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卜
6月3日,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因病去世,享年74歲。逝世后被安葬在家鄉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市窟山公墓,葬禮舉行的十分隆重,約1.6萬各界人士出席,數以百萬計的人們通過直播收看,送葬期間大約10萬民眾沿途表示哀悼。人們并非僅僅在紀念一個世界冠軍,是阿里告訴了人們真正的冠軍不僅僅是關乎跑得快與跳得高,它還意味著你的道德是什么?你的原則是什么?你站在什么立場以及你愿意承擔什么風險。
阿里原名小卡休斯·馬塞勒斯·克萊(Cassius Marcellus Clay,Jr.),1942年1月17日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的一個比較貧困的黑人家庭,爸爸是畫匠,母親給有錢的人做傭人。當時的美國還沒有廢除種族隔離制度,阿里說“按我的理解,我是第六代的卡休斯·馬塞勒斯·克萊,我的曾曾祖父是一名在肯塔基州的奴隸。”阿里一直認為這是個奴隸的名字。1964年2月26日,在阿里奪得第一個職業拳擊世界冠軍后的第二天,向世界宣布將名字改為穆罕默德·阿里。從此使為美國三千萬黑人帶來自由的這場抗爭變得名正而言順。
“我憎恨訓練的每一分鐘,但我對自己說,不要放棄,現在辛苦,然后作為冠軍度過余生。”
阿里12歲遇到了他的第一個拳擊教練喬·馬丁,決定學習拳擊是因為要教訓偷他自行車的人。開始訓練后,喬·馬丁說“他很少不來,每次我到的時候他就已經來了,我走了以后他還在這兒練。后來,你們也知道了,他成了世界冠軍。”耀眼的身份太多,反而使人們忽略了作為運動員的阿里,是靠著怎樣的意志與勤奮拿下了一場場比賽,阿里曾說“我做仰臥起坐的時候,只會在肌肉開始痛時才開始算做了多少下,因為痛的才真正算數。這令我成為冠軍。”憑借著天分與汗水,在20年的職業拳擊生涯中,阿里一共打了61場比賽,獲勝56場,成為世界拳擊史上第一個三次獲得重量級拳王冠軍稱號的運動員。
“我的良心不允許我為了美國而對那些在泥巴里掙扎的可憐人開槍。”
勒布朗·詹姆斯在阿里去世后說:“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拳手,但我覺得這只是構成他偉大的20%。”那其余的80%呢?我們都知道是反越戰和黑人民權斗爭。1967年,阿里接到了美國政府的入伍通知,但阿里公開拒絕入伍,美國地方法院以拒絕服兵役的罪名,吊銷了阿里在全美各州的拳擊執照,收回金腰帶,并沒收了他的護照,還將面臨5年監禁及罰款的處罰。阿里在法院接受庭審后留下了那段經典的對美國的質問“我沒有躲避征兵,你想送我進監獄么?那來吧,我已經在監獄里度過了400年,再去坐個四五年也無所謂,但我不會跑10000英里,去幫你們殺害那些可憐的人,如果我想死,我就會死在這里,如果我想死,我就會先和你們戰斗,你們才是我的敵人,不是中國,不是越南,也不是日本。我追求自由你們阻止我,我追求正義你們阻止我,我追求平等你們也阻止我,你們要我去另一個地方為你們打仗?在自己的家里你們甚至都不支持我,不支持我的權利和信仰。為什么要開槍打他們?他們又沒喊我黑鬼,他們沒有折磨我,沒有剝奪我的國籍。”
作為一名拳擊手,沒有比賽就意味著沒有收入。作為一名正處于巔峰期的運動員,沒有比賽,更意味著運動生涯的被迫終結。阿里很有語言天賦,在拒絕越戰停賽后的三年里,他被迫只能去各個大學演講,也正是這時候,進一步鍛煉了他的口才,使他之后成為了一個巧舌如簧的演說家,每次賽前阿里都要寫一首詩送給對方,還要當著對方的面帶著節奏吼給對方聽,美國媒體甚至把阿里奉為黑人說唱的鼻祖。
“平凡人為了活得更易,經常說‘不可能,而不是嘗試改變世界。‘不可能其實只是一種可能。‘不可能是暫時的。”
