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 要: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能源緊缺問題日益加劇,自然資源與經濟的可持續協同發展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而我國作為能源大國,對煤炭資源的消耗量不斷增多,但煤炭資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必然會面臨枯竭的一天。因此,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實現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極大意義。本文從我國煤炭經濟發展的現狀出發,分析實現煤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并提出煤炭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進而探討如何實現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煤炭經濟 對策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114-02
引言
自從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并通過《21世紀議程》后,世界各國都紛紛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我國也不例外,在1994年通過了《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損害,它追求的是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的相互協調,主要目標是促進人與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作為一種全新的發展戰略,對我國煤炭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一、我國煤炭經濟發展的現狀
煤炭作為我國的重要能源,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面對我國“多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特點,有數據表明,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煤炭在一次能源的生產和消耗中均占70%左右,可見我國煤炭資源對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煤炭資源為我國提供了極大的能源安全,不僅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更是政治穩定的基石。對于我國煤炭經濟發展的現狀,主要從以下四方面介紹。
1.總量大,人均小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資源存儲量在世界各國處于前列,特別是煤炭資源。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煤炭的分布面積約為60多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6%。根據第三次全國煤炭資源預測與評價,全國煤炭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一,約為5.57萬億噸,煤炭資源潛力巨大。數據顯示,我國已查明資源中精查資源量僅占25%,詳查資源僅占17%。探明儲量達到10202億噸,其中可開采儲量為1891億噸,占18%。然而,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煤炭總量雖然很大,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卻很少。同時,人口數量大也決定了我國也是煤炭消耗量第一大國。據統計,我國煤炭人均占有量僅145噸,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國煤炭資源的現狀可以概括為“總量大,人均小。”
2.供不應求
我國作為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同時也是煤炭第一消耗國。煤炭供求總體上平衡,但局部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有煤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首次成為煤炭進口國是在2007年,之后每年的進口煤炭資源總量持續上漲。進入21世紀,我國高度重視重工業的發展,煤炭工業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沿海發達地區,對煤炭大需求量居高不下。加之近年來企業改革,煤炭資源消費結構多元化發展,由少數幾個行業向一些關鍵行業聚集,而關鍵行業的高速發展又帶來極大的煤炭消耗。綜上,我國的煤炭資源需求日益旺盛,增長勢頭強勁。但是,煤炭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在近年來的過度開采后,已經面臨耗竭,由此更加加劇了我國煤炭資源的需求緊張,供不應求日益嚴重。
3.運輸障礙
由于我國煤炭分布的不平衡性導致了我國煤炭資源在運輸上長期存在瓶頸。在煤炭運輸方面,我國有“西煤東運”和“北煤南運”戰略。這是由于我國的煤炭資源大多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而煤炭資源需求量最大的地區卻是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由此可見,分布地與需求地的不均衡性嚴重限制了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誠然,我國積極采取措施來減少運輸障礙,例如:修鐵路、開通公路等,但需求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運輸工具的建設,采取措施的滯后性在此暴露出來。因此,提高煤炭公司的運輸能力對于煤炭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價格趨勢
由于煤炭的不可再生特性,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已成為老生常談。首先,煤炭資源的供不應求帶來了煤炭價格的提高。其次,煤炭資源在運輸上的瓶頸帶來了煤炭使用成本的升高,最后,我國煤炭資源的開采水平較低,必須引進先進的技術來滿足需求,又導致了煤炭的生產成本增加。綜上原因,煤炭的價格呈現必然的上漲趨勢。
5.行業不樂觀
縱觀煤炭行業全局,發展前景均不樂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重工業比重逐漸下降,加之煤炭行業對環境的破壞,我國的煤炭行業近年來發展緩慢,煤炭行業大多虧損嚴重,均面臨企業轉型。此外,煤炭整合現象的普遍也不免讓人們對煤炭行業喪失信心。因此,相比較其他行業而言,煤炭行業正處于下坡階段,發展前景不太樂觀。
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煤炭經濟的必要性
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煤炭經濟的必要性,我主要從“五位一體”的角度進行一一分析。
1.經濟層面
正如上面所述,煤炭資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發揮主導作用,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突出的作用。國務院《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04-2020)》(草案)中也明確指出“要大力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堅持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戰略。”因此,煤炭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煤炭行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對我國的GDP貢獻率很高。煤炭行業不僅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而且帶來了相關產業(交通運輸業、工業、建筑業、服務業等)的間接經濟效益,此外煤炭行業創造了就業機會,也拉動了經濟的發展。因此,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是極其必要的。
2.政治層面
能源安全是一個國家政治穩定的重要因素。在政治全球化的今天,想要保證國家較高的國際地位,提高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就要首先保護能源,建立能源儲備基地。的確,我國的能源大國性質已經決定了我國在世界上處于大國地位。但煤炭資源作為能源的主體,加之其本身的不可再生性,不斷增長的需求量必然帶來以后能源短缺問題,進而威脅國家的政治穩定。因此,從可持續的角度出發發展煤炭經濟,對保護能源安全、穩定國家政治是必要的。
3.生態層面
歷史證明,經濟的發展使得環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煤炭行業的快速發展更是以犧牲自然環境而換來的。煤炭資源的開采、利用、廢棄等都給生態環境造成了污染。如今,面對生態問題、環境問題頻發的現實,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必然的,更是必要的。
