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優勢和劣勢,針對集體課教學的難點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措施,并分析了鋼琴集體課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鋼琴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鋼琴;集體課;教學分析
鋼琴集體課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它不同于傳統的一對一模式教學。鋼琴集體課是在一節課的時間里一位老師能同時指導多位學生的學習,也就是一對眾人的模式。這樣一來鋼琴集體課不僅注重教師的實際示范環節,更實現了理論講解與分析的結合;幫助學生找出重點難點與練習方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利弊分析
1、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優勢
(1)教學手段先進,受益面廣
在集體課上,教師可以利用鋼琴游刃有余地組織集中講授、分組檢查、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教學。這樣,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解決更多的問題。而一對一式的教學,手段相對要單一。教師無論有多么精彩的示范講解也只能受益一人,從這個角度來看,勢必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小課也有其局限性。
(2)更能激發教師的講課欲望
一堂課的質量高低,除了是否做到精心備課,認真組織教學以外,還取決于教師的講課欲望,尤其是藝術類的課程彈性較大,具體到鋼琴課,教師的講課熱情會直接影響到他對作品詮釋的程度以及示奏的質量。講解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感又會激發出教師更大的激情,進而引發出靈感將作品引申到一個嶄新的層面,從而使學生獲取了更多的知識。
(3)有助于訓練學生敏銳的聽覺,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集體課上經常性的相互觀摩,可以訓練學生敏銳的聽覺,對錯奏的敏感(錯音,錯節奏等),提高注意力。另外,經常當著大家的面匯報作業既能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同時,對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很好的鍛煉。畢竟鋼琴演奏屬于表演范疇,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教學的重要一環。
2、鋼琴集體課教學的不足
(1)難把質量關:由于每堂課的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給予每位學生像小課中一樣的系統指導。其結果便會導致囫圇吞棗,技術粗糙,不容易出精品。
(2)進度難把握:由于采取統一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可避免地會使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前者容易產生自滿情緒,并且使進步受到局限。后者則易產生自卑感,對練琴和上課產生逆反心理,進而回避練琴害怕上課。如果得不到及時調整,就會給今后的學習帶來麻煩。
二、鋼琴集體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學生程度差異需要教師的分級教學學生程度參差不齊不僅是集體課教學的首要難題,也是教師們最為頭痛的問題。為了維持集體課的教學形式,學生的作業與進度必須保持基本一致,而學生由于天賦、能力、用功程度等因素所造成的程度和進度的個體差異難免與其發生沖突。學生程度差距過大,教師就很難布置共同的作業。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下:
(1)先考核,后分組。在分組之前對學生進行考核,按照學生的演奏程度進行分組。
(2)學習一段時間后,要根據學生進度和程度重新調整小組。
(3)對進度較慢的學生進行重點輔導,給進度快的學生提供附加作業。
2、集體課教學內容急需加強教材建設鋼琴集體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同于個別課教學,它增加了樂理、和聲、視奏等學習內容。沒有一套科學、系統和成熟的教材,完全依靠教師個人的努力去選擇和補充教材,很難保證集體課的教學效果。為了構筑科學的集體課教學體系,必須下大力氣編寫出適合國情的集體課教學專用教材。
3、集體課教學特點需要教學方法多元化集體課教學賴以存在的基礎是系統講授、共同作業和集體回課。它們共同支撐著集體課的開設和維持,決定著集體課的優勢和效率,因此,其中任何一項都不能被弱化或取代。
(1)集體教學,系統講授 鋼琴集體課的教學必須把握教學系統和結構的完整性,注重基本理論、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的傳授,而不能有太多的主觀隨意性和即興性。教師要按照事先擬訂的教學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講授演奏理論與技巧方法,反復強化基本概念和要領。
(2)集體教學,布置共同作業 要想課程有統一的進度,就必須布置共同的作業,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組織教學,達到集體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對音樂內容與技巧方法要進行詳盡的分析,對那些經常容易出現的錯誤和問題給予事先的提醒,對重點與難點做出清晰的講解與指導,并通過示范與模仿讓學生弄清其中一些關鍵性的概念和要領,使學生不僅知道練什么,還知道如何去練及練習達到的預期效果。
(3)集體教學與集體回課 集體課絕不能變成集體化的個別課。要交替運用輪奏、獨奏、接力,注意傾聽他人的伴奏等方式,強化集體課的群體效應,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使每個學生時刻都有事可做。為了解決個別學生的操作錯誤,也可以抽取典型的樣例進行個別指導,使其他學生也能從中汲取教訓,引以為鑒。
三、鋼琴集體課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精心備課,深挖教材 教與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教師用淵博的知識吸引學生的聽課欲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而學生渴求知識的目光又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講課積極性。只有充分的備課才能在教學中揮灑自如,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詮釋內容,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提高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從而達到教學相長。
2、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課的優勢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采用集體、分組、個別指導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教學。比如,把普遍性問題拿出來集中講解示范,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分組教學的方法加以解決,個別問題則給予單獨的特別指導。而且還要經常性地拿出一定的課時輪流個別指導,盡可能使他們的彈奏規范化。實踐證明,這種點和面相結合的教學確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突出重點和難點:由于每堂課的時間有限,內容又多,想要把每一部分作品都面面俱到不太現實。因此,每堂課都應圍繞“抓住重點,突出難點”這一中心進行教學。
4、合理安排進度:布置作品應盡量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能力。每周都要留補充曲目,供那些能力強的學生練習,對能力較弱的學生要加以鼓勵,適當減輕作業量,幫助他們排除練琴中的故障,使其盡快養成良好的彈奏規范,盡早趕上正常的教學進度。
5、適時滲透思想教育: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教師要善于觀察,發現問題的苗頭就要及時給予引導,幫助其克服困難。思想問題解決了,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教學任務也就容易完成了。
總之,鋼琴集體課既是鋼琴課又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鋼琴課。這一新的教學模式,是傳統鋼琴教學模式上發展起來的。它吸取了傳統鋼琴音樂教育中一切正確有效的教育思想、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并結合當前各院校學生的實際而進行新型的教育活動。這一新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鋼琴教育的一次全面深刻的改革。
【參考文獻】
[1] 黃 瑩. 風格研究——鋼琴教學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J]. 鋼琴藝術, 2001,5.
[2] 謝 元. 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J]. 鋼琴藝術, 2000,1.
[3] 孫 鳴. 高師鋼琴教學之我見[J]. 鋼琴藝術, 2002(6).
[4] 李恒林. 高師鋼琴必修課教學芻議[J]. 鋼琴藝術, 2002(7).
【作者簡介】
符丹丹(1989—),女,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單位:成都大學師范學院,主要研究方向:鋼琴教學、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