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轉會轉型期為切點,對轉型期社會特點進行分析,對社會轉型期河南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當前河南社會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面窄,就業渠道不暢通,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和廣大體育教師參與人數較少,造成河南省當前社會體育指導員在數量和質量上遠遠不能滿足當前人健身需要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社會轉型期;河南;社會體育;體育指導員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注重生活品味,健康已成為影響生活質量不容忽視的一個因素。河南地處中原,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發展河南經濟,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是歷屆政府的努力方向。鄭汴一體化、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區的建設都是發展河南的大手筆,發展河南、促進中原經濟崛起的號角已吹響,河南已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中原經濟區的建設離不開社會體育,社會體育的開展離不開社會體育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是開展社會體育活動的主力軍,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率對發展我省的社會體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河南省歷屆體育主管部門高度社會體育工作,但由于河南人口基數大,經濟欠發達,致使河南省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力軍的社會體育人才在質量和數量上遠遠不能滿足當前人們健身需求。本文對社會轉型期河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的分析,了解當前社會體育指導員在資格認證、培訓和等級晉級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最后轉型期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模式提出了一些積極性建議。期望通過本研究來促進河南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有序健康的發展,從而帶動河南社會體育的健康發展,使河南真正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體育強省和大省。
一、社會轉型期的內涵和特點
1、社會轉型期的內涵
“轉型”是指事物的結構形態、運轉模型和人們觀念的根本性轉變過程,它是主動求新求變的創新過程。我國學者對“社會轉型”術語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認識:一是從體制轉型方面來認識,即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二是從社會結構變動方面來闡述,擁有該觀點的學者他們大致認為:“社會轉型的主體是社會結構,是指一種整體的和全面的結構狀態過渡,而不僅僅是從某一方面或單一發展指標來實現。社會轉型體現在社會結構的具體內容主要體現在觀念轉變、結構轉換、機制轉軌和利益調整。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的人們往往在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都會有一些變化。”三是從“中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性社會向開放性社會的社會變遷和發展”的社會形態方面來闡述。社會轉型期是指一個時間段,是指中國從文革和改革開放后,經濟逐漸走入正軌,社會各個部門正處在打基礎和百廢待興的時期,這個打好基礎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社會轉型期。
2、社會轉型期的特點
社會轉型是一個時間段,是一種體制向另一種體制的轉變,是一種漸進性和整體性的社會發展過程。當前中國特色的社會轉型經過近30年的發展,具有以下顯著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內容的特殊性。當前中國特色社會轉型的特定內容就是經濟體制的改變,就是從傳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二、內外部動力的特殊性。當前中國的社會轉型不僅來自政府和市場雙重啟動,更重要的是來自政府的內部和市場的外部的驅動力。三、進程的特殊性。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就進入社會轉型。經過近30年的發展,這種轉型已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涉及到社會結構、運行機制和價值取向等方面的轉換,這些轉換對我國社會運行狀態給予深刻的影響。
二、社會轉型期之前河南省社會體育人才的發展模式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為摔掉東亞病夫的帽子,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體育工作。1952年,毛澤東同志發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1953年,他又指出:“體育是關系到6億人民健康的大事。1954年,黨中央在國家體委《關于加強人民體育運動工作的報告》的批示中明確指出:“當前國家已進入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的歷史時期,更需要人們有健康的身體”。“人民的體育運動是國家的一項新的事業,各級黨委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這些指示與文件也清楚地表明了當時的體育方針,即我國發展體育事業的根本目標是增強人民體質,促進國民身體健康,社會各行業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體育活動。因此,群眾體育在當時的體育事業中處于核心地位。在后來的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運動中貫徹這一基本方針的具體過程中有這樣或那樣的偏差,但這一基本指導思想作為中國體育發展的主線是貫徹始終的"。當時社會體育人才發展模式基本上都是學校的體育愛好者或轉業軍人進入社會充當業余體育骨干來開展群體活動。沒有專門從事社會體育的體育骨干,也沒有專門部門來來自組織和培養社會體育骨干。群眾體育基本上都是自發和自愿進行,群體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
三、社會轉型期河南省社會體育人才的現狀和不足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打破了兩個凡是的禁錮,我國的工作重心發生重大轉移,經濟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持續、穩定的增長。短短30年,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人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呼聲越來越高,廣大群眾踴躍參加的社會體育已經成為體育的一大潮流。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1995年國家體委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該綱要的頒布為群眾體育健身提供科學指導,也為社會體育提供技術服務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場地、設施提供了法律保證。其中,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社會體育的指導者、傳播者和組織者,是開展好社會體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發展我國體育事業的主力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管理、運行等工作開展得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為了滿足人們群眾健身,1993年12月,國家體委頒布了《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來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該等級制度的推行使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逐步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化。