1970年10月25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恢復阿里的拳手資格,阿里終于在28歲時,又重出江湖。復出后的阿里,表現的并不好,人們開始懷疑阿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當時與阿里狀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拳壇新人喬治·福爾曼,在福爾曼連贏了四十場比賽后,迎來了與阿里的對決。這也是阿里拳擊生涯中三場經典戰役的第二場,地點位于金沙薩。這場比賽的組織者是職業拳擊界呼風喚雨的經紀人唐·金,他把比賽安排在了非洲國家,盡管阿里當時并不是拳王,與福爾曼相比,實力也處在下風,但當地人將他敬若神明,阿里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人的想象,福爾曼面對的不僅僅是阿里,還有整個金沙薩。最終阿里贏得了比賽的勝利,奪回了闊別七年之久的拳王金腰帶。此后,阿里又連續十次蟬聯拳王稱號,失去的全都親手奪了回來。
阿里逝世的消息傳出后,網上一則新聞標題是“鄒市明發視頻痛哭”。這個在拳臺上的“硬漢”,在得知阿里離世后泣不成聲,他說“我想拿了冠軍之后去見他一面,但再也見不到他了。他一直激勵著我,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其實對于中國拳手和中國拳擊來說,阿里并非只是一個“偶像”那么簡單。除了曾激勵無數中國人愛上拳擊,阿里還曾數次來訪中國,并得到了最高領導人的接見。此后,他為中國拳擊貢獻良多。可以說,在中國拳擊“復興”的過程中,也有阿里不可磨滅的貢獻。1979年12月,剛剛從職業拳壇功成身退的阿里訪問中國,且在北京與鄧小平握手交談,一時間成了全國甚至世界范圍內的大事件。1985年,他第二次來到中國,這一次他在中國停留超過5天,再次得到大量關注。一年后他第三度踏上中國,同一年,拳擊運動正式在中國“解禁”,世界拳擊的舞臺上才又有了中國的身影。可想而知,對于中國拳擊運動員來說,阿里豈非偶像的意義那么簡單。
“我希望后人這樣記住我:一個偉大的拳擊運動員,他成為了他所在群體的領袖和捍衛者,我甚至不介意人們不記得我有多帥”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身患帕金森綜合癥的穆罕默德·阿里用顫抖的雙手,點燃了第26屆奧運會開幕式圣火,成為了奧運會歷史上最感人的一刻。后來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告訴阿里說:“他們沒有告訴我誰將點燃圣火,但是,當我看到是你時,我哭了”。8月2日,在奧運會男子籃球決賽中場休息時,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將一枚特制的羅馬奧運會金牌掛在了阿里的胸前,這一舉動是為了彌補當年被阿里憤怒拋進大海的第一塊金牌。1960年,時年18歲的阿里獲得羅馬奧運會81公斤級男子拳擊冠軍,回到美國后,阿里脖子上掛著金牌,去家鄉路易斯維爾市中心的一家飯店吃飯。然而奉行種族歧視主義,只招待白人的飯館拒絕為他提供服務,阿里發現這一冠軍對改變美國人對黑人的看法絲毫沒有用處,憤怒的阿里將這塊金牌扔進了俄亥俄河的急流之中。他說,我再也不愿意為這樣的國家效力了。2005年美國總統小布什為阿里頒發了代表美國民間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勛章,這無言的致歉,在阿里有生之年,還好等到了。這位重量級世界冠軍告訴人們,你可以奪走他的金腰帶,可以撤銷他的冠軍頭銜,這些是外在的勇氣、榮譽和價值的體現。但你無法改變他選擇做怎樣的人,就像阿里說的“我知道我在往哪兒去,也知道真相,但我不想成為你所期望的人,我有自由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阿里很介意他的名字,他說克萊是一個奴隸的名字,不是他自己選擇的,所以他不想要。在他宣布新名字叫穆罕默德·阿里后,卻并未得到大家的認可,人們仍然稱呼他為克萊。在1967年1月與特萊爾的比賽中,對手仍挑釁的稱呼阿里為克萊,當特萊爾被打倒在地而無力還擊后,阿里在擂臺上大聲對特萊爾喊到:“你告訴我,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是什么?”在賽前的電視直播記者會上,阿里雙眼如炬的看著記者。
阿里:“你為什么不叫我的名字,伙計?”
記者:“那么你叫什么呢?幾年前,你告訴過我你叫卡休斯·克萊。”
阿里:“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你我叫卡休斯·克萊,我的名字叫穆罕默德·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