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鵬飛
摘 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各個國家及其政府的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程度直接顯示了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強弱。影視產業作為內容產業的一環,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之一,對整個文創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驅動作用。以韓國的影視業驅動整個創意產業發展,從宣揚韓國文化的經驗為例,探討影視產業在整個文化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借鑒韓國的獨特經驗,為我國影視業在未來的布局和發展戰略中的位置摸清方向。
關鍵詞:影視產業;文化產業;韓國文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G1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7-0044-02
一
首先,筆者需要界定一下我們本次討論的對象和討論范圍。文化創意產業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稱呼。在澳大利亞一般稱為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在英國則通常稱為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在我國,我們一般把文化創意產業稱為文化產業。我國文化部在《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了文化產業的定義:“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文化產業是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概念,兩者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1]根據國家統計局于文化產業的界定,我們可以把文化產業分為以下三類:一是生產和銷售物質文化產品的行業;二是文化服務行業;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根據這樣的分類,我們可以將影視業歸置到第一類: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質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行業。那么相對于其他文化產業的具體業態相比,影視業有哪些特點?
第一,影視產業的產品(電影、電視劇等),與其他文化產業產品或者服務相比(書籍、雜志等)更容易吸引眼球?!把矍蚪洕笔荌T行業的著名論斷,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產生的,這一概念是在美國發表的一篇題為《注意力購買者》的文章中提出的。Goldhaber說:“獲得注意力就是獲得一種持久的財富。在新經濟下,這種形式的財富使你在獲取任何東西時都能處于優先的位置。財富能夠延續,有時還能累加,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財產。因此,在新經濟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財富。”[2]電影電視跟傳統出版物書籍報紙和雜志相比,需要同時運用到視覺和聽覺,帶給觀眾的感官沖擊更豐富,更能吸引注意力,更能吸引眼球。因此,影視產業在先天上就比較具有大規模產業化的優勢。
第二,影視產品與第二類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演唱會、話劇、音樂劇等)相比較,得益于其可大規模復制的特點,其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受眾也更多。影視作品本身在傳播上借助于電視、電腦、手機等設備終端可以同時與無數人共享,并且在共享時并不會降低或者影響其的觀看體驗。而現場演出類文化產品如演唱會、音樂會等等,雖然它們也可以借助現代科技大規模復制,但其真正的價值在于現場體驗。
第三,影視作品作為內容產業,其在消費的同時也在或多或少地推行著自己本身所攜帶的價值觀和思想。近幾年,植入廣告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影視作品之中。以2014年的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4》為例,電影中數次出現了如周黑鴨、怡寶礦泉水、伊利牛奶、樂視電視等許多植入性廣告。這些植入性廣告可以借助影視作品的大規模傳播的影響力來宣傳自己的品牌。
二
影視作品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拉動作用在實踐中也可以舉出許多例子。筆者接下來將以韓國為例。韓國是亞洲文化產業的佼佼者,在20世紀末成功轉型并且取得引人注目成績。“韓流”曾一度橫掃亞洲、揚名世界并延續至今。早在20世紀末,韓國政府就制定“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1999),把文化事業提升為21世紀創造高附加值的重點發展產業,為文化產業發展制定中長期計劃和目標,并設立韓國放送(廣播電視)影像產業振興院、電影發展基金等機構,制定切實可行的產業發展政策并有效地指導和支援韓國影視產業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積極推動影視文化產業化和影視文化產品的出口,提高文化關聯企業的海內外發展競爭能力等等[3]。為了進一步促進文化內容產業振興,樸槿惠政府依據內容產業振興法及實施法,制定了第二個三年(2014—2016年)文化內容產業振興基本規劃。韓國體育觀光部制定了到2017年文化內容產業的出口額為100 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8萬個的目標。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之下,2013年韓國文化內容市場在世界內容市場仍占有2.7%的比例。因此,韓國文化內容產業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值得我們認真分析研究[4]。在韓國政府的頂層設計的支持下和韓國影視業的努力下,以韓劇為代表的“韓流”風靡亞洲,如《漢城故事》《冬季戀歌》《來自星星的你》《匹諾曹》等韓劇不僅在韓國國內收獲超高收視,帶來豐厚收入,其在海外更是成為亞洲流行文化的代表。與此同時,滲透在韓劇里面的韓國美食、韓國流行服飾、男女主人公的穿著打扮、使用的各種用品甚至韓國人的長相都成為亞洲甚至世界各國韓粉爭相模仿的對象。針對韓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經驗,我們可以總結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持,相關法律法規配套完善。韓國從 1999年確立“文化興國”發展戰略至今,韓國有關部分相繼推出了《影像振興基本法》《著作權法》《電影振興法》《演出法》《廣播法》《唱片錄像帶暨游戲制品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法規保障[5]。法律的保障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反觀我國,目前文化產業領域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某種程度上不利于市場的管理和產業的發展。
