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著一副眼鏡,帶著溫文爾雅的儒生氣質,這是記者初見馬宗義留下的印象。然而正是這樣一位既平實而又普通的中學教師,憑著他那滿腦子的神思奇想,憑著他那股鉆勁,用真情和愛感染了一屆又一屆學生。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一屆屆的學子在天水一中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他,就是全國模范教師獲得者天水市第一中學教師馬宗義。
愛字當頭,榜樣為先
1991年,馬宗義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并分配至天水市一中工作。25年來,一直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常年擔任班主任和級部主任工作。
馬宗義在班級管理中從不吝惜他的表揚,哪怕是一句鼓勵的話或一個贊許的眼神。他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生活。他給學生的表揚、鼓勵,就像一縷縷的陽光,讓學生心中倍感溫暖,讓學生的青春之花燦爛開放。
“愛,不應該僅僅被看做教育的態度和方式,而應該是教師的職業準則。”談起自己的帶班經驗,馬宗義對此說道。
2014屆高三時,馬宗義所帶的文科輔導班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班長宋永嘉把剛剛收齊的680元書費放在課桌抽屜的書包中被偷了。他很焦急,要求我調閱教室監控錄像。我知道,從錄像中找到偷錢的同學很容易,我也很理解宋永嘉丟錢的心情,但我并沒有這么做。我有兩個擔心:第一,一旦找到這個學生,他的同學會怎樣看待他?這樣的態度會對他產生怎樣的影響?第二,如果他心理脆弱,在高三這么關鍵的時期會給他怎樣的打擊?因此,我找來班長,說學校監控最近一直關閉。過了一天,班長又對我說,他基本上可以推斷錢是誰偷的。我嚴肅地對他說:“沒有確鑿的證據絕對不能隨便懷疑任何一位同學;這件事我也有責任,沒有及時提醒你,680元錢由我墊付。”
馬宗義這樣做,也許有人不理解,有人不同意,認為喪失了基本的原則,是對學生的縱容。但他認為:對于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保護是一種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愛。而偷竊的事一旦公布,對于一個十七八歲的學生,他該怎么面對他的老師和同學呢?因此,他寧愿等待,給這位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在這個集體中慢慢成長。他也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心理的成熟,這位學生肯定會改變的。
“而讓我驚喜的是,這位偷竊書費的學生在高考結束之后果然來找我,講出了事情的緣由。這件事給了我很多感觸,我們的教育太需要理解、包容、耐心和愛護了。”馬宗義說道。
馬宗義不僅愛學生,也用自己的行動為學生樹立了榜樣。馬宗義總是嚴于律己,用自己的形象影響學生,他總是充滿活力,工作總是嚴謹認真,一絲不茍,耐心細致。即使很辛苦,上課時間也從不坐著講課。他允許學生遲到,但他自己從不遲到,他總是第一個到教室,第一個到操場,和學生一起跑步,一起做操,一起早讀。他認為,這種工作態度就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他所帶班級的班風就像他的作風,嚴謹認真,紀律性極強,而又充滿活力。
理解如輕風,尊重似細雨
古語道:“教不嚴,師之惰。”“嚴是愛,松是害。”在連任班主任的過程中,馬宗義逐漸摸索出了一套以學生為主體、全員參與,以教師為主導,協助管理的合作型班級管理模式,其核心是信任學生,自我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他認為每一屆學生有每一屆學生的特點,不同年齡段有不同年齡段的特點,而每一個學生又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一個學生又有著并不完全一樣的成長環境,所以,雖然常年擔任班主任工作,有著豐富的教育管理經驗,但是,他總是時刻細致地觀察、深入地了解每一個學生。他把了解學生看作是擔任班主任工作永恒的第一課,他把理解更看作是教師對學生寬容和愛的表現。
在馬宗義眼中,高中學生正處在性格、心理、情緒的巨大變化之中。時刻關注了解學生的成長變化尤為重要。他把學生看作發展的個體,他認為,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就是能夠寬容地面對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就要理解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對學生成長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因此,他所帶的班級,也有成績較差的學生,但是很少有厭學的學生,班級氣氛輕松,學生積極樂觀,陽光開朗,團結友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馬宗義對學生的關心愛護,真可算得上無微不至。2011屆“珍珠班”的學生均來自甘肅天水的貧困家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極大的溫暖,馬宗義在擔任班主任期間,幾乎家訪了“珍珠班”所有家庭,他的行為深深打動了這些孩子。
2011屆珍珠班的雒雪麗同學,考試成績一直在全年級七八十名,但在2011年高考中發揮嚴重失常,沒有上一本線。“他父親給我打電話,說孩子情緒低落,茶飯不進,整天躺在床上,和誰都不說話,一家人圍著她,非常焦慮,沒有一點辦法,要我打電話勸勸她。”馬宗義在為這名學生深感惋惜的同時,也采取了相應的對策。
“我給她打了好多次電話,可她都沒有接。我能理解她現在的心情,也知道這種失敗的痛苦只有靠時間慢慢整理。但還是決定去她們家一趟,希望能夠讓她感受到哪怕一絲的溫暖也好。我乘車三個半小時趕到甘谷十里鋪,跟她談了很長的時間,說了很多鼓勵的話,最后她決定上二本學校。”馬宗義說道。
