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信息化、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給武術帶來很大的沖擊,而傳統武術太極拳更因西方體育的傳入而受到冷落和忽視。究其原因,除國家政策導向外,傳統武術太極拳已不能和現代社會的發展相吻合。作者運用文獻資料法針對當前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提出了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發展戰略,即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理論要簡單化、運動要競技化、傳承要年輕化、功能要具體化。
關鍵詞:傳統武術 太極拳 傳承 發展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362-01
武術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發展產物,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產生于人們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伴隨著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和滲透而不斷傳承和演進。然而,在現代競技體育的沖擊下,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整體受到了嚴峻的考驗,民族傳統武術太極拳更因西方體育的傳入而受到冷落和忽視。作為民族傳統體育的傳統武術太極拳將怎樣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經濟時代?怎樣才能和現代社會的發展相契合?本文針對當前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提出了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發展戰略,即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理論要簡單化、運動要競技化、傳承要年輕化、養生功能要具體化。
一、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理論要簡單化
傳統武術太極拳理論是傳統武術太極拳發展的根本所在,是傳統武術太極拳的本源。傳統武術太極拳文化形成于農業文明之中,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演變過程中深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傳統武術太極拳理論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來的是中國傳統哲學思維,如“陰陽”、“八卦”、“天人合一”、“氣”、“五行”、“太極”等,當然其中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是與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比則顯得比較粗糙和原始,其具有極強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像傳統武術太極拳在訓練時要求“天人合一”。那么,什么是“天人合一”?怎樣才能做到“天人合一”? 恐怕這個問題連許多學者和武術專家也不易解釋清楚,對于廣大武術愛好者來說更是無法理解和掌握。又如我們經常說的“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那么,什么是“無極”?什么是“太極”?何為“兩儀”?什么又是“四象”和“八卦”?它們之間是怎樣相生相克的?在傳統武術太極拳的技術訓練中又是怎樣體現的?這些東西并非一般人能夠理解。因此,傳統武術太極拳理論這種本身所故有的模糊性和神秘感使其在推廣中不易為人所接受與把握。傳統武術太極拳理論要發展就必須革新,就應該在其理論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現代科學理論的成分,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以及一些現代自然科學知識來對傳統武術太極拳理論加以重新的研究、審視、解釋。要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深奧的東西通俗化,使其更容易為現代人理解和學習,同時也更有利于傳統武術太極拳的推廣和傳播。
二、傳統武術太極拳項目運動要競技化
現代武術發展到今天,已形成并具備了非常完善的競賽體制,有全國套路錦標賽、全國散打錦標賽、全國青少年錦標賽、全國青少年散打錦標賽、全國武術館校錦標賽、世界武術錦標賽、亞運會武術比賽等競賽制度。與現代武術競賽相比,傳統武術太極拳的比賽確是鳳毛麟角。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才在焦作連續舉行“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但與競技武術的比賽次數、重視程度相比,還是有天壤之別。所以,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發展一直是處于裹足不前的狀況,系統的競賽制度還沒有形成。在針對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競賽,應有別于競技武術,應在符合傳統武術太極拳“體用兼備”的技術特征和“廣泛適應性”的特點基礎上建立富有傳統武術太極拳特色的競賽體制。比如,制定套路與格斗相結合的比賽方式,可使運動員套路與格斗同時發展,如現在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播出的《武林大會》;把報名方法、評獎方法、等級設置進行改革,以利于不同流派、不同拳種、不同風格特點的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發展??傊?,只有使傳統武術太極拳的活動競技化,才能有利于它的弘揚、發展與傳播。
