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路曉 楊玄宇
【摘要】2011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中正式設立了危險駕駛罪,但其在立法上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其對危險駕駛罪種描述不夠完善,罪狀用語不夠明確,同時在法定刑設置方面也有諸多不妥之處。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具體列舉具體危險駕駛行為,加以限定情節嚴重等情形的具體標準,增設刑罰種類等多種方式從立法上對危險駕駛罪加以完善。
【關鍵詞】危險駕駛罪;法定刑
我國“酒文化”的影響,幾乎每天都有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人奔波于酒席應酬當中,酒駕不可避免的每天都在上演,交通事故引發的悲劇頻頻發生。如何有效的避免慘劇發生,從法律角度來講,將危險駕駛通過立法將之確定為違法或犯罪行為并且對其加以制裁是很有必要的。
一、危險駕駛罪的增設及其入罪的必要性
1、危險駕駛罪的增設
2011年5月1日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其中在第22條新增設作為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的危險駕駛罪。從罪狀方面來說,我們不難看出上述法條所描述的飆車、醉酒駕駛等危險駕駛行為的犯罪是典型的抽象危險犯,其行為本身就包含了危害社會的可能性而被禁止的情形;從法定刑方面來說,法條對危險駕駛罪規定了處拘役并處罰金。
2、必要性
第一,危險駕駛入罪有助于彌補行政處罰的不足。以往對于危險駕駛會給予危險駕駛行為人以行政處罰,但由于執法力度不夠等各種因素,危險駕駛屢禁不止。因此將危險駕駛入刑,有效地實現刑法的一般預防。
第二,刑法的目的在于懲罰犯罪,將之前未入罪的危險駕駛行為入罪有助于增強法律的警示作用,可讓諸行為人在內心形成壓力,對其產生威懾作用,避免僥幸心理,規范自己的行為。
第三,危險駕駛入罪屬國際通例,符合國際刑事立法潮流,日本、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已有危險駕駛罪的立法先例,均體現了民本思想,符合刑法保護法益的法治原則。
第四,法有指引、評價、預測、強制、教育等作用,危險駕駛入罪有助于增強普通公民的交通法治意識,自覺規范自身駕駛行為,維護道路交通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二、我國危險駕駛罪立法存在的問題
1、罪狀方面
首先,對危險駕駛行為的罪種設置不完善,表述不嚴謹。我們從條文當中可以看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僅僅將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和醉酒駕駛機動車作為危險駕駛行為歸為危險駕駛罪當中。但在現實生活當中的危險駕駛行為還包括很多種,如無證駕駛。許多行為實屬危險駕駛行為但卻不可按危險駕駛罪定罪處罰,并不能從根本上遏制危險駕駛行為的發生。
其次,對危險駕駛行為的罪狀描述用語不明確,入罪標準不夠細化,“情節惡劣”情形較難界定。由于立法者并未在“情節惡劣”方面給我們進行具體的列舉,這樣使得司法人員在司法實踐中認定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問題上形成了障礙,實際上這種不確定因素的判定是會影響司法效率的。
2、法定刑方面
我們來對比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起步刑發現,在行為的危險程度幾乎一樣卻尚未滿其他罪的罪狀描述時,處以其他罪的最低刑拘役并處罰金明顯使得罪責刑不相適應,幾乎同樣的行為在法定刑的配置上卻處于一種不均衡狀態。
相對于情節更為嚴重可能構成其他犯罪的危險駕駛行為來講,還有情節較輕的情況存在。以醉酒駕駛為例,除卻一般值得刑法處罰的醉酒駕駛行為,還存在一些例如首次醉酒駕駛,在行人稀少地段偏僻的道路上行駛,在飲酒后想找代駕卻未找到等情形,同樣都屬于醉酒駕駛,但情節嚴重程度不同對社會危害程度也不同,有的情節輕微根本不構成犯罪,如果一概而論,顯然是不公平的。
三、我國危險駕駛罪的立法完善
1、罪狀方面的完善
第一,完善危險駕駛罪的罪狀列舉,擴大危險駕駛行為范圍。筆者認為由于危險駕駛行為多種多樣,且行為的危害性及其危害程度也不盡相同,由此我國可引用列舉加概括,即將罪狀具體進行列舉,盡量涵括所有情形,同時加以兜底性條款等行為,做到竭盡可能的保護社會法益。
第二,將入罪標準細化,將情節限制更加具體化。如何判斷情節到底是否足夠惡劣,能否按照危險駕駛罪定罪處罰,除了依照司法人員依據行為人主觀客觀方面多種因素考慮,我認為最高法還應出臺具體的司法解釋,明確限定“情節惡劣”的具體情形,以類似列舉的方式限定情節惡劣的情形,以便于司法人員更好更準確的適用法律,提高司法效率,達到懲罰犯罪與預防犯罪的目的。
2、法定刑方面的完善
第一,重者從重,增設與危險駕駛行為情節嚴重相適應的主刑,在拘役的基礎上增設有期徒刑,根據不同情況設置程度不同的刑罰實現危險駕駛罪同其他犯罪的無縫銜接,適應不同的危險駕駛行為及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后果情形。使刑罰能夠按其社會危害程度恰當的為其匹配適當的刑罰,起到法的懲戒與警示作用。
第二,輕者從輕,增設單處罰金的刑法配置。寬嚴相濟是我們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在對情節嚴重的犯罪進行重刑打擊的同時,對于情節輕微的危險駕駛行為我們如果依然使用拘役就顯失公平。單設罰金對于情節輕微的危險駕駛行為進行處罰,可以做到罪責刑相適應,滿足罪刑均衡的要求。同時單獨適用罰金還能緩解監禁壓力,降低懲罰犯罪成本的同時到達了懲罰犯罪的目的,真正做到一舉兩得。
【參考文獻】
[1] 郭銳林.試論“危險駕駛”的入罪問題[J].長春大學學報, 2011,05.
[2] 彭文華. 危險駕駛行為入罪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刑法修正案(九)》的相關規定為視角. 法學論壇, 2015.
[3] 王志祥, 敦 寧. 危險駕駛行為入罪的合理性及其立法改進[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
[4] 戶延敏. 危險駕駛罪入罪標準問題研究[J]. 華東政法大學, 2013-04-15.
[5] 李 川. 論危險駕駛行為入罪的客觀標準[J]. 法學評論, 2012.
【作者簡介】
蘭路曉(1991—),女,漢族,河北邢臺人,研究生學歷,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楊玄宇(1992—),女,漢族,河北邯鄲人,研究生學歷,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