么合理安排各科的時間,利用課余時間參與課外輔導大量和超前學習化學知識,做好化學復習工作將十分重要。那么具體應從哪幾方面來改善呢?
1.高中要設立相關的職業規劃部門,化學教師要有一套成熟的選拔學生的機制
一些高一新生剛人學肯定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但是三年后高考面臨著抉擇。所以學校應該設立相關處室,專門引導學生及家長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完成職業設計規劃,應制定一套科學的方法去確定孩子學習方向。
2.制定新的課程標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這門自然科的濃厚興趣。學生學習應以學校的課程為基礎,輔導和課外閱讀為核心。學校的化學課程在新的教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將會變得較為基礎和簡單,對于6選3要選擇化學的學生而言,高一階段需學完高一和高二教材的主要內容,高二階段進行專題備考和復習,確保在高二的學業水平考試中就可以獲得相對理想的分數,以便在高三一年集中精力攻克語數外這三門絕對的主科。
3.中學四年的學習時間縮短到三年。
根據《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在今后的高中學習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將極有可能會變得越發明顯,6選3中的3門學科變成學業水平考試后(先不談如何折算成高考分數的問題)每門考試的次數會增加,學生從高二開始到高三,最多可能經歷一門科目三次考試。一方面這將很可能增大了學生的學業負擔,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亦有可能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若學生在高一甚至初三就打好堅實的基礎,在第一次學業水平測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那么高中學習將會成為學一門結一門的學習節奏。這無疑給一些學生更多的自由時間來逐一攻克每一門重要的科目,從而避免陷入多線作戰的窘境。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相比以往的沖刺階段僅在高三,新方案出臺后,真正的沖刺階段將極有可能大幅度地往前提至高一甚至初三階段。由此可見今后的高考將不再是僅僅考查臨場發揮或者解題能力,會更加注重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及要求學生要有更早的人生發展設計。比如:個人發展六年計劃。那么做好高中化學階段性的復習就更加至關重要了。
二、高考一輪復習的教學建議
(一)高考答卷存在的問題
1.審題不夠仔細審題能力有待提高(如何找出題眼呢?)。
2.實驗不夠重視實驗目的(儀器的組裝?設備的功能?實驗方案設計的差別?)。
3.對題目的實質內容理解不準確,思維不夠靈敏、表達不夠清楚、書寫不夠規范。
4.化學用語書寫需加強(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書寫與配平等)。
5.語言表達能力有待大幅度提升。
6.一些優質生高中化學沒有學好,失去高考的信心,使高校化學專業喪失學生,高中教師也將會面臨著學生選課問題。
(二)面對以上情況我們將來非畢業年級的教學應如何應對呢?
首選要進行必修教材模塊的整體規劃,有學案或學習提綱,有模塊整理體的學習目標以及各分支單元的具體學習目標。例如:像在大學教育一樣,學期末設置學分學生可以能通過考試通過獲得等級,等級不滿意下學期可以再重修。在非畢業年級的教學中具體的教學及習題的設置要由易到難,要讓學生便于接受,不能將學生一棒子打死,從而失去學習化學學科的生源。這就要求化學教師充分發揮教學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抽象的化學知識、原理、微觀構型等簡單通俗地傳授給一些非畢業年級學生,讓這些學生能夠獲得學分,并且感覺化學不難還很有趣是一門很有挑戰性的自然科學,為向高校培養化學人材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要完成這些在教學中還要注重以下幾點學習品質培養:
1.培養處理提取化學信息的能力。
①能夠熟練高中化學基礎知識,可以對一些語句進行判斷、修改。
②能夠處理圖形、圖表,以及并進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的能力。
③能夠從試題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并與舊知識塊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的能力。
2.分析問題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①能夠將復雜問題分解,通過運用相關知識,采用邏輯推理等方法,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②能夠分析問題的結論,用語言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表達,并做出解釋的能力。
3.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
①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理論。
②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了解化學變化規律,并對化學現象提出科學合理的解釋。