三、傳統武術太極拳傳承要年輕化
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武術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在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今天,對于中國武術的傳承問題,大多數中國人、中國體育人、武術人都不會承認傳統武術太極拳在一個世紀以來的流失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地步。因為,我們的武術教育一直在實施和開展著,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繁榮的。
提及傳統武術太極拳,很多人會認為傳統武術太極拳是一種非常復雜,蒙著一層面紗非常神秘的東西,不禁會問:“你一次能打倒幾個人?”這充分說明武術在中國本土的普及力度不夠,缺少文化的土壤。在韓國,跆拳道作為國術開展,小學生就開始學習跆拳道。習練太極拳者遍布世界各地,當然,這也是武術的魅力之一。然而,應該看到,習練太極拳的絕大多數是中老年人,青少年學生主動問津者少。眾多的青年學生希望能學習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的各種技擊術,在學技擊術的同時鍛煉身體。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到既可防身自衛,又可強身健體的實用武術技擊術。但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們忽略了武術技擊的繼承和發展,致使青年學生及兒童想學又沒地方學,(因為社會上的武術培訓館、少年宮等都以教競賽套路為主),只有轉而去學外來的跆拳道、泰拳等格斗術。大力挖掘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的各種奇妙技擊術,并通過各種形式,使之能展示在人們面前,使中國的青年學生、少年兒童能夠學習我們祖先自己的技擊術,使中國武術在青年一代中發揚光大。
四、傳統武術太極拳功能要具體化
傳統武術太極拳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沉淀,已經從最初的“保命術”發展成為具有豐富民族文化內涵的一項運動、一種文化。它以深刻的哲理性、奇妙的技擊性、神奇的健身性、廣泛的娛樂表演性等越來越受到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盡管現在是和平年代,人們更熱衷于武術(尤其是太極拳)的健身效果,但是武術的技擊防身實戰效用從古至今都不乏擁蹙。技擊性是武術的本質屬性,是武術最具魅力的特性之一。社會對武術的認可也在于武術的實戰技擊性,在于武術所包含的各種巧妙技擊術。像現在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和河南衛視每周固定時間播出的《武林大會》和《武林風》欄目,每次比賽,現場觀眾爆滿,座無空席,這說明人們對傳統武術太極拳技擊術的熱衷。因此,現代社會下傳統武術太極拳要發展就應該順應當前青少年學生的需要,所以說,21世紀武術技擊功能的回歸,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五、結語
21世紀將是人們追求健康的世紀,新的世紀、新的時代、新的起點、新的挑戰。中國傳統武術太極拳作為中國內涵豐富的傳統文化之一,是中國傳統民族體育的精華。但由于傳統武術太極拳主要是遍布于民間,大多數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對一些武術文化理論(如拳譜)不易理解,這就可能會導致對傳統拳種的誤解,從而影響了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發展;再者,傳統武術太極拳在民間主要是由農民自發組織練習,師徒傳承還不免有一些陳規陋習,并且在傳拳時故意夸大拳術的神秘性,傳統武術太極拳的技擊性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因此也會影響傳統武術太極拳的發展。誠然,傳統武術太極拳要發展就必須革新,就應該根據現代社會的需求進行改革,只有使傳統武術太極拳理論通俗化、傳統武術太極拳活動競技化、傳統武術太極拳傳承教育化、傳統武術太極拳功能實用化才能和人們的需要相吻合,與現代社會相契合。
參考文獻
[1]譚華.〔武術入奧失利與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未來〕.河南大學.2008年.
[2]王崗.〔重構中國武術教育體系的理論研究〕.河南大學.2008年.
[3]賀建生.從文化學視角對武術理論體系的再認識[J].搏擊.武術科學,2006(5).
[4]李成銀,林志剛,李寧.傳統武術太極拳發展應堅持三個方向[J].體育文化導刊,2007(5).
[5]李小芳,王明偉.在學校開展全面的武術教育迫在眉睫[J].搏擊.武術科學,2008(1).
[6]李厚芝.武術國際化——傳統武術太極拳的價值與現代化轉型[J].體育科研,2005(1).
[7]劉惠英.從中泰爭霸賽談武術技擊的繼承與發展[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