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利
摘 要: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闡述新疆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現狀,分析新疆地理標志農產品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促進新疆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7-0037-03
農產品地理標志對于打造農業區域品牌、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產業競爭力、創造優質特色農業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了解新疆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與利用的現狀,認清其在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找到相應的對策,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新疆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疆具有發展農產品地理標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地域遼闊,氣候適宜,地貌復雜多樣,土壤肥沃。這些有利優勢,為其成為農業大省提供了天然條件。政府已然意識到對優質的,具有新疆特色的農產品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并開始發展地方主導產業,打造地域品牌。截至2015年9月,新疆已有60多個產品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例如阿克蘇蘋果、和田棗,庫爾勒香梨、吐魯番葡萄和葡萄干、安迪爾甜瓜、策勒紅棗、博湖辣椒、霍城薰衣草、精河枸杞等。這些農產品品牌雖然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使得農業生產標準化,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但是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新疆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新疆農產品地理標志存在的問題
(一)對地理標志農產品商標登記不重視
首先,參與生產地理標志農產品的企業,以生產規模小、生產技術落后、發展潛力有限的小型分散企業為主,缺乏大量的龍頭企業;而占小比重的龍頭企業,對申請注冊商標的積極性并不高,對地理標志農產品注冊商標的推廣和宣傳力度不夠[1]。其次,有些生產者缺乏遠見,欠缺地理標志農產品商標注冊的意識,看不到注冊商標給企業帶來的隱性利益。對于具備申請條件的地理標志農產品,抱著不影響企業正常運營的前提下,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注冊上的態度,從而導致一些農產品不能以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商標推廣到市場,未能發揮農產品的地理標志這一特點;還有一些企業對已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不予管理,導致得之不易的傳統優秀資源最后淪為普通產品,嚴重影響農業區域特色經濟發展。最后,在注冊商標時,農業部負責登記工作,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負責登記的審查工作,省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其行政區域內登記申請的受理和初審工作。當企業向政府申請商標注冊登記時,由于各部門之間無工作往來,缺乏溝通經驗,致使農產品申報工作延誤,企業經濟效益受損[2]。
(二)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和品牌的認識不足
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概念在我國出現時間不長,我國國民對地理標志的認識還處于比較淺顯的狀態。國家對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研究、宣傳、投入不夠,在進行產業扶持、基地建設、品牌打造等方面力度不足。TRIPS協議首次提出了地理標志產品的定義,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各行各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層次的消費人群,對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認識不足,對其特征意義、核心要素等的認識也大相徑庭,甚至很大程度上存在混淆和誤解的現象。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志直接相關者的調查顯示,生產者、消費者對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認識也不盡人意。被調查企業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只占總數的36.36%,其他企業或多或少地使用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進行宣傳推廣[3]。楊建輝、任建蘭對北京107位市場消費者的調查研究表明,消費者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認識程度嚴重不足,從而欠缺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認可,絕大多數消費者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消費沒有形成主動意識[4]。正是由于生產者、消費者對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識上的不充分,使農產品地理標志未能作為特色農業、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來發展。
(三)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管理體系不完善
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管理是一項涉及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多部門,綜合性、系統性很強的工作。對于地理標志的保護,目前我國存在著兩種途徑:一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依照新《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通過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制度保護地理標志;二是國家質檢總局依照《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通過認定“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并通過質量技術監督體系及專用標志管理實現對地理標志的保護[5]。這樣,管理的部門太多,工作任務分配不明確,政府各部門之間、各地政府之間不能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一旦發生意外,則互相指責,造成了不統一、不協調的后果,致使地理標志農產品不能持續、健康、快速地發展。此外,從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管理和監督檢查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對地理標志權利人管理不規范、不嚴格,導致生產者侵權、假冒等現象層出不窮,擾亂了市場秩序,嚴重損害了地理標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新疆協會的發展還很不成熟,部分協會機構尚不健全,未配備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檢測設備及檢測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不能按照嚴格的規定完成質量監管等工作,在具體實踐上,它又采取完全市場化的方式對地理標志進行管理,出現了管理上的失靈[6]。
(四)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產品附加值低
目前就新疆生產加工現狀來看,一些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小、生產設備簡陋、生產技術落后,產業鏈短,導致新疆生產企業的產品附加值低。
(五)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嚴重
由于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研究起步較晚,質量安全監管各項體系建設不完善,農產品在質量安全管理、質量安全認證等方面存在弊端的現象。農業部門檢測檢驗機構起步較晚,基礎薄弱,不能滿足農產品生產全程質量安全監管和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在當前農民收入逐步增加,農民對食品安全需求水平不斷提高的新形勢下,少數農產品經營者質量安全意識淡薄,地理標志農產品從源頭到餐桌,供應鏈環節(生產、加工、包裝、運輸、流通)較多,參與主體復雜,增加了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在生產環節中,化肥、農藥、獸藥及有害物質的殘留等因素所誘發的農產品安全事故高頻率地發生[7],在加工、包裝環節中,少數生產經營者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濫用添加劑、防腐劑,造成食品衛生污染嚴重。
二、對新疆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對商標登記和注冊的重視
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政策支持,龍頭企業能在農產品商標登記注冊以及宣傳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加大新疆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宣傳渠道,推廣普及有關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與認證注冊的有關知識,使各個企業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使生產者意識到自覺主動注冊地理標志農產品對其企業效益的積極作用,從而讓企業在注冊商標的態度上變被動為主動[8]。再者,農業部、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省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之間加強有效溝通,避免企業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申報工作的延誤。
