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西在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具有非常巨大的優勢與挑戰,其中鄉鎮環境問題比較突出,如何建設生態鄉鎮經濟,促進經濟健康發展非常重要。本文以鄉鎮環境問題為背景,討論區內鄉鎮如何在環保層面上參與“一帶一路”,為鄉鎮經濟健康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鄉鎮;“一帶一路”;環境保護法
“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對廣西的定位,是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獨特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作為祖國的南疆,地理位置突出,經濟潛力廣闊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唯一同時參與“一帶”與“一路”的省份,在此戰略實施過程中占據著明顯優勢,同時也面臨著嚴峻挑戰,而環境保護已是各國當前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廣西在環境保護方面同樣面臨著嚴峻考驗。
一、廣西鄉鎮環境污染概述
廣西區內鄉鎮的經濟水平較為落后,沒有處理好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環境污染比較嚴重,主要體現在:1、水體污染,水體污染指的是排入水體中的污染物超過了其本身的承載能力與自凈能力,破壞其自有的生態系統。2、空氣污染,指人類的生產活動中所產生的物質進入大氣中,從而對人體和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的一種污染。3、土壤污染,與水體污染類似,當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或無機污染物超過土壤自凈能力,土壤不再具有肥力,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植物和周圍水質的現象稱為土壤污染。4、固體廢物污染,按來源可分為生活垃圾污染、工業工體廢物和危險品廢物。不及時處理會對土壤、空氣、水質和人體造成損害。
二、鄉鎮環境污染的特點以及原因
鄉鎮環境污染具有范圍廣、分布散、危害潛伏性強以及污染來源范圍廣的特點,而造成鄉鎮環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當前涉及到鄉鎮地區的環保管理方法與環保管理技術都較為落后。不論是有關于環境法學的教材,還是環境法條的規定,涉及到農村環境污染保護和防治的都很少,分析表明在農村環境問題上的缺失和紕漏,這也間接導致了當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
第二,針對污染治理的財政撥款不足,導致污染治理不利。我國尚未建立起均等化轉移支付體系,轉移渠道太長,層層截流,基層政府、尤其是落后地區,面臨很大的財政困難,基本公共服務難以保證。鄉鎮在獲取污染治理投資資金支持的方面與城市相比具有天然差距。
第三,當地政府沒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只把經濟放到第一位去考慮,片面強調眼前利益,大力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忽視了環境保護,大量招商引資,大肆建廠,為了帶動經濟,項目審批通過十分簡單。
三、“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對鄉鎮環境污染治理的要求
“一帶一路”戰略是廣西經濟發展前所未有的新機遇,該戰略能極大地吸引外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也帶來了新挑戰,在大規模投資建廠的過程中若不注意環境污染的防治與治理,只會徒增當地經濟負擔,影響當地生活質量,得不償失。因此,要配合該戰略實施,需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對全民參與環境治理的要求。“一帶一路”戰略需要一個走經濟健康發展的平臺作為支撐,這個平臺需要居民,生產者以及政府及有關部門共同打造,走經濟健康發展就是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必須要求全民參與到環境治理當中,參與對污染的治理。
第二,對污水、廢棄物資源化的要求。“一帶一路”戰略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相輔相成的,因此為應對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新挑戰,必須摒棄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主要靠“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生態效益必須成為經濟增長首先考慮到的方面。因此,要求我們必須在資源化上下功夫,建立污水和廢物回收利用系統,將廢物重新變成資源,改變從末端治理的被動局面。
四、當前廣西區內環境污染治理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完善環保教育。由于歷史原因,廣西農業基礎薄弱,農村教育普遍落后,農民文化水平、基本環保知識欠缺,眾多農民對環境污染和生態建設漠不關心,甚至產生“環境污染與我無關”的錯覺,環保法規對許多農民甚至鄉鎮干部而言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區內環保教育存在著缺位問題,環境治理不可能脫離人民參與,而帶動鄉鎮居民積極性的有效措施首先應當是完善環保教育,將其扎根至小學、中學課堂,讓青少年從小具備環保意識,認識到環境保護對當地經濟的有力作用。
第二,建立以《環境保護法》為根本的環境監管體系。《環境保護法》的頒布在法律層面上保障政府環境執法的有效進行,因此政府在指導環境治理工作中,應以《環境保護法》為原則開展工作,制定相應法規政策。在區域內的開發建設活動中,采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項目擬建之前,對此區域展開評估,提出有效建議。對項目審批嚴格把關,不為一時眼前經濟利益所影響。鄉鎮政府與有關部門要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使環保工作做到效果最大化,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提供環境優勢,使廣西在參與“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最大優勢。
【參考文獻】
[1] 張 軍. 我國西南地區在“一帶一路”開放戰略中的優勢及定位[D]. 貴陽:貴陽財經大學,2014.
[2] 張祖慶,張福意. 轉型時期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法律視角[J]. 安徽農業科學,2006,34(4).
[3] 馮興元,李曉佳. 政府公共服務事權劃分混亂的成因與對策[J].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3.
[4] 蔣紅彬,廖旺榮. 廣西農村環境污染成因及法律對策[J].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2).
【作者簡介】
高波(1991—),男,漢族,江蘇南京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