4.社會層面
和諧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的相互配合,正如中國夢簡單地說就是各個行業的夢。煤炭行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使得中國夢更近了一步。因此,從社會層次出發,發展可持續的煤炭經濟也具有極大的意義。
5.文化層面
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帶動整個行業和相關企業的行業素質,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我國煤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
煤炭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在:一.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嚴重。尤其是在我國西部地區,頻繁的礦區開采建設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林地,出現了用地不平衡狀況;二.煤炭的開采大多要進行挖掘工作,隨著開采量的增加,挖空的深度越深,面積越大,通常在礦區的地下較大范圍內都存在對地質、地貌以及水體的破壞,由此伴隨而來的便是土地塌陷、水質惡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態災害;三.煤炭開采、提煉的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例如:甲烷、二氧化硫、煤塵等。同時還會產生一種不易分解的煤矸石,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并且在煤炭資源的后續使用中也會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質,導致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嚴重。
2.煤炭經濟發展中的外部問題
外部問題主要是指在開采、使用和再利用等環節中的問題。就我國目前的煤炭行業而言,主要存在煤炭開采效率低、生產技術落后、基本裝備不完善、煤炭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煤炭資源回采率低以及煤炭產品能源利用效率低、結構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在煤炭的開采過程中,由于開采人員技術低、認識少、設備又簡陋,開采效率極低,常常造成煤炭資源的極大浪費。再次,煤炭經開采后沒有進一步的加工、提煉就投放到市場中,無法對煤炭資源進行極其充分的利用,再加之我國的煤炭回收技術低,通常一次使用過后很少有再回收、再提煉、再利用的。這也造成了煤炭資源的再次浪費。此外,我國煤炭產品結構不合理,深加工利用程度低,初級產品占據較大比重,嚴重制約了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煤炭經濟發展中的內部問題
內部問題主要表現在管理混亂、人員素質低等方面。煤炭企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企業管理。然而,我國對煤炭資源的管理極其混亂,管理層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缺乏整體規劃,對煤炭的開采利用無所不用其極,行賄受賄,強行圈地,瓜分煤田,使得原本可以整片開發的煤田變得四分五裂,不僅加大了開發的難度,而且造成了國家可利用煤炭資源的大量浪費,加之煤炭開采人員素質低,在開采中不講究方式方法、亂采濫挖、隨意開采,又浪費了煤炭資源。此外,我國缺乏對小型煤礦的規范化的管理,使得在高稅率面前大型煤礦小心翼翼,而小煤礦卻膽大妄為,氣焰囂張,嚴重制約煤炭資源的有效開采。
4.煤炭經濟行業監管力度不夠
我國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煤礦,但這些煤礦卻缺乏良性的競爭,加之監管力度不夠,更是阻礙了煤炭行業的良好發展。目前,煤炭行業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夠完善,國家宏觀政策的簡單涉入以及一些僵硬化的政策干擾使得煤炭經濟難以快速發展。
四、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煤炭經濟發展的對策
1.更新發展理念,走煤炭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
要走可持續發展的煤炭經濟道路,就必須首先改變舊的傳統的發展觀念,樹立循環經濟理念。摒棄傳統的“重經濟效益輕環境保護”的觀念,在最大程度利用煤炭資源的同時,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更加經濟、更加有效地促進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學習先進技術,提高煤炭資源的使用效率
煤炭的開采效率低、使用效率低、回采效率低很大程度取決于技術的落后。因此,在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要加大對技術的投入,引進先進的開采、回采技術,購置新型的數字化生產設備,加強對開采人員的技術培訓,使他們在熟練掌握技術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進而提高煤炭開采率,加大對煤炭資源的使用率和生產率,對煤炭資源進行再次回收、再次利用。
3.轉變煤炭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煤炭資源的充分利用
面對產業結構轉型的今天,煤炭企業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擺脫傳統的追求高速度的發展模式,提高經濟發展的高質量。要對煤炭企業做好發展方向的戰略性調整,使得煤炭經濟的發展面向現代化。在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中,重要的是要延長煤炭行業的產業鏈,增加煤炭資源的附加值,從而實現煤炭資源的充分利用。例如:礦區與發電站、博物館相結合的一體化發展模式,有利于煤炭資源的持續高效利用。
4.落實基礎設施建設,恢復煤礦區生態環境
不得不承認,煤炭資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然產生,并且造成了嚴重的后果。煤炭經濟在后期的發展中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是必要的,但對前期易造成的生態破壞的恢復更是重要的。因此,煤炭企業要主動承擔恢復生態環境的責任,要與政府機構一起建立煤炭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煤炭企業還應搞好土地復墾和再利用,對已造成環境破壞的地區,結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進行綜合性的環境治理。
5.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完善煤炭行業管理體制
通過宏觀調控手段實現對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建立煤炭行業的法律法規和相應行業規范。通過法律的強制手段來規范煤炭行業的行為,使得煤炭經濟交易更加規范,實現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其次,政府機構要加強對煤炭行業的監管力度,嚴懲小煤窯非法違規開采煤炭資源的行為,規范煤炭開采行為;再次,要降低煤炭產業的稅率成本,對煤炭經濟發展進行全方位補貼,鼓勵大型煤礦企業的健康發展;最后,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將各種經濟發展方式和市場運行機制融入到煤炭經濟的持續發展中。綜上,只有把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相結合,完善煤炭行業管理體制,才會促進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論
眾所周知,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全球化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誰掌握了能源誰就占據了主導權。誠然,我國是能源大國,煤炭是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但必須看到,隨著煤炭資源過度開發,我國的煤炭資源正日益耗竭。傳統的粗放式煤炭經濟發展模式導致了極大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進而嚴重危害了后代人的發展。因此,必須提高利用效率、轉變發展模式、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小燕,彭小亞.實現我國煤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探討[J].2009-07-55.
[2]晶晶.內蒙古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09-10.
[3]何澤平.探究新時期中國煤炭經濟發展的新模式[J].中國經濟周刊,2010-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