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格爾認為藝術、宗教和哲學說到底都是關于絕對精神的,其中藝術是絕對精神自我認識的最初階段,它必然要過渡到宗教和哲學的認識形式。意大利繪畫雖然大多仍取材于宗教方面,但人物形象已逐漸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現實性和生動的美。“表現出天真、純潔、歡樂、處女的童貞、心情的天然優美、品格的高尚、想象力和一種充滿愛的靈魂。”
【關鍵詞】黑格爾;美學;人道主義;古典繪畫
一、概論
黑格爾的全部美學思想都是從一個中心思想生發出來的,這就是他的美的定義:真,就它是真來羨,也存在著。當真在它的這種外在存在中是直接呈現于意澈,而且它的概念是道接和它的外在現象處于杭一體時,理念就不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
正如朱光潛所說,黑格爾美學的四個基本原理是:(1)美的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2)藝術觀與自然美;(3)沖突說,人物性格的辯征發展;(4)藝術的發展史,類型與種類的區分。
作為德國古典美學和前此西方美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的美學包蘊著深沉的人道主義情懷。這一人道主義情懷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對希臘藝術的推崇和對當今藝術的貶抑;第二,對文藝復興特別是啟蒙運動以來人的理性地位的高揚;第三,對近代社會特別是近代德國“異化”現實的批判。黑格爾繼承了前人把審美作為解決時代課題的方法和途徑。希臘藝術作為“美的典范”在黑格爾心目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黑格爾看來,希臘藝術是人性完滿的表征,同時通過古今社會“一般世界情況”的對比,黑格爾批判了近代社會的“異化”,表達了他思想中深沉的人道主義情懷。文藝復興是人性對神性的叛逆,啟蒙運動也是高舉“自由”“平等”“人權”“理性”而開始其歷程的。法國大革命深深地影響了青年黑格爾,也奠定了他一生的人道主義情懷。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提高了人認識自身的能力,美學界出現了感性與理性之爭。由此開始了西方美學研究重心的第一次轉移:自然本體論——認識論。這一轉移非同小可,它把人置于了哲學、美學研究的中心。
二、黑格爾美學與繪畫結合
例如達·芬奇與拉斐爾“這些大畫師在繪畫方面所達到的完美是藝術的一個高峰,是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只有一次才能攀登到的高峰。”因此,黑格爾認為意大利繪畫是繪畫史上的“黃金時代”。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詞應該是Humanism,通常譯作人文主義、人本主義、人道主義。狹義是指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潮,其核心思想為:1、關心人,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神學對人性的壓抑;2、張揚人的理性,反對神學對理性的貶低;3、主張靈肉和諧、立足于塵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對神學的靈肉對立、用天國生活否定塵世生活。廣義則指歐洲始于古希臘的一種文化傳統。簡單地說,就是關心人,尤其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價值,尤其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
1、《西斯廷圣母像》
拉斐爾的畫面上始終洋溢著明凈的色彩,柔和的光線和寧靜幽雅的節奏感,色彩上繼承了佩魯吉諾金黃夢幻般的喜悅,和諧秀美,構圖靜雅平衡,繼承古典傳統,具有古典意義,在他的藝術里可以看到從希臘盛期到新古典主義所追求的完整、和諧、莊重、優美、清晰的脈絡。《西斯廷圣母》是拉斐爾最具人道主義魅力的作品,圣母的形象端莊優雅,充分表現了女性的美,她強壓著將兒子送往人間受苦的悲痛,有著塵世間每一個母親的慈愛和尊嚴,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這樣的世俗風情在他的多幅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拉斐爾筆下的圣母和中世紀的圣像畫完全不同,他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的健美完美地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理想。這幅《西斯廷圣母》以其秀美典雅的藝術風格在同類作品中出類拔萃,在西方繪畫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正如雷諾茲所說:“拉斐爾是所有后繼畫家的模范,不斷地模仿,同時不斷地創新。”他的典范風格成了所有學院派的理想,對后來著名的古典主義者,如意大利的阿尼巴萊·卡拉奇、法國的普桑及安格爾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她充滿了市民的世俗精神,之所以拉斐爾筆下的圣母之所以美,是因為她們就是人間最美的母親。
2、《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是拉斐爾謳歌人文主義精神最明確的作品。在寬闊的羅馬式大廳中,聚集了50多位不同流派的學者,正中央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正在激烈地辯論,點出了人道可以與神權辯論的意圖,象征著人文主義終將取得勝利。拉斐爾以優雅的、詩一般的繪畫語言體現了人文主義理想,他對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他所確立的美的樣式,成為后來學院派古典主義的標準。
3、《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中不同人物表情的刻畫,表現了驚訝、憤怒、悲哀、疑慮等各式人物的品行和精神狀態不也是對人道主義的一個完美的詮釋嗎?
4、《蒙娜麗莎的微笑》
就在達芬奇的經典傳世之作《蒙娜麗莎的微笑》中,達芬奇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婦女形象。據記載,蒙娜麗莎原是佛羅倫薩一位皮貨商的妻子,當時年僅24歲。畫面中的蒙娜麗莎呈現著微妙的笑容,眉宇間透出內心的歡愉。
5、《創世紀》
同是文藝復興三杰的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中傾注了滿腔悲劇性的激情,傾訴了原始的宗教感情,以及對真理的公正和生活的渴望。他認為真正的藝術對象應該是人體,通過人的描繪來表現人的肉體的美和精神的美。有位名叫切里尼的畫家說過這樣的話:“繪畫藝術的要點在于好好畫出一個裸體的男人和女人”,這典型地表達了意大利繪畫以人為題材的傾向。在天頂壁畫《創世紀》中,他盡情地歌頌心中的英雄,表現著對祖國命運的憂心,對人的信心,作品的成就是他個人藝術的勝利,也是人文主義在教會最高的圣殿里征服神性的勝利。在他的藝術里,人文主義得到了全面鮮明的表達,因為米開朗琪羅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人文主義思想的核心,即人的主動性與積極作用以及人建功立業的能力,所以米開朗琪羅的藝術幾乎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三、總結
黑格爾的美學思想龐大雜復,語言艱深晦澀。透過辯證法和唯心主義歷史觀的遮掩,掃除其三段式的層層論證,我們發現在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中也許沒有什么能比其人道主義情懷更為重要,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傳承和意識形態背景,更由于黑格爾本人為了躲避當時普魯士政府文化專制的迫害,在其哲學及美學中。不得不采取隱晦曲折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這方面的觀點。當然當代存在論美學在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建設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也遠不是上文所描述的。我們是立基于當代存在論美學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對傳統的反駁來看以黑格爾為代表的西方傳統美學人道觀的當代價值的。這種價值更多的是一種為當代存在論美學建設樹立了負面的坐標系。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當代存在論美學沒有摒棄黑格爾美學中的人道主義精神,反而在更為深層的角度去呵護人生,呵護自然社會,研究黑格爾美學中的人道主義精神的當代價值即在于此。
【參考文獻】
[1] 楊文藝. 黑格爾美學中的人道主義精神[D]. 安徽大學, 2006.
[2] 張旭. 黑格爾藝術哲學研究方法概觀[J]. 安徽大學學報, 1998,4.
【作者簡介】
代鑫(1991—),女,漢族,青島科技大學現當代油畫創作與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