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乾 霍金勝
【關鍵詞】 通用技術課;學生;科技創新;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 G42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7—0119—01
一、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欲望的催化劑
成功的教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強制灌輸,而是善于發現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喜歡學、樂于學,才能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形成以學為樂的端正態度。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技術的趣味性和價值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學好通用技術會終身受益。
如,在“方案的構思與方法”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點名讓其中一位學生展示自己“以一次愉快的旅行為主題的活動方案”,其余學生圍繞方案進行分析,同時思考該方案的某些環節如果設計不好會引發哪些問題,從而引發學生對設計分析重要性的認識,直導教學內容的基點。整個導入過程流暢自然,從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設計的欲望。
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精心挑選的案例激發學生的興趣。精選案例有助于教學,但選擇的案例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相銜接,與學生現有的水平相一致,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并能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對于學生設計制作的課題選好之后,教師要設法采用一些技巧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一般是通過作品展示和評價的形式進行,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作品的機會和平臺。學生在完成一件作品后,教師應盡可能地安排學生展示其作品和設計方案,暢談設計感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展示了自己的創意并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快樂。
二、啟發想象力是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精神的敲門磚
想象是人腦在原有表象的基礎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是創造力的基礎,缺乏想象就很難有所創造。只有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揮。因此,教師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構思,啟迪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激發創造激情。
如,在教授“設計方案的制作”一文時,為了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自主發揮,教師可以預先布置項目:1.擬定課題“小臺燈的設計與制作”;2.前后桌四人一組合作進行;3.材料自選,工具自備。任務下達后,學生根據設計的原則及一般過程很快進入狀態,教師巡回觀察指導。一節課下來,絕大多數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作品,且類型豐富,結構形式多樣,作品有大有小,不拘一格。教師從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介紹作品的性能、特點及應用,然后進行點評。這堂課讓學生在三維目標的培養與落實方面獲得了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與發展,創造氛圍空前活躍,學生的想象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通過讓學生自行設計方案,進行小組討論評價展示交流作品等有效的交流與評價方式,學生廣泛地參與課堂教學實踐,在“學中做”、“做中學”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又提高了其創新實踐能力。
三、親歷實踐是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驗證碼
實踐操作的過程就是知識應用的過程,也是形成技能、發現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動手操作,通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不僅能讓學生學會已有的知識,而且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可以加工更多的知識,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親歷設計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技術思維方法,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性和全程性參與,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設計、制作、試驗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進而獲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提升和技術能力的發展。例如,我們在進行“設計的原則”一課教學時,首先向學生展示了幾種喝水用的紙杯,讓學生進行觀察,之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給每個小組發放復印紙兩張,小剪刀一把,膠水一瓶,讓學生為學校食堂設計一種既經濟又方便的環保紙杯。經過集體討論,學生提出了許多種設計方案,其中有一種方案就是把杯子設計成錐形,只需粘貼中間一道縫即可,既節省紙張,又縮短了制作工期,還可以防止倒水時一次裝入過量的水。
(本文為甘肅省2014年度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立項課題《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與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為GS[2014]GHBZ092)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