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照明 高素珍
摘 要: 臨床教學是醫學教育的最后階段,也是決定醫學生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良好的師生溝通不僅有利于臨床教學的開展,也有利于臨床實習質量的提高。對臨床教學中影響師生溝通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并探討相應對策,對促進師生有效溝通、進一步完善臨床教學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溝通 臨床教學 影響因素
Abstract: Clinical teaching is the final stage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it is also the key link to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Goo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teaching, but also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inical teaching,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clinical teaching.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clinical teaching;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圖分類號:R39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249-01
在醫學教育中,臨床教學至關重要,它是醫學生將醫學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的必要過渡,也是帶教教師傳授臨床創新思維和職業道德的關鍵時期。臨床教學中的師生溝通情況是影響臨床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現對臨床教學中影響師生溝通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
一、影響師生溝通的主要因素
1.實習生性格
現在進入醫院的實習生,大多數是90后的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生活在4個大人對1個孩子的家庭中,“自我中心主義”較重, 人際交往能力差, 依賴心理較強[1]。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和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離不開金錢,卻忽視了從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如今,社會觀念的轉變使家庭的拆散重組現象更為常見,卻使孩子在情感上和心理上受到傷害,他們缺乏應有的安全感與親切感,與人交往中顯得冷漠、自私[2]。這些性格特征均不利于師生溝通。
2.實習生態度差,不重視實習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開始臨床工作前的實戰演習,應引起實習生的高度重視。但調查發現,約90%的帶教教師認為實習生態度不佳、對實習不夠重視[3]。隨著患者法律意識的增強和醫療體制的改革,醫患矛盾加劇,醫生又長期超負荷工作,使實習生對醫生的職業認同感嚴重降低;在愿意從事臨床工作的實習生中,部分人又因升本、考研、找工作等因素而不能完全投入到臨床工作中,導致與帶教教師關系惡化,從而影響了師生溝通。
3.臨床工作忙碌
由于醫學院校的擴招和教學醫院的發展滯后,多數教學醫院都面臨帶教教師數量不足、臨床工作量過大等問題。一項調查顯示,60%以上的臨床醫生認為工作負荷重,工作壓力大[4]。在教學醫院中,醫生除了風險高、強度大的臨床工作,還要承擔實習生的教學任務,再加上科研的壓力,使他們倍感疲憊。這三者中,只有實習帶教缺乏具體的約束指標和量化管理體系,在時間和精力不足的情況下,醫生投入有限,亦很難與實習生進行有效的溝通。
二、建議
針對上述影響師生溝通的主要因素,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注重性格培養
性格的形成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每一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一定要講究愛的態度、原則和方法,要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并重,為孩子營造民主、相互關心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其優良性格的形成。學校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一生,教師是塑造青少年靈魂的工程師,不僅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更應該有良好的人格、道德等,成為引領他們“做人”的楷模。孩子作為一個社會人,各種社會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視,要重視積極的社會風氣、社會輿論等對學生優良性格的形成產生的影響。
2.端正實習態度
醫學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只有在臨床實踐中得到應用才有價值,才有發展,因此,醫學生不要只重理論,輕實踐。升本、考研、就業等都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與實習本不矛盾,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認真投入到臨床實習中。實習期間,醫院的環境、教與學的方式都與學校有很大差別,實習生需及時轉變思維方式,盡快適應臨床工作;要尊敬帶教老師,虛心接受帶教老師的指導和批評,養成勤奮踏實、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要用辨證的眼光看待醫療環境對醫務工作帶來的影響,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有利于衛生事業發展的制度必將日趨完善。
3.減輕醫生工作負荷
調查顯示,工作負荷重是醫護人員的主要壓力源,而工作負荷重的主要原因是醫生缺乏[5]。因此,醫院管理者應站在醫院長遠發展的高度,以“據需要定編制”為原則, 配備數量適宜、結構合理、整體素質高的醫生隊伍,并根據崗責一致、合理需要的原則安排不同職級醫生的工作,減輕教學骨干的臨床工作量[4]。只有這樣,才能在滿足醫療服務需要的同時,肩負起臨床教學的重任。
參考文獻
[1]倪娟萍. 臨床護理帶教中建立良好師生溝通關系的探討[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4:84-86.
[2]寶瑩然,王旭飛.“90 后”的個性特點探究報告[J].科技創新導報,2011,3:206-207.
[3]吳照明,高素珍,劉輝. 臨床教學中師生溝通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8: 50-51.
[4]吳秀云,朱亞南,孫宏偉,等.醫生工作負荷、工作滿意度及人力配置認知意向調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7,1:23-24.
[5]譚健烽,禹玉蘭,蔡靜怡,等.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與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相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4):68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