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手機的新聞服務近年來成為美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熱點,去年年底,社交網絡巨頭 Facebook推出了一款獨立的新聞客戶端Notify聚合了許多權威媒體的新聞。然而,日前Facebook已經通過新聞客戶端通知用戶該服務將會關閉,另外一些功能將會轉移到Facebook的其他產品中。這款誕生僅有七個月的新聞客戶端,也將在相關的移動軟件商店中撤架。
據悉,Notify是一款比較典型的聚合模式新聞客戶端,用戶可以訂閱自己喜歡的媒體來源或者新聞話題,系統也會在新聞發生時及時進行推送。去年,美國許多互聯網公司推出了新聞客戶端,其中包括Twitter的Moments。Facebook的產品也被視為針對Twitter的競爭舉動。
關閉這款新聞客戶端,并不意味著Facebook在新聞服務領域有所退縮。去年,其推出了重要新聞服務“新聞快讀”(Instant Articles)——由Facebook平臺直接提供的新聞聚合服務。傳統媒體或者博客作者都可以上傳新聞,用戶點擊之后無需跳轉到原始網站,可以在Facebook平臺內完成快速閱讀。
Facebook的相關團隊對媒體表示,未來將會把一些快速新聞推送等功能,整合到Messenger(Facebook旗下的移動聊天工具)等產品中。
據報道,受到Facebook新聞服務啟迪的不僅僅包括蘋果,后來谷歌、Twitter、YouTube、Instagram、Snapchat等公司,也相繼推出了新聞聚合服務,其中多家公司雇用了人工編輯,對推薦的新聞內容進行采集編排。這樣的新聞聚合服務,能夠減少社交網絡海量信息帶來的“噪音”。(來源: CNET)
【智庫評論】
網生內容的競爭是白熱化的。“互聯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新聞聚合服務最初以門戶網站形態出現,迅速走向社交化平臺、移動端,并呈現媒體融合發展趨勢,表明了技術推動的新興業態也在不斷地演變進化中。Facebook下架定制推送,并不是失敗,而是進而推行新的“新聞快讀”,不但可以在Facebook平臺內完成快速地分享、交互閱讀,而且可融合傳統媒體和其他聊天工具,適應了媒體融合的趨勢,是一種更加開放的“融媒體”。我國也有搜狐、百度、澎湃、頭條等新聞聚合業態,但是在中國現有新聞管理體制大環境下,還不能做到Facebook那樣開放。然而我們應當反思的是,互聯網必然是一個開放、共享和快速的數據與信息社會,在社交化新聞聚合對傳統新聞媒體的沖擊下,在國外更開放、更快、更強的媒體沖擊下,政府主管的媒體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如何更為積極主動地弘揚主流價值觀,引導輿論,而不是被動地應付?這是當前宣傳思想戰線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