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郭美含
【摘要】當前,隨著互聯網的誕生以及知識經濟的迅速到來。“傳播”一詞成為了新時代人們所關注的主要議題。作為傳統傳播與現代傳播的代表,圖書館與大眾傳媒從一定程度上充當了信息的有效載體。本文將基于現行體制之下比較明顯的兩大傳播媒介圖書館與大眾傳媒的基礎出發,分析二者在功能上的相同與差別,對其進行對比分析,旨在不斷深化二者聯系,提高對于圖書館以及大眾傳媒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國傳播領域競爭力水平。
【關鍵詞】大眾傳媒;圖書館;傳播功能
在大眾傳播體系當中,它所闡述的“社會功能”同圖書館相比而言,似乎更為普遍。特別隨著當前傳播技術不斷革新的情況之下,傳統圖書館面對日益加劇的競爭形勢,究竟應該采取何種方式、找準自身定位以適應不斷變換著的來自于視頻領域、傳播等領域的挑戰,與時代發展相同步,更好地發揮其自身的社會職能,服務于大眾?本文將對現行狀況之下比較明顯的兩大傳播媒介圖書館與大眾傳媒基礎出發,分析二者在功能上的相同與差別,對其進行對比分析,旨在不斷深化二者聯系,提高對圖書館以及大眾傳媒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高我國傳播領域競爭力水平。
一、大眾傳媒同傳統圖書館傳播功能上的相同以及互補探析
作為兩種不同的傳播媒介方式,其目的都在于服務受眾,因而從本質上來講,二者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以及互補性,下面將對這種共通性與互補性進行分析。
首先,信息具有多種載體,而新聞是其最為明顯的一種,反之,信息也等同于知識的原材料。我們知道,新聞具有多種效能,而最為明顯的無異于向公眾傳播信息,以最大程度幫助受眾及時對社會經濟以及其它客觀世界所產生的各類事物的變化,達到影響與提高社會大眾思想與認知的目的。再者,新聞事實上也是對于昨天的一種記錄,它的功能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等同于文獻典籍,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與知識價值,通過對新聞的閱讀,受眾可以獲取知識,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認為,新聞具有公眾教育以及知識傳授的功用。
我們知道,報紙主要采取的是評論以及新聞的模式向受眾傳遞信息,對于這點,圖書館其實也是如此,它在傳播的過程當中同樣具有公益性以及公開性等基本特征。它的受眾是公眾,它所傳播的內容既包括經濟、社會還包括科技等領域,覆蓋面極廣,它的作用在于憑借極大的信息資源提供給受眾足夠的知識供給。此外,從歷史發展來看,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當中,圖書館起到了保存與收藏各類智慧成果的功能,不僅是受眾自覺接受各類信息教育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是受眾得以終身學習的一個理想環境。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認為大眾傳媒與圖書館都在于最大程度幫助受眾獲取信息與知識,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要,它們都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傳播功能,特別是二者在促進社會文明發展以及進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大眾傳媒同圖書館之間承擔著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效果。這是因為:從傳播優勢上來講,在大眾傳媒與圖書館傳播之間,他們互為補充且各有所長。一般來講,大眾傳媒其主要的功用就在于信息傳遞,在這個流程當中,新聞的發布實際上實現信息有效傳播的最為主要的一種方式。新聞講求新鮮性以及時效性,也正因為如此,大眾傳媒其所承擔的部分信息的傳遞也對時效性有一定要求,它的關鍵點在于信息的有效傳播與及時更新,在較短的時間之內,保證信息迅速普及。就目前而言,大眾傳媒主要以網絡、電視以及紙質媒體為主要承載方式,其內容大多為顯性知識,方便受眾第一時間能夠接收與理解信息。與此同時,對于受眾而言,大眾傳媒提供的信息是少量的,它們在博人眼球的同時也存在著較強的隨意性,進而導致信息的無序與零亂性。與大眾傳媒不同,由于運營的系統化與科學化,圖書館不僅能提供信息源,同時也能夠幫助廣大受眾快速有效的獲取信息內容,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它具有一定的知識導航性,從這一點講,它同大眾傳媒存在一定微小差別。
二、大眾傳媒與傳統的圖書館存在的區別探討
如前所述,大眾傳媒與圖書館作為兩種不同的信息傳播體,除了具有內在的聯系性之外,一定的區別是它們得以區分的首要條件,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層面。
首先,就信息傳播主體而言它們隸屬于不同領域。通常來講,大眾傳媒其所主要管轄部門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廣播電影電視局。而與此不同,作為主要傳播渠道之一的圖書館,其屬于國家圖書館,隸屬于文化部,與此同時,各地方的文化局與文化廳也都建立了其直屬管轄的圖書館。
其次,信息資源受時間限制度也有所區別。同現代廣大大眾傳媒手段相比來講,就信息傳播時間而言,我國傳統圖書館同大眾傳媒之間還存在著一定差距。我們知道,現代大眾傳播手段既有電子的形式同時也有印刷的模式。在這其中,電子媒介存在互聯網、電視等幾種形式,印制媒介囊括了書籍、報紙等形式。國家在發展,民族在進步,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的頻率與速度正不斷加快,為此,也需要對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進行充分調整發適應不斷變換著的信息知識。然而,由于圖書館自身的因素影響,其在對館藏資源進行增加以及知識更新的過程當中,常常會遭遇到以下幾點不足:1、經費不足,限制了知識的更新。我們知道,圖書館的類型有許多,既有國有的也有民營的。一般來講,圖書館實行的是全品種采購的形式,國有圖書館由于自身的國有性質,因而館藏較為豐富。然而,并非每個圖書館都是如此,近幾年,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與期刊本身的價格調整以及人工服務費的不斷上揚,很多圖書館在進行資源更新時,往往受制于經費不足的問題時有發生。2、當前,我國大部分圖書館館藏多是經年累月而堆積的資源,與當前發展相比,其往往缺乏一定的時效性與針對性,必須考慮其更新的內容與頻率,以不斷同受眾要求保持一致。
再次,信息的形式以及內容不一。對于圖書館來講,大眾傳媒的產生與發展對其具有一定和積極意義,比如改變了圖書館傳統的工作方式與內容,網絡編輯、文獻傳遞等得以實現,特別是隨之興起的咨詢及參考方面的服務,極大推動了圖書館的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傳統圖書館其所擁有的特點并未產生根本變革,就圖書館方面來講,其信息種類的龐大、使用頻率、保存完整等特點,都使圖書館信息資源是系統的、科學的。與此相比而言,大眾傳媒其所提供的各類信息資源的特性則更偏向于豐富而原始。
總的來講,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大眾傳媒的沖擊,要想提高圖書館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就必須整合自身優勢并對這些予以強化,彰顯自身基本特色發揮其自身屬性意識。加大對大眾傳播平臺的利用度,以構建出多層次全方面的知識服務體系與傳播渠道,優化其自身的傳播價值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彥冰, 荊學民. 我國近幾年政治傳播研究述評[J].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 2010(04).
[2] 張舉璽. 論中俄當代傳媒的“新聞宣傳與信息傳播”[J].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2(03).
[3] 梁 寧. 大眾傳媒的消極影響與青少年犯罪——以拉斯韋爾的大眾傳播功能為視角[J]. 新聞記者, 2013(04).
【作者簡介】
劉燕(1980—),女,河南鄲城人,單位: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圖書流通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