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偉
摘要:在我國外貿 “雙降”的嚴峻形勢下,國務院于2015年7月出臺了《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提出了為外貿企業減負助力、促進外貿增長的七項措施。為配合實施“國七條”外貿新政,海關總署出臺了18項具體措施以解決進出口企業的實際困難,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新的外貿政策與海關通關制度的實施,對報關行業影響巨大。為適應新形勢,報關企業必須調整自身的發展策略,包括規范企業管理與服務,獲得AEO認證;提高報關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報關服務質量與水平;開拓新業務。
關鍵詞:報關行業;新形勢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7-0042-03
一、我國外貿新政對報關企業的重大利好影響
(一)有助于企業運用新型商業模式
隨著2013年以來我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的成功運行,其成功模式已推廣復制到廣東、天津和福建。2016年1月,國務院決定,在天津、上海、重慶、合肥、鄭州、廣州、成都、大連、寧波、青島、深圳、蘇州這12個城市新設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用新模式推動外貿發展。據商務部統計, 2015年以來,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增速超過30%,市場采購貿易增幅超過70%,帶動了大量中小微企業出口,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報關、物流等企業可利用其在通關物流業務上的獨特優勢,在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大有可為。
(二)加快了全國一體化通關進度
目前,通關一體化的實施范圍已經覆蓋了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東北地區,實現了在全國42個直屬海關關區的全覆蓋以及5個區之間的區區聯動一體化。海關下一步準備推進全國性的一體化通關。實現全國一體化通關,“全國海關如一關”,企業可自主選擇報關地點,海關實施統一標準的監管,報關不受地區市場和環境的影響。同時,取消了報關企業跨關區從事報關服務的限制,允許報關企業在“一地注冊、多地報關”,報關企業可以貼近客戶服務,降低了通關成本。由此,要求報關企業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與競爭力。
(三)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全面推廣減輕了企業負擔
“單一窗口”是指參與國際貿易和運輸的各方,通過單一的平臺提交標準化信息和單證,以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的要求。2014年2月21日,“單一窗口”試點率先于上海啟動。繼上海之后,天津、福建、廣州、深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陸續上線運行,遼寧、山東、浙江、江蘇等其他沿海地區口岸也開展了 “單一窗口”建設工作。通過“單一窗口”企業申報效率提高50%以上,錄入人工成本減少約1/3,報關公司的報關人員數量大幅度減少,報關人員的工作強度也大為減輕,企業的報關架構和操作模式隨之產生了重大改變。
(四)報關單位認證制度的改革有助于企業規范經營管理
繼2013年10月12日海關總署終止全國報關員資格考試后,海關總署又于2014年11月19日發布了第82號公告,廢除了以前對報關單位進行AA、A、B、C、D的五類評級標準,實施了新的海關企業認證標準。按照新的海關企業認證標準,海關對企業的認證分為一般認證與高級認證兩大類。新認證標準的實施,必將促使報關單位全面規范自身的經營管理。
二、新形勢下報關行業面臨的問題
(一)報關企業認證等級偏低
根據中國報關協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底全國報關單位共有661818家,其中自理報關單位有650647家,代理報關企業有11171家,雖然我國代理報關企業僅占報關單位的1.7%,但其代理報關量占到了報關單總量的80%以上,可見目前我國報關市場仍然以代理報關形式為主,報關企業在整個報關市場中已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代表著中國報關行業專業化的水平和發展方向。在全國現有的11171家代理報關企業中,根據海關總署令225號,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的企業信用等級認證標準,其中高級認證企業184家,占1.6%;一般認證企業1621家,占14.5%;一般信用企業9082家,占81.3%;失信企業284家,可見一般信用企業占據著主導地位,我國報關企業的認證等級整體偏低。
(二)報關人才不足
當前,報關企業的報關從業人員大多為大專及以下學歷,總體素質偏低。首先,這些報關從業人員當中,通過報關員資格考試的只有約一成,報關員資格考試取消后,報關企業更難對報關從業人員進行甄別與挑選;其次,這些報關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面較窄,已無法滿足環境與制度變革的要求。隨著通關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通關效率快速提高,報關企業急需既懂外貿與通關專業知識,又會跨境電子商務與電子口岸平臺操作,同時又有較強的英文溝通與計算機、網絡操作技能的復合型高端人才,這類人才將從事如關務咨詢、通關策劃等能給企業帶來更多附加值的創作性工作。
(三)企業報關質量不高