“我很明白,我能做到的就是表達一個老師對自己學生僅有的關心、愛護和對她的信心,僅此而已。同時,我也相信,這種關心,會成為她記憶的一部分,很溫暖的一部分,陪伴她。”
如今,雒雪麗同學已經是溫州醫學院大三的學生,成績名列班級前茅,連續三年獲得獎學金。
2011屆“珍珠班”來自清水農村貧困家庭的蔡文姬同學,對高中階段的學習很不適應,成績滑落到年級的最后,這位曾經在初中取得驕人成績的同學壓力很大,心情煩躁,根本不能專心的學習。馬宗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只要一有時間,馬宗義就鼓勵她,和她探討學習的方法,而且在生活上給予她許多幫助,在她生病的時候送她去醫院。在馬宗義的幫助下,蔡文姬同學慢慢變得樂觀堅強,學習更加刻苦,在2011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馬宗義熱愛學生,從心底里面尊重學生。在師生關系中,平等是他堅持的準則。他認為,尊重學生首先體現在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上。體現在對學生哪怕并不一定正確的思想觀點的尊重上,體現在和學生交流的態度上。
馬宗義認為教師絕不能以“勢”壓人,教師對學生更應該是輕風細雨,這樣對待學生,才能夠喚醒學生的尊嚴感,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自信心,讓師生關系更為融洽。
在2014屆文科輔導班組建的第一次班會上,馬宗義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擔任班主任,絕對不批評任何一位同學,絕不在班上發脾氣,請同學們監督我。”因此,馬宗義能夠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可和喜愛。
教學即教育,品格即能力
在教學工作中,馬宗義始終堅守“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他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基礎現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識基礎。
“他的備課完全圍繞學生展開。他敢于把課堂交給學生,他認為,課堂是學生的舞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因此,他的課堂,生動活潑,學生思維活躍。他把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和語文能力的提高緊緊結合起來,教學成績突出。”天水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鄒小蘭說道。
“馬老師能夠把教書和育人僅僅結合起來。他認為,語文學科具有天然的育人作用,語文老師更要積極主動地把教學和教育結合起來。”天水市第一中學語文教師尹婷說道。
馬宗義在高一年級開始倡導開設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選修課——“傳統經典誦讀”。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傳統經典誦讀”已經成為天水市一中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必然”選修課。這門課不僅起到了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也成為天水一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傳統經典誦讀”,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肯定,更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
馬宗義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還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案——“突破兩個發現”。他認為,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能夠從文學作品中發現生活,更要培養學生有能力從生活中發現寫作的素材。“兩個發現”聯系緊密,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關乎語文教學的核心——閱讀和寫作。所以,馬宗義的閱讀教學不會死扣作品主題、寫作手法,而是從生活讀文學。這樣的教學,不僅生動有趣,而且教會學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從而為寫作積累很多鮮活的素材,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知生活的能力,而發現生活、認知生活的能力學生一生會受用無窮。
馬宗義擔任班主任工作時,絕不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他能夠看到成績之外對學生的將來有更大影響的因素。比如,理解、寬容、尊重、恒心、樂觀、善良、勇氣、抱負、節儉等品格,這是他作為班主任最看重的,他說:“美德遠遠勝過能力,品格即能力。”他把學生品格的形成、美德的養成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
愛心育桃李,真情寫春秋。在天水市一中25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馬宗義正是默默地用愛心、真情感染著一屆屆學生,讓學生在這里養成了一顆溫潤善良的心,養成了一顆堅強上進的心,養成了一顆樂觀自信的心,養成了一顆自尊而包容的心,為人生的飛翔鑄就了最有力的翅膀。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