4.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氣密性檢查(加熱法、注水法);沉淀的洗滌(洗沉淀、檢驗沉淀是否洗凈);pH試紙的使用(檢驗液體、檢驗氣體);焰色反應。結晶(蒸發溶劑、冷卻熱飽和溶液);萃取、分液;蒸餾;過濾;中和滴定操作;容量瓶的使用。
(三)如何提高化學復習課的效率
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將來可能面臨著課時少,學生認知能力低,學習品質差等一些學習問題。要完成必修模塊復習任務,這就要求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提高教學效率。而復習課是學期末學生參加考試的最好復習手段。很多老師講新課很擅長,但是復習課不一定拿手。那么高三一輪復習課怎么才能提高效率呢?我想應注意以下幾點:
1.習題要精選。2.練習要同步。3.做題要多思。4.錯題要糾錯。
三、高考化學二輪復習建議
將來新課程的高考題將面臨著更高的要求,選擇化學學科的學生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則化學為自己的優勢科目,比較擅長;二則未來將從事有關化學方面的研究和學習。因此選擇化學學科作為6選3成績的學生,其化學水平都不會太差,那么只有保證一定的難度才有可能體現高考選拔性考試的特點。因此,未來的化學考試將會有兩個特點:一為“及格”甚至取得“良”都很容易(根據實施意見的精神要完善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避免學生學習偏科,培養公民科學素養);二為取得“優”或者“高分”不容易,依舊保持一定的區分度。所以對于高三的復習更為重要,各個高中擔任高三的教師一定是學校中學科教學的骨干力量。作為高三把關教師進行高考二輪復習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區別《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載體”,而社會的重點問題和熱點問題則是試題的“外殼”,高考命題實質上就是要通過“載體”和“外殼”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另外,各大高校清華、北大、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化學系等可能會有不同的高考化學試題試卷、選做題及要求。可能會有不同高校招生考試教材,報考不同考高校的學生要學習不同的教材然后應考。例如:報考理工醫科大學的考生必做《有機化學基礎》模塊的高考題;報考理工科大學化學工程類專業的考生必做《化應反應原理模塊》的化工流程題;報考理工科綜合類大學或者生命科學專業、生物工程專業、食品科學專業的考生必做《特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高考題。也就說要研究各大高校各個不同的專業招生的特點及培養目標才能做好高三復習工作。這就要求高中教師們要掌握不同高校的教材內容而在高三復習中傳遞給考生。這有點像前兩年自主招生考試一樣了,比如:“華約”高校一套卷子;“北約”高校一套試卷。
(二)仔細研究近三年的高考理綜化學試題
特別是要認真研究近幾年特別是近3年的高考理綜化學試題,分析化學各知識塊中各知識點的分布及所占比例,試題的難易程度,對《考試大綱》規定的各種能力的考查等等,并感悟高考命題依據《考試大綱》,不拘泥于教材之處。尤其是對走在課改前列省份的高考試題更應該認真研究,高度重視。通過對近幾年高考試題的分析和研究,準確把握高考命題的思路和方向,有的放矢地組織復習教學。提高復習效益,不是靠拼時間和精力,深入“題海”得來的。在這一階段,要把落腳點放在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上,即把學過的化學知識統一整理,使之系統化、網絡化,進而有序地存儲,這樣使學生在分析、解決化學問題的時候,才能有效地用其存儲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注重化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聯系,學以致用
在高三最后的復習中,要重視最近幾年來社會上新興起的一些特殊材料,科學的前沿課題,國家關注的敏感問題。比如:前幾年蘇丹紅事件、三聚氰銨、病毒等。更加關注食品安全類化學特質的有關知識。比如:化學添加劑、奶粉、康師傅系列產品有關原料超標事件等
(四)確定復習專題,結合相應題型進行針對性訓練
近年來,在第二卷無機化工流程題及化學實驗題已經成為必考題型。實驗貫穿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始終。實驗思想也是化學學科必考查的內容。因此,在第二輪復習中,一定要重視對化學實驗的系統復習和訓練,特別是對書后的學生實驗一定要重視,如2015年全國卷Ⅱ的28題就是對中學“草酸分解實驗題”實驗的考查。因此,對課本中實驗的復習要弄懂每一個實驗的原理、反應現象、操作過程、原因、結論、注意事項等等,達到“原理理解,方法掌握,學會分析,注重表達”。
四、考前一個月化學備考建議
在最后30天內化學已進入備考階段了。這1個月內要避免答題中死記硬背。建立知識框架,形成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避免知識漏洞。安排時間回歸教材,看筆記、看錯題,查缺補漏。
1.注重知識主干、關注熱點、點擊冷點。
2.重視試題創新,弱化傳統訓練,培養應變能力。
3.重視實戰演練,提高審題能力,規范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