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音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中學生德育途徑的有益補充,互聯網給德育帶來了許多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些許問題。清楚的認知互聯網給中學生德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有利于我們更好的開展中學生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學生;現行德育;網絡文化
互聯網以其信息的時效性、共享性、交互性,深受中學生的青睞,對中學生的日常行為以及思維方式都產生很大影響。將互聯網與德育工作更好的結合,不僅可以為德育注入新的時代血液,而且能夠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互聯網的發展給中學生德育帶了新的機遇
1、互聯網給中學生德育開辟了新空間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網絡文化迅速普及,涉及法律制度、倫理道德,情感意識,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獲取信息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交流的平臺。網絡文化的跨地域性也為德育工作提供更多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得中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不僅僅局限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互聯網讓中學生德育更具有時效性、廣泛性
互聯網傳播速度快、影響面廣,從而提升了德育工作的時效性和廣泛性。學校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中引入網絡上的德育案例,不僅可以使德育內容貼近實際,而且能通過獲取全面的網絡信息資源讓中學生接受更為全方位的素質培養。
3、互聯網為中學生德育提供了新方法
傳統的中學生德育多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學生的視野相對狹隘,這將不利于德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益。互聯網的引進可以突破傳統學校教育對空間的限制,中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看到各種類型的信息,可以參與各種網絡課堂。這將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也為德育工作的開展開辟了新途徑。
二、互聯網給中學生德育帶來了挑戰
1、互聯網文化的多元性給德育的主導性帶來挑戰
網絡文化因其特殊的傳播方式,具有很強的虛擬性。在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價值觀導向的文化,這些文化代表了不同的價值準則和情感追求。而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極易受到外在環境的誘惑和誤導。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中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觀念可能會偏離現行德育的主導型價值觀念。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強化對學生的主導價值觀念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準則。
2、互聯網溝通方式的交互性給現行德育方式帶來沖擊
網絡德育的核心就是互動交流,它不再是靜態的教育,而是互相作用的,它可以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互動關系。每一個參與網絡生活的中學生都是主動的參與者,可以積極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而不再是現行德育方式,學生只作為被動的接受者,沒有渠道和方式去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由于網絡德育以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因此更容易受到中學生的歡迎,這也就導致現行德育方式相形見絀,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滿足學生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網絡技術的創新性與德育的滯后性之間產生沖突
網絡技術是網絡文化的載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文化必定會迎來更好的發展契機,這是符合滿足廣大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要求,也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趨勢。然而,現行德育卻因其封閉性,時空受限性而發展受阻,這與網絡技術的良好的發展前景之間形成鮮明對比。另外,雖然現行德育方式發展趨勢呈現疲軟之態,但卻是德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弘揚和傳承都主要通過現行德育工作來進行。因此,我們要找到現行德育的新出路,使得互聯網與德育相得益彰。
三、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以更好的開展德育工作的措施
1、加強學生的網絡素質教育和自律教育
網絡是把雙刃劍,因此在開展網絡德育工作時,必須要規避不良網絡信息給中學生帶來侵害。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成熟,也沒有形成個人清晰的是非標準,在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中容易迷失自己,做出違背倫理道德的價值選擇。內因決定外因,為避免學生受到網絡侵害,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網絡素質教育和自律教育,提升學生自我的網絡安全意識,教育學生有選擇的閱覽網絡信息,自覺遠離不良信息。
2、建立專業網站,利用網站進行德育教育
學校和有關部門應該建立專業的德育網站,為學生提供健康透明的網絡學習平臺,從信息來源處規避網絡信息對中學生的危害。另外,利用網站的形式進行德育教育,避免了冗雜信息的干擾,可以使網絡德育內容更有針對性,這將極大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實用性和效率。
3、培養利用網絡進行德育教育的專業師資隊伍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在教育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因此要實現德育方式的新突破,就必須加強網絡德育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對教師隊伍進行網絡德育新觀念的教育,從思想上扭轉教師的現行德育思想。其次,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網絡技能的培訓,讓教師能夠熟練地使用網絡技術,以便靈活運用于德育教學中。再次,要對教師進行網絡授課指導,幫助教師熟悉網絡德育與學校德育的結合方式,提升教師德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4、中學生德育要在理念、內容、方法上進行探索
互聯網為中學生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活力,成為德育的有效途徑和方式,這對現行德育產生了極大地沖擊。在這種情況下,現行德育要想尋求新的發展,就必須要在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上取得突破。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改變過去的填鴨式德育教育。網絡文化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這就要求中學生必須具備批判的、創新的思維方式,否則在網絡德育中很難取得顯著地成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其次,要更新教育內容,提升德育內容的新穎性和時代性。讓教學內容緊扣時代,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學生在德育中化被動為主動,自覺接受更有效的素質教育。最后,要創新教育方式,改變單一的課堂講授型教育模式。在德育教學中可以采用小組互動、學生分享、課外實踐等方式開展德育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交流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 張紅霞, 江秀樂. 網絡文化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響、成因及對策[J]. 教育研究, 2009.
[2] 劉蘭平. 試論網絡文化對青少年道德品質的影響[J]. 現代教育論叢, 2000(4).
[3] 管彥兵. 運用網絡加強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研究, 2009(05).
[4] 王 華. 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J]. 河南農業, 2009(01).
[5] 梁慶婷. 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中國礦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1(06).
[6] 李宏博. 現代大眾傳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