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網絡游戲日益多樣化,游戲的種類更是體現了當前我國相關行業發展的狀態。但是,我們在積極學習和了解游戲的過程中,也不得不面對虛擬財產的問題。比如通常我們提到的網絡游戲中都會帶有一些裝備、財產等,有些是通過現金購買獲得,有些則是通過在玩游戲或者經營的過程中取得的,這些物品我們都將其歸結為虛擬財產。當該游戲賬號和財產所有人發生意外死亡等情況,這些虛擬財產應當如何處理,我國當前相關法律中沒有明確規定,但是通常的做法是由游戲的管理者取得該游戲賬號和財產,這是明顯違背相關法律精神的。本文將從我國虛擬財產繼承的理論和立法必要性的角度著手,分析實現虛擬財產繼承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虛擬財產;繼承理論;立法研究;民事權益
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促進了我們對我國法律進一步的思考,當前我國繼承法中規定的內容都局限于現實中的財產或者權益,對虛擬財產的部分重視不夠。近些年由于我國科技的發展,對虛擬財產提出繼承權益的案件常有發生,比如QQ號繼承案、淘寶店鋪繼承訴訟案等,這些案件折射出當前我國法律存在的空白,同時也對我國的繼承法理論和立法研究提出了急迫的要求。筆者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研究在本文中對該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希望能為我國相關立法和理論探討提供一些幫助。
一、虛擬財產的概述
在現實生活中,虛擬財產的種類越來越多,對虛擬財產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和認識有利于充分分析虛擬財產的相關繼承理論。
1、虛擬財產的認識
虛擬財產是依托現代計算機技術而產生的具有財產價值的東西,但是按照現代的理論理解,并不是所有具有虛擬價值的東西都屬于虛擬財產的范疇。根據歐洲國家學者的理論,虛擬財產還必須具有永久性和競爭性的特征,前者是指這些財產不會因為所有人退出電腦系統或者刪除軟件而消失,只要啟動相關系統該財產就會一直存在;后者則指所有人對該財產的所有權是排他性的,其利用等行為完全符合民法的相關要求,具有排除妨害等權利。
2、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問題
認識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是確定其具有法律地位且應當進行保障的基礎,但是分析學界的相關理論可以看出,我國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有不同的學說:第一種是知識產權說,該理論認為虛擬財產是所有人通過付出一定的勞動獲得的財產,而且這一財產也是所有人創造的,虛擬財產其實就是所有人取得的知識產權;第二種是物權說,該理論認為虛擬財產其實就是民法中提到的物權,且按照法律規定具有物權的一般屬性;第三種是財產債權說,該理論認為虛擬財產是一種債權,是用戶與網絡運營管理者之間通過合同方式所產生的一種債權。
筆者認為以上學說都存在錯誤,第一種學說認為虛擬財產是一種知識產權,但是網絡使用者所花費的時間、錢并不是付出勞動,該財產不具有壟斷性;第二種學說忽視了物權的屬性問題,沒有認識到物權標的物為有體物的理念;第三種學說完全忽視了債權與物權的關系,而且在結合刑法理論的過程中無法進行有效的區分。
從以上理論的探討可以看出大多數學者對于虛擬財產的分析集中于權利角度,其實虛擬財產更應該是一種利益,這才是其所能夠體現的性質。根據利益的性質分析可以看出虛擬財產其實是一種權益而不是權利,所以在繼承理論方面也應當如此認知。
二、虛擬財產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虛擬財產是公民的一種權益,更是我國法律應當保障的內容,所以將虛擬財產進行立法或者規定在我國繼承法中是理論要求,也是符合社會實踐的體現。
1、虛擬財產具有的經濟利益決定了其具有可繼承性
我國繼承法中所指的繼承內容多是具有經濟價值的有體物或者權利,但是虛擬財產同樣具有經濟價值,體現經濟利益。首先,所有人獲得虛擬財產過程中支付的購買錢款或者財物能夠體現其經濟價值,可以參考其對虛擬財產進行定價;其次,無償取得的虛擬財產可以在不斷的經營或者升級中增加其經濟價值,比如淘寶店從開始的經營到后來形成固定客戶等,都是價值增加的體現;最后,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對虛擬財產進行價值認定的規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認定虛擬財產的經濟利益。
2、虛擬財產的精神價值屬性證明了其具有可繼承性
在傳統繼承法的客體判定上,除了經濟價值屬性的決定因素外,精神價值屬性也是判定是否有繼承性的標準,如結婚照片、旅游照片、慶典錄像等。這些物在經濟價值上也許不值一提,但往往蘊含著超越經濟價值的巨大精神價值。相比一般的物,有學者將其稱為“人格物”,即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物。人格物上附著了精神利益,寄托了當事人的特殊情感,在精神價值的意義上,此類人格物繼承更多的是一種情感和精神的繼承,遠遠超過了物本身的市場價值。
3、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現代社會快速發展,虛擬財產的價值逐漸體現,許多的繼承者也開始重視虛擬財產的價值,逐漸開始通過法律的途徑獲得繼承權,但我國繼承法中缺少相關的內容規定,在解決糾紛的過程中缺少法律基礎。因此,為了更好地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糾紛,我國必須通過立法的形式對該問題進行明確,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虛擬財產的法律分析
針對當前我國公民對虛擬財產提出的利益訴求,筆者做了以下分析:
1、通過法律的形式確定繼承的方式
我國普通財產的繼承明確了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兩種方式,因此,對虛擬財產也應當適用這兩種方式。虛擬財產的所有人可以用遺囑的方式將財產給予繼承人,如果沒有遺囑,則應當在所有人死亡后,依照法律的規定繼承。需要說明的是,我國對于電子遺囑暫時不予承認,因此,如果是電子遺囑應當認定無效。
2、對虛擬財產客體進行明確
在虛擬財產繼承客體的規定上可采用“類型化+典型列舉+排除式”的方式,具體可表述為“可繼承的虛擬財產包括網絡型虛擬財產和非網絡型虛擬財產”。網絡型虛擬財產包括財產利益型虛擬財產和人格利益型虛擬財產,前者如網絡店鋪、游戲裝備等,后者如郵箱賬號和密碼等。涉及個人隱私的虛擬財產不能繼承,涉及共同隱私的虛擬財產只能被隱私群體中有繼承資格的人繼承,此時不受繼承順位的限制。通過這樣的表述方式可以囊括更多的虛擬財產客體種類,同時類型化的標準也為適用不同的繼承規則提供了便利。
四、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虛擬財產繼承的立法刻不容緩,除了所提到的虛擬財產的客體、繼承方式之外,在繼承主體、繼承程序方面也應當進行明確,筆者認為這些方面與普通財產的繼承區別不大,可以參照普通財產的繼承進行立法。
【參考文獻】
[1] 林旭霞. 虛擬財產產權研究[M]. 法律出版社, 2010:253.
【作者簡介】
張沁芊(1995—)女,漢族,江蘇張家港人,南京理工大學2013級法學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