(二)加強對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的宣傳
農產品地理標志產業發展和品牌的打造,已成為一個迫切被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地使大眾深入了解并接受,發展和保護地理標志產品,政府的鼓勵措施僅僅停留于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注冊申報階段是不夠的,而應采用“政府搭臺,企業參與”的政策,積極宣傳和推廣地理標志農產品,讓消費者真正認識到地理標志農產品所具有的良好品質。政府應該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企業為抓手,依據“地域品牌共享、企業品牌自有”的建設原則,大力支持優秀企業引領區域品牌,將品牌創建、品牌運轉、品牌提升有機銜接起來,促進品牌建設,營造品牌氛圍[9];提高權利人地理標志意識,加大品牌打造力度,逐漸減少貼牌生產,努力創建自己獨特的品牌,依靠品牌效應與其他企業展開競爭,提升產業產品,維護品牌效益,將企業產品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提高企業自有品牌的競爭力,從而擴大市場,促使企業產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統一的品牌、包裝、標準和經營;社會大眾應該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提升對地理標志產品的認識,加強品牌意識,形成對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的忠誠度。
(三)發揮政府和協會的作用
發揮政府和協會的作用,加強標準化生產的監管力度是不可或缺的。地方政府應高度重視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化發展,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監督管理工作,構建與完善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監管體系,加強對地理標志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監管力度及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控制,定期對登記的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地域范圍,標志使用等進行監督檢查。明晰各部門在地理標志農產品管理中(地理標志農產品申報與確認、生產標準和技術規程的制定和評價、檢驗檢測技術鑒定和質量監管)的工作職責,加強考核,確保其監管到位,嚴懲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行為,以便營造嚴厲執法、全社會共同參與執法的良好氛圍。其次,使用好、發揮好地理標志的作用離不開行業協會的大力引導。協會要配備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檢測設備、引進專業先進的檢測的技術,提升能力,實現對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管理。
(四)提高產業鏈的價值
提高產業鏈的價值,主要措施是更新設備、改進技術、創新產品、擴大規模、壯大優勢產業、增強創新能力。(1)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增強產品升級能力。引進國外自動化生產設備和先進生產線,提高技術含量和加工能力,提高農產品質量,降低原料用量,降低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10]。(2)企業進行結構調整,保留傳統優秀工藝與科技創新并舉,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農戶科技教育培訓,培育科技型農戶,為提高農業技術轉化提供技術水平支撐和人才保障。(3)拓寬農業技術推廣的服務范圍。農技推廣部門應參考農戶技術服務需求的優先順序,并考慮種植農戶技術選擇中的決策行為,調整技術服務推廣策略,加大技術推廣和產業化進程,解決在產量與品質,增產與增收矛盾中的技術服務問題,保障企業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11]。
(五)提高產品的質量安全
為保障市場上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市場的發展和秩序,政府、協會、農產品生產者、消費者要采取相應措施:政府方面,要加強立法,提高監管力度,加大對不法行為的打擊和處罰力度,不斷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力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立和完善“從源頭到餐桌”全程監測網絡體系,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協會方面,利用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提升檢測機構技術,完善檢測機構設備,強化檢測機構管理,定期定點組織檢測機構培訓班,加強檢測人員能力;企業方面,要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對當地農民開展生產技能培訓,努力在生產源頭改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著力打造一大批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農產品知名品牌。企業應嚴格遵守國家標準GMP/SSOP的各項要求,滿足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的衛生要求,并根據企業本身加工工藝流程,制定符合農產品安全衛生的HACCP體系中的各個關鍵控制點,制定以預防為主的衛生安全監控體系。最后,企業要重點強化檢查員、內檢員的能力,對其檢查員、內檢員結合實際,有重點、有步驟地強化質量管理技術的再培訓,確保每位檢查員熟悉檢測流程,能對本企業的各項產品進行準確檢測各項指標。完善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生產經營者自控的質量安全管理機制[12]。
參考文獻:
[1] 陳春燕,景曉衛,彭迎.四川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和利用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論壇,2015,(2):5-7.
[2] 曾德國,葉佩穎.我國地理標志保護和發展的難點及對策[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44-49.
[3] 陳思.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
[4] 楊建輝,任建蘭.消費者對農產品地理標志認知的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調研世界,2015,(1):19-23.
[5] 吳斌.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J].世界農業,2008,(3):24-26.
[6] 劉瑞峰.新疆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消費與政策效應[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7] 王建華,馬玉婷,劉茁.農戶農產品安全生產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8-85.
[8] 周應恒,耿獻輝.加強江蘇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J].江蘇農村經濟,2006,(2).
[9] 趙士德,占輝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研究——以安徽省茶葉地理標志為例[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2015,(2):42-46.
[10] 唐世輝,齊慶瑞.新疆番茄產業未來競爭戰略的選擇[J].經濟論壇,2014,(6):45-47.
[11] 余新國.新疆番茄農戶技術需求優先序及決策行為分析——以新疆巴州農戶調查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16):218-222.
[12] 劉新錄.無公害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發展質量和能力提升途徑[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2).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 Xinj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MA Jin-li
(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0,China)
Abstract: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rived from specific regions,product quality and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mainly depends on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cultural factors,and the geographical name name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o.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in Xinj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status,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geographical indications,Xinjiang agricultural an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to promote Xinjia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development status;existence problems;development suggestions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