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生
摘 要: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歷史的古國,先民創造的民族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對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對石灣陶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石灣陶塑創作追求的是自然的情趣美、藝術美,將吉祥寓意和工藝技術融為一體。創造藝術的個性和形式能顯出作品心靈,陶冶情操,創造出一種“物我合一”的狀態。
關鍵詞:石灣陶塑;吉祥寓意;創作
1 引言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歷史的古國,先民創造的民族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對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對石灣陶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吉祥寓意圖是華夏子孫用具象圖像來表現抽象的理想、意愿和情感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體現。歷代石灣陶塑作品與傳統的吉祥寓意圖相融匯,迎合人們趨吉避兇、近善厭惡的心理(如,寄托人們對鴻福、長壽、吉祥、喜慶等美好愿望)而受青睞,并不斷傳承發展,形成獨特而濃郁的民族色彩,反映出了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正因為圖形的吉祥含義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因而被應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吉祥圖形的社會影響和在石灣陶塑創作中運用,是其它所不能取代的。
2 石灣陶塑與吉祥圖案的融匯
傳統的石灣陶塑采用豐富而多變的技法,善于把吉祥寓意和美好的愿望融入陶塑作品中,一句吉語,一個作品的美術形成,它因物情意、物吉形祥,將情景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風格和濃烈的民俗色彩,形成了“凡形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如石灣瓦脊公仔等成功題材作品,它以豐富的寓意、變化多姿的形態體現人們對健康、長壽等的美好追求。
石灣陶塑發展到今天,更加豐富多彩,在現代石灣陶藝作品中“龍”、“魚”等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盡顯紛紛。并且藝術家對吉祥寓意素材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和手法來展現當代石灣陶塑的文化特色。
3 吉祥寓意在陶塑創作中的體會
南國陶都石灣因五百年窯火不斷而聞名世界,隨著社會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各代石灣陶塑藝人不斷涌現,技術水平持續提高,而我創作的“龍”極具創新和探索精神,作品絕不摹古又充分運用吉祥寓意圖,一龍騎著彩云瑞氣而來,頸項后背飄拂的鬃毛,軀體刻畫的歡樂奔躍,給人一種清秀靈動的明快感,在突顯整體感的基礎上更注重夸張變形,但又表現得生動自然,構圖上蘊涵著華夏民族所信仰的重視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使龍呈現出了繁復的美感。
4 對傳統石灣陶塑吉祥寓意形的觀賞
通過對傳統石灣陶塑運用吉祥寓意圖的認識,我們不難發現,石灣的技師們對傳統吉祥寓意圖的藝術表現形式現歸納起來可按內容分為鴻福、長壽、吉祥、喜慶四大類。一大類中同一吉祥語又有多種表現形式,各類還相互搭配組合不少新的形在民間流傳應用。所顯示的現實生活和信仰,成為人們祝福祈壽的“護身符”。
石灣陶塑的傳承和發展都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吉祥寓意題材置于傳統文化當中,代代傳承了時代特色。我們應加以研究應用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融和現代文化與審美意識來創作出具有當代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吉祥寓意題材的石灣陶塑作品,使吉祥寓意題材具有更深的意義和底蘊,使人們能從石灣陶塑作品中體味到深厚的傳統民族文化所帶來的滿足和自豪感。
5 石灣陶塑創作中的吉祥寓意的運用
石灣陶塑創作追求的是自然的情趣美、藝術美,將吉祥寓意和工藝技術融為一體。創造藝術的個性和形式能顯出作品味道,陶冶情操,創造出一種“物我合一”的狀態。它寓情于作品之中,“意”是寄情,“境”由心造,安居樂業、事業有成、丁財興旺、家道昌盛、富貴平安、長壽延年等美好意愿的吉祥寓意圖,充分利用各自然物象的寓意,結合雙關、借代、象征等各種手法的運用,附加上吉、福、祿、壽等文字符號,借助石灣陶塑的傳統手藝,塑造出各式各樣的直觀可感形象??v觀吉祥寓意的運用、發展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社會的向前發展,吉祥寓意圖的宗教、迷信成份日漸淡化,而寄托人們美好愿望的內涵日益增強。中國的吉祥寓意圖流傳廣、樣式多,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正是體現了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