其次,文化盤點(文化遺產、文化特色、文化內容)、文化素材的整理完備。產業的發展依賴于大規模的復制成為可能。而對于自身文化素材的盤點則稱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一方面,文化素材的盤點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文化特色,在做內容的時候能夠發揮這些特色;另一方面,對國際性、人類共同情感的素材的盤點,有利于內容的制作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大規模的傳播。
再次,高新科技的發展為影視業的發展提供助力。韓國的電子產業在20世紀末開始就逐漸發展起來。電子產業的發展使得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也拉動了韓國在先進技術上的基礎設施建設??陀^上也培育了一大批相關的高科技人才??萍紭I與影視業的結合,使得兩者共同發展、相得益彰。一大批優秀的專業影視科技公司也因此誕生,使得在影視內容生產上和分工上更為科學化和合理化。一部韓劇的誕生會涉及到電視臺、攝影公司、燈光公司、舞美公司、經濟公司、服裝道具公司、影視后期制作公司、發行推廣公司、相關周邊生產的公司等等。
三
從韓國的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驗也可以給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一些經驗:
第一,從政府的角度上來看。政府需要做到解放觀念,加強市場意識。將“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這一對概念能夠嚴格地區分開來。對于文化產業的部門,要放開拳腳,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繁榮與發展。一方面,在法律政策上,要加快加強產業政策的配套,稅收上的優惠等、鼓勵資本向文化產業流動。法律部是市場能夠有效穩定運行的重要保證。同時,能夠保證文化市場的有序有效運行。另一方面,政府應當做好監管的角色,完善文化市場準入機制,建立公開、透明、的文化市場準入機制和公平、公正、自由競爭的文化產業生態環境,對于擾亂市場的行為要予以處罰、對于違法不正當的行為要堅決地打擊。最后,政府要積極地讓中華文化“走出去”。積極開展國家間和國際的文化交流活動;加強國家形象的塑造、中華文化的推廣[6]。
第二,從內容制造者來看。文化素材的盤點和素材的整理的基礎性工程要做好。文化的盤點和整理是一項基礎性和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工作。一方面,充分挖掘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遺產和文化素材;另一方面,積極學習國外和人類文明成果積極有用的東西,尋找到具有普世和人類共同情感的素材[7]。從題材上來看,要善于挖掘新素材。
第三,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企業和政府要進行合作。要加強協同創新,促進“產、學、研”協調發展。努力為產業不斷輸送復合型、綜合性人才;培養既在理論上有建樹又具備實際應用能力的人才。在學校培養的角度上,要打好理論功底基礎,同時要與文化企業合作,加大學生的實踐經驗,為以后進入職場做鋪墊。從專業技術人員角度,要加強與國外技術強國和企業的交流,引進高科技人才來拉動國內人才的培養。同時,也要做好相關技術人員的培養和保障工作。發揮社會的力量,建立文化創意人才的數據庫,加強企業和人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8]。
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涉及到國家政策、產業布局等方方面面。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也有所不同。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教育普及、與文化資源整理等都密切相關,缺一不可。韓國的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影視業為基礎,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有特色的道路。對于“文化產業,影視先行”這個觀點,筆者認為,既需要看到這個觀點在現實實踐中成功之處,也要具體聯系到每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具體情況。總的來說,我國目前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影視業也發展得越來越好,近幾年出現了一大批叫好又賣座的熱門影視作品,但影視業對于文化產業的拉動作用至今并未顯現。我們需要在今后,不斷地優化文化產業政策、培育良好的市場機制、加強人才的培養,為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不斷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文化部.關于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Z].2003.
[2] Goldhaber M H.The attention economy and the net[J].First Monday,1997,(4).
[3] 李大武.“韓流”的成因及其發展趨勢——兼談韓國影視文化產業[J].劇作家,2007,(4).
[4] 孫梨梨,劉興全,鄭基銀.韓國文化內容產業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2).
[5] 熊夢瑩,張,韓學穎,等.韓國影視文化產業對中國的影響和啟示[J].新西部,2012,(8).
[6] 金禪智.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7] 蘭金華.我國影視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8] 旋天穎,王玉晶,楊程.我國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分析及其改進策略[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4,(2).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