正是由于報關企業的信用資質不高,報關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再加上海關對報關企業與報關人員的管理制度不規范、不科學,造成了報關企業的報關質量不高,嚴重影響了通關效率,并加大了海關的監管成本與對違法違規案件的處理成本。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全國報關單位平均報關差錯率為1.72%,第二季度全國平均報關差錯率為1.75%,全國海關偵辦走私案2241起,案值493.2億元。其中,偵辦涉稅走私犯罪案件1242起,案值422.4億元,破獲涉稅千萬元以上重特大走私犯罪案件186起。個別報關企業不但沒有履行合理審查、如實申報的義務,反而參與走私犯罪活動。另外,大量的中小型報關企業限于其規模與人才的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難以為客戶提供專業的高水平通關服務,客戶滿意度低,客戶流失嚴重。
(四)報關業務利潤萎縮
根據上海海關學院“我國報關職業現狀及發展路徑研究”專項課題組的調查問卷,23.8%的被調研企業認為報關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報關費用過低,20.3%則認為是人力成本過高。原因在于:首先,大量的小微報關企業從事簡單低價值的報關業務,在報關市場上以低價求生存,引發無序競爭。其次,不斷攀升的物價造成人工、管理費、物資等成本快速上漲,報關行業的整個利潤空間受到兩頭擠壓。更值得報關企業關注的是,海關通關制度全面改革帶來的通關便捷高效將使低價值的報關業務不復存在,云計算、物聯網、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將徹底改變報關業務模式甚至整個報關行業,報關企業必須尋找新的利潤源才能得以繼續生存。
三、新形勢下報關行業的發展對策
(一)規范企業管理與服務,獲得AEO認證
按照海關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經認證經營者)一般認證企業適用下列管理原則和措施:1.較低進出口貨物查驗率。2.簡化進出口貨物單證審核。3.優先辦理進出口貨物通關手續。4.海關總署規定的其他管理原則和措施。AEO高級認證企業除適用一般認證企業管理原則和措施外,還適用下列管理措施:1.在確定進出口貨物的商品歸類、海關估價、原產地或者辦結其他海關手續前先行辦理驗放手續。2.海關為企業設立協調員。3.對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不實行銀行保證金臺賬制度;AEO互認國家或者地區海關提供的通關便利措施。報關企業應該按照AEO認證標準開展經營管理活動,守法自律,杜絕違法違規行為,提高報關業務服務質量,降低報關差錯率,從而贏得良好的社會信譽。
(二)提高報關從業人員素質
1.規范對本企業報關從業人員的管理與培訓。《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報關單位注冊登記管理規定》(海關總署令第221號)進一步加強了對報關單位的監管,由企業對報關人員進行監管,企業要為報關人員的行為承擔責任。為避免違法違規和報關差錯,報關企業應通過嚴格內部管理與考核,定期組織員工學習通關法規政策與新知識,開展業務技能評比,參加報關協會與海關組織的各類培訓等方式來提高報關從業人員素質。
2.密切與中國報關協會的聯系。報關協會是報關單位與海關之間的橋梁,承擔著對報關企業、報關從業人員的行業管理工作,能為報關企業和報關從業人員提供業務咨詢、協調配合、培訓交流等服務。
3.與大專院校合作共同培養報關人才。其益處在于既可以按報關企業需求對口“定制”,又能獲得穩定優質的報關后備人才來源。
(三)提升報關服務質量與水平
1.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再造企業的管理與業務流程,高效對接企業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與電子口岸單一窗口平臺,實現通關操作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減少報關差錯率。
2.鍛造核心競爭力。報關企業應改變過去按服務區域與業務流程開展業務的粗獷模式,要有針對性地在某類產品或某類客戶上做專做精,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如某家報關公司專門從事機械產品的報關,對機械產品的特性、歸類、稅率、原產地等指標十分熟悉,能夠為客戶“量身打造”高效快速的通關方案,從而在機械產品報關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
3.加強客戶關系管理,提供個性化增值服務。報關企業在開展業務前必須深入了解客戶的行業背景、經營業績、資信情況、報關產品的詳細信息,為客戶建立檔案,在全面研究客戶需求的基礎上為客戶制定合適高效的通關整體解決方案。此外,還應定期回訪客戶,聽取客戶的意見以及時改進不足,增進與客戶的關系,提高客戶滿意度。除了常見的通關業務服務外,報關企業還可以為客戶提供關務咨詢、法規政策咨詢、進出口商品預歸類、進出口商品預審價、原產地預、許可證代辦、加工貿易籌劃等專業化增值服務。
(四)開拓新業務
1.實現報關與報檢、國際物流、貿易策劃、關務咨詢、關稅、擔保等金融服務的融合,走綜合化道路,全面解決客戶的需求。
2.利用自身的報關專業優勢與跨境電商企業深入合作,“承包”其全部通關物流業務,獲得穩定的客戶源。
3.與其他企業,包括物流貨代、商貿公司、生產企業、咨詢公司、各類貿易服務提供商結成聯盟,成為產品供應鏈上有競爭力的組成環節。
4.涉足跨境電商業務。目前,制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物流與通關,而這正是報關企業擅長的領域。報關企業通曉國家進出口管制法規政策和海關通關制度,能第一時間獲得最新貿易資訊。報關企業可利用其通關與物流的特殊優勢,通過自營或與其他企業合作的方式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參考文獻]
[1] 汪昕.報關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探討[J].民營科技,2014(4):105.
[2] 上海海關學院課題組.新形勢下加強我國報關職業規范建設的思考[J].海關與經貿研究,2016(3):19-28.
[3] 張蓉.我國跨境電商的現狀分析[J].才智,2016(2):243.
[4] 黎謐.淺析我國跨境電商模式選擇及發展對策[J].現代商業,2015(10):28-29.
[5] 杜鳳蕊.報關改革視角下報關企業發展路徑思考[J].物流科技,2015(10):97-99.
(責任編輯:董博雯 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