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敏
【關鍵詞】 識字教學;趣味化;活動;規律;科技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7—0095—01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是低年級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識字教學趣味化,指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運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轉化觀念,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閱讀。教師要學會及時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學生提供識字渠道,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和能力。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通過活動趣味識字
1.畫圖識字法。單純的識字寫字比較枯燥、乏味,為了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筆者經常利用畫圖猜字的辦法讓學生來猜一猜。例如,在教“休、鮮、明”等字時,筆者畫出相應的圖形讓學生猜字,猜對字的學生可以充當小老師,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猜出來的,講完后其他學生通過掌聲給予表揚。這種學樂結合的方法,大大調動了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
2.肢體動作演示法。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肢體動作演示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能使學生理解字義,還能幫他們記住字形。如,學習“踢、跳、跑、蹲、蹦、跺”等字時,可以師生一起用腳演示,讓學生知道它們都和腳有關。這樣通過動作表演,不僅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而且讓學生記住了字形,加深了對字義和字形的理解。
3.模仿表演法。模仿是兒童的天性,識字時安排學生模仿表演,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學習“馬、牛、羊、雞、鴨、鵝、貓、狗”等字時,可以讓學生戴上頭飾,模仿這些小動物的外形特征、動作、叫聲等,既給學生創造展示才華的機會,又使學生加深對小動物的認識。
4.猜字謎識字法。猜字謎識字法就是在課堂上猜字謎識字的一種方法。小學生愛猜謎,常常在家里要爺爺奶奶和他們猜謎語,對此,筆者把猜謎語活動搬進了課堂。如,要學“雨”字時,筆者給出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學生馬上能說出“雨”字。在猜字謎后,筆者還引導學生編出一些字謎。這樣的識字法,學生的興趣濃、記得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憑借規律趣味識字
1.抓特點識字。對于形近、音近的字,可組織學生進行區分、辨別、抓住異同點,巧記、活記。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鼓勵學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讓學生進行自主性識字和創造性識字。如,識記“喝”和“渴”字時,有學生自編順口溜識記:“口渴要喝水,‘渴是三點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可見,教師可以抓住容易錯的地方,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語境,讓他們在形象風趣的語言中巧妙地記住字形,強化識字效果。
2.通過比較識記。漢字中的形聲字占了多數,掌握好這類字的造字規律,將對今后提高生字的識記效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形聲字有兩部分組成:形旁(表義)和聲旁(表音)。教學時,教師要將漢字音、形、義三者結合起來識記。如,教學“青、請、清、睛”字時,告訴學生“青”是聲旁,所以這幾個字的韻母都是后鼻韻母ing;“請”跟語言有關,部首是言字旁;“清”跟水有關,部首是三點水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字旁。運用這種方法能使學生牢固建立音、形、義三者之間的聯系,有效地提高識記效率。
三、利用科技趣味識字
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會使學生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參與到識字教學中。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能激起學生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活動變得快樂生動。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規劃課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趣味化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4]GHB0648)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