1995年,各省和直轄市體委對首批具有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的人員進行了公示。2001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又頒布《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該標準的出臺標志著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主要職責和工作性質正由志愿者和公差型向職業化和服務業靠攏。《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實施以后,我國的專職社會體育指導員也就隨之產生,現在也就形成了專職、兼職社會體育指導員共存的局面。經過近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社會專制和兼職體育指導員在數量和質量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與一些社會體育開展較好的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河南地處中原,是全國為數不多人口突破一億的人口大省。作為全國人口和體育大省,在《全民健身計劃計劃》推動下,河南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在1994年制定并頒發了《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實施意見,當年培養了第一批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為滿足全省體育服務業發展的需求,河南省各級體育部門在國家相關部門頒布《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的第一時間就加大了《標準》推廣、實施工作的力度。2002年,省體育局就開始籌備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和鑒定工作,次年的年8月河南省體育局職業技能鑒定站在河南省社體中心掛牌成立,并開始試運行,鑒定站是在國家體育總局職業鑒定指導中心和河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指導下,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的要求,并結合體育特種行業的特點,編制培訓教材和鑒定程序,建立考評隊伍和考評辦法,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鑒定前的培訓、鑒定以及日常管理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體育部門正確領導下,經過10余年的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從無到有,隊伍逐步壯大,已經成為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在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指導人們科學健身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15年,全省共注冊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7.3萬人,其中,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為556人,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為5754人,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了4.1萬人,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為12.569萬人,總人數位居全國前列。由于河南總人口已達到了1.067億人,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人口大省。河南人口基數大,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與社會體育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結構也存在一定問題,致使人均社會指導員人還偏低,遠遠低于其他省份,詳情見下圖表。
體育專業是培養社會體育人才的主要途徑,目前河南省共有8個院校招收社會體育專業,由于社會和企業很少設有專職體育人員崗位。就業渠道的不通暢,導致體育院校培養的學生要不改行從事其它行業,要不到學校當體育教師,造成社會體育指導力量層次較低,專職和年輕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偏少,業余和離退休體育指導者的比例較大,也就呈現出女多男少、年長者多年輕者少的特點,從數量和質量上看與社會需求也存在較大差距。
四、社會轉型期河南省社會體育人才創建的新途徑
“全民健身,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它是一項全民參與的群眾體育事業,對增強國民的體質具有深遠的意義。發展中原經濟,促進中原崛起的號角已吹響,正在奔赴小康的河南人對健康的追求越來越強烈,這就要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群眾體育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體育活動來增強人們體質和豐富人們文化生活。這就要求作為人口和體育大省的河南省,要積極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組織、培訓和管理工作,做好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督促企業和社會基層組織設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崗位設置,促進社會體育專業學生高質量就業,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同時,社會體育主管部門加大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考評工作,對一些熱衷群眾體育活動體育愛好者、考取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學專業在校生鼓勵他們考取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證,可以為他們參加社會體育指導員考試提供便利;此外,要鼓勵體育教師在工作之余和節假日指導人們進行科學健身,從事兼職社會體育指導員。最后,各級體育主管部門要加大社會體育活動經費的投入,加大專制和兼職社會體指導員的薪酬,逐步推行健身指導的有償服務,切實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社會地位,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來,促進河南社會體育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紅霞. 開發河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對策[J]. 遼寧體育科技, 2002,24(4):77.
[2] 李相如, 劉國永. 關于我國兩種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的比較研究——兼論構建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體系的設想[J]. 體育科學, 2005,25(3):78-80.
[3] 何紅霞. 開發河南省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對策[J]. 遼寧體育科技, 2002,04.
[4] 張 麗. 上海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調査與分析——以普陀區為例[J]. 體育科研, 2010,(02).
[5] 馬 睿. 對山東省社區體育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的研究[J].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11.(04).
【作者簡介】
郭巍(1983—),男,河南南陽人,碩士學位,河南省工業設計學校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