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波
【摘 要】就目前而言,中國法學人才的供求關系出現了如下情況:理論性人才供過于求;實踐型、管理型人才供不應求。此種情況的存在對于我國法律行業的有序發展是特別不利的。本文對當前中國高校的法學教學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辦法,以期更好地推動法學實踐教學在高校的落實,更多更好地培育出法律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培育 法學實踐教學 措施
實踐教學屬于法學教育的關鍵構成部分,是重點針對學生展開法律技能培訓及實踐能力提升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近年來,法律應用型人才短缺已經成了制約中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法學實踐教學的落實可以有效地促進高校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培育,因此,如何在高校落實法學實踐教學便成了當前高校法學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中國高校法學教育狀況的分析
眾所周知,我國傳統高校的法學教育均存在過分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現象。而大多數學生也由于長期受應試理念的影響,早已習慣了此種教學方式,他們只會一味地死讀書,根本不會主動去實踐。如此一來,學生的創造性及主動性自然無法被充分地挖掘出來。學生不懂追求創新,思想過于僵化,不會辯證地看待法律問題,而是輕易得出自己的看法,法律意識淡薄,缺乏法律靈敏度。此類畢業生進入社會,勢必會出現無法適應司法實踐需要的情況,因其使用法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低,無法幫助當事人順利地解決法律糾紛。再者,當前中國絕大多數法學畢業生在司法實踐時經常會表現出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及案件探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某些學生雖然成了公檢法機構的一員,然而他們卻無法勝任此項工作……從這些情況我們便能夠得出結論:落實法學實踐教學,為社會培育應用型人才已經成了當今高校法學教育的必然趨勢,培養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理應成為當前高校法學教育的終極目標[1]。
二、落實法學實踐教學,培育應用型人才的措施
(一)新增法學實踐教學,完善教學計劃
為了確保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內在聯系的完整性,學校在擬定教學規劃時理應將實踐教學置入原有法學教學規劃中,以完善教學計劃。就課程設置而言,我們可借助如下手段促進學生實踐水平的提升:其一,縮減理論課課時,恰當增加實踐課課時;其二,增設實用性課程,比方說刑事鑒定、文書等。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生便可對教師所傳授的理論知識展開實際操作及檢驗,如此不但有助于學生法學專業知識的積累,同時還能夠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了解及掌握,為未來的就職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2]。
(二)選用多樣化的教學法,促進學生法律實踐水平的提升
法學實踐教學必須汲取各類杰出實踐教學方式的長處,借助此類實踐教學方式所具有的不同效果以實現培育法學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落實法律實踐教學過程中可選的多樣化教學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第一,模擬法庭。身為法學實踐教學中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大教學方式,模擬法庭在法學實踐教學中具有異常關鍵的作用。在實施模擬法庭教學時,學生分別扮演原告、被告、律師及證人等各類訴訟參與人,此時他們便會站在自身所演角色的立場探究及解決法律問題,于此過程中慢慢了解及熟知法律流程,學習法律知識,在實體法及程序法兩大層面得到提升。
第二,案例教學法。美國的蘭德爾是把案例教學法帶到法律教學中的第一人。案例教學法對于法學生專業素養的培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案例教學法里,教師屬于教學的主導,而學生則屬于教學的主體。在此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對審判機構判決生效的案例展開探究,選用歸納及演繹的方式于真實案例里了解法學知識,進而促進自身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及語言表述能力的提升,為今后從事的實踐工作打基礎。就好比臺灣專家王澤鑒說的:實例研習便是在提升處理案例的水平。
(三)創建完備的實踐教學評估機制,切實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
由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各有其特性,所以實踐教學所需要的教學評估機制與理論教學也是不一樣的。具體而言,實踐教學所需要的評估機制通常有如下幾種:環境評價制度、過程評價制度、總結評價制度、效果評價制度等。借助實踐教學評估機制的創建,教師們可強化自身對教學的宏觀調控。當然,也唯有創建一套專門的實踐教學評估機制,實踐教學的作用方可得到充分展現,實踐教學的目標方能最終完成。
(四)增加經費投入,確保實踐教學有序運轉
為了讓學生有較多的機會加入到實踐教學之中,學校應通過增加經費投入、購置教學所需設備設施、拓展實踐教學場地等方式,給予法學實踐教學應有的支持。此外,學校每年都需預留相應的款項充當實踐教學經費,以確保實踐教學有序進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落實法學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對于中國的有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各高校應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和社會人才需求,采取恰當的措施,給予法學實踐教學應有的關注,力求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應用型法律人才。
【參考文獻】
[1]葉永祿.論法學實踐教學與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育——有感于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3,26(03):116-122.
[2]朱美寧,方益權,鈄曉東,等.地方性高校卓越實務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探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0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