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高榮
【關鍵詞】 地理教學;風水;引入;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7—0121—01
“風水”同一切歷史文化遺產一樣,具有合理與非理的兩重性,既有迷信、過時的內容,也有合理、有價值的因素。近年來,由于環境問題的凸顯、現代生活對人的精神“擠壓”等,又引起了人們對“人地關系”的重視。重新認識“風水”文化,會對我們繼承古代優秀的地理思想,以及生活、生產態度及方式帶來有益的啟迪。
作為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引入“風水”文化,對培養學生地理考察能力、增強批判意識、突出地理實用價值等大有好處。下面,我淺談一些做法。
一、設置問題,打通地理與“風水”的隔膜
我在教學中,經常提出有關“風水”的問題,引導學生懂得地理科學與“風水”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例如,我提問:為什么長江邊上涌現出了那么多著名的大城市,如武漢、南京、上海等?請同學們試著從自己所理解的“風水”文化角度分析。我讓學生組成小組展開討論,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從“風水”上講,人們選擇居住地要考慮不能犯“沖煞”,選水流弓背處,最吉利;從地理角度講,這樣在有洪澇時可避免災害。對于長期淤積的土壤,“風水”中講“土生萬物”,能夠“養氣”;地理上講,肥沃的土地有利于農耕生產?!帮L水”講究“水主財”、“得水為上”、“蛟龍環抱”,從地理學上分析,三面靠水,提供著灌溉和航運的便利,同時又是有效的防御工事,戰爭時相當于護城河。這些都是長期以來人們認識自然、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最佳選擇。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和生產方式不斷進步,生產和經濟相繼繁榮,于是發展成為今天這樣的大城市,成為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金融中心。
再如,我又提問:“風水”中講究住宅不宜對著寺廟、道觀等,為什么?學生們各抒己見,最后師生共同歸納:“風水”中講,因為寺廟、道觀“陰氣”重,對“陽宅”不利;從地理角度講,這叫文化環境,寺廟、道觀讓人時時產生陰冷感、恐懼感,不利于心情,當然就不利于生活?!帮L水”中講,居住不宜對“火煞”,寺廟、道觀經常燒香冒煙;從地理角度講,這是避免火災,遠避空氣污染。再提問:為什么門對門不好,為什么大門一進去不能直接看見房門和后門?“風水”中講門與門“對沖”、“易生口舌是非”,大門一進去直接看見房門和后門是“前面進,后面出,無法積財”。其實,從地理的角度講,是門對門,空氣對流強,家人易得感冒等季節病。
設置這類題例,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白,地理中有“風水”、“風水”中有地理,“風水”中的科學成分就是地理學。
二、引導學生考察“風水”,培養學生思考總結的能力
地理課程強調培養學生實地觀察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和總結提煉的能力。我注意帶領學生對周圍的一些“風水”進行觀測,形成認識和總結。
如,我讓學生考察家鄉民居的“風水”朝向,并用所學地理解釋這種文化,分組寫成考察報告。經過考察研究,學生發現家鄉的民居大多“靠北向南”。之所以這樣,是“風水”文化傳統使然,體現了“正南正北”、“大吉大利”的思想。我國民間有做人要“正南正北”,古代皇帝登基要“面南背北”燒香祭天的傳統,都貫穿著“堂堂正正”的文化追求。這些中也包含著地理科學道理,從風向和氣候方面看,住宅“靠北向南”,是避北風納南風,考慮的是氣候因素。例如,我們靜寧縣在夏季主要吹偏南風,那時住宅能接納到偏南風,清爽避暑,使人精神舒暢,偏南風又能帶來潮濕或雨水;在冬季,靜寧縣吹偏北風,是干燥寒冷的冬季風,住宅“靠北向南”可以避過冬季風的傷害,利于人、牲畜的生長繁殖。從“風水”中講,符合“避風納吉”的意思;從排水方面看,住宅“靠北向南”有利于排水。因為我們這里的地勢基本呈坡形且梯度北高南低,對于水流的南排比較有利;從采光方面看,“靠北向南”,太陽東升“紫氣東來”帶來“祥瑞”,其實這樣有利于光照,增加房子亮度。靜寧縣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太陽光總是在南面移動,這樣住宅朝南能更多地采納陽光;從健康方面考察,適量的紫外線有殺菌消毒作用,能免生疾病,居住在里面自然是“人丁興旺”、“老少安康”。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引入“風水”民俗文化,把“風水”文化與地理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和興趣,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已學的地理知識去考察、批判和分析“風水”問題,體現地理學科的實用價值。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