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鳳好
摘要 結合了山區機械化發展的特點,分析了特色農產品機械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發展建議,以促進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中機械化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 特色農產品;機械化;問題;建議;山區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7-0187-01
近年來,在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拉動下,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戶購機熱情不斷高漲。因此,山區農機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稻、麥等主要農作物耕作、收獲環節的機械化水平,基本能趕上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進程,一般可保持在80%以上。隨著政策的不斷支持,以及稻、麥等主要作物生產的不斷產業化和農戶資本的積累,農業生產中全程機械化是必然趨勢。然而,對于一些山區,農作物的品種繁多,較為復雜,除了包括小麥、水稻等常規的作物外,還有一些特色產品,當前在農業生產上廣泛使用的機械與山區農業的發展需求不相適應。因此,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機械化水平相對比較落后,成為制約山區農機化發展的主要因素[1-2]。要實現農業的大發展,機械化是根本的出路,因此發展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機械化,是農機化發展的必然之路,是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步驟。
1 存在的問題
從客觀上分析:丘陵山區地理條件復雜,土地相對較為分散,耕地面積小,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農業生產中實現機械化受到一定的限制。山區特色農產品種類繁多,分布零星,基本為家庭農戶自主生產,產業化程度低,制約農機化發展。山區農機化發展是農機化發展的難點,而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機械化發展更是難中之難,根據“先易后難”的科學發展規劃,國家在政策上對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機械化發展沒有很高的扶持力度,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機械化發展基本由地方在摸爬中緩慢前進。
從主觀上分析: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機具種類多樣化,且機具需求量相對較少,無法真正實現規?;?,農機推廣機構、生產企業和用戶對新技術、機具的研發、推廣、使用積極性不高。山特農產品顧名思義屬于特色產品,具有地域特色,種植規模一般比較有限,并且伴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山區勞動力大量外流,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勞動力主要集中于留守老人,思想相對傳統,對機械化沒有迫切需求。
2 建議
2.1 加大政策扶持,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要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行扶持,政府應提高農機補貼的力度、擴大農機補貼的范圍,而且對于一些農機化水平不高的山區要重點扶持,加大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機具補貼力度,特別對先進、價格高的,補貼比例和額度更大,極大地促進農機化的發展[3]。從現有的補貼政策看,進入補貼目錄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機械大多數為小型機具,技術含量不高,補貼的比例也較少,而一些大型成套的先進設備都沒有補貼。就補貼對象而言,作為山區農機化技術運用、推廣主力的農產品生產企業則被排除在外。因地制宜加大政策扶持,為山區農機化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2.2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合理的現代化特色農產品生產模式
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推動農村經濟實現市場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丘陵山地,要實現農業的機械化,其著力點應該放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特別是丘陵山地,作業條件艱難,農民自主投入改造難度更大。大力扶持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流轉承包土地資源,使山區特色農產品生產規?;?、集約化[4]。
2.3 加大科研投入,積極研發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新技術、新機具
為了有效解決農機化發展中的問題,要加大投入用于農機方面的研究。在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協會應在農機化發展中起到應有作用,并作為政府的農機化咨詢機構與國際社會進行關于丘陵山區農機學術交流的聯絡機構,使我國能夠更好地汲取先進的關于丘陵山區農機開發經驗,特別是對山區特設農產品的種植、收獲機械,應加大其研發力度并加強有關實驗改良場所的配合。通過地方項目扶持,加大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加工機械的研發和推廣,進一步提高農機部門、企業、農戶對機械化投入的積極性。
2.4 強化農機管理和服務體系
農機部門要加強農機管理,建立安全、規范、公平的發展環境,做好農機化新機具的推廣、新技術培訓、維修服務等工作,使農民在操作農機時更加熟練、安全、可靠。切實服務“三農”,為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保障。
3 參考文獻
[1] 張強.經濟作物及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發展緩慢[J].高端農業裝備,2013(2):15-17.
[2] 龍俊,李環.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中農業機械化的任務[J].湖北農機化,2003(5):32.
[3] 張世偉.探討農業機械化與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J].才智,2012(34):25-30.
[4] 剡謹.定西市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研究[J].發展,2004(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