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梅
摘 要:影響課堂沉默的因素很多,主要源自三個方面:學生因素、外部環境、教師因素。本研究僅從教師的角度分析中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并且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課堂沉默;中學生;教師因素;英語
崔景貴(2003)認為“建構主義的教學策略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習者與情境的交互作用, 以主動地建構意義。[1]”然而,中學課堂上普遍缺少互動,出現課堂沉默現象。[2]劉向前(2005)定義課堂沉默為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所呈現出來的無聲且無固定語義的非言語交際行為。 他在關于課堂沉默的一項研究中提出了兩種表現形式:積極沉默和消極沉默。積極沉默主要表現在學生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并思考問題,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消化課堂知識,積極思考問題;消極沉默表現在學生對老師所提問題沉默不語,不積極或拒絕參與課堂討論等,不利于學生學習英語。本文主要從教師角度討論學生課堂上的消極沉默(以下統一稱為課堂沉默)的三個原因,并且就如何消除課堂沉默現象給出了三點建議,以期望對中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有所幫助。
一、 中學生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主要原因分析
1. 教師角色定位不正確
由于高考壓力的影響,大部分教師認為中學課堂任務主要是向學生傳授知識,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中學教師將自己定位為知識的傳播者,他們希望自己盡可能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則盡可能地接收所傳遞的知識。因此,課堂上很多教師希望保持知識擁有者的權威性,不太愿意學生質疑自己。雖然有些教師名義上鼓勵學生提出不同意見,實際上對學生質疑多持否定的態度。他們更偏向于學生聽自己的講解,然后在必要的時候與老師“互動”。這種名不副實的鼓勵很容易讓學生喪失交流的意愿。長此以往,課堂氛圍變得嚴肅壓抑,學生便很難“燃起”互動的興趣,從而出現沉默的現象。
2. 教師課堂提問存在問題
筆者以為,當前課堂提問的問題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1)教師課堂提問內容。有些學生之所以不參加課堂討論或回答問題,可能是因為自己對某個問題或者話題不熟悉。當學生不能回答出問題,可能會覺得丟面子或傷自尊,因而他們會選擇沉默。反之如果問題內容的過于簡單,學生不能夠體會回答問題的成就感,逐漸失去回答問題的興趣; 2)教師對學生的應答反饋。“語言學習的獨特性還在于與學習其他課程相比,學習者更易于受到批評和負面的評價,因為在語言課堂上犯錯的機會更多。[3]”教師的負面的反饋會打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3. 課堂活動缺少互動性
教學活動可以用來促進師生、生生互動。然而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課堂活動形式單一且互動性較差,主要表現為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記錄以及教師問學生答,這種被動單一的教學活動很難引起學生的參與欲望。
二、相應的解決對策
1. 教師正確定位課堂的角色
現代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因此,中學英語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權威者的身份,而應該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對話和互動。[4]張慶宗(2013)認為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改變知識灌輸者的身份,從而扮演咨詢者、指導者、促進者等,在教學活動中采取民主的參與方式,以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與學習動機。
2. 教師優化課堂提問
[5]趙敏霞(2003)認為有效課堂提問是教師通過利用課堂提問來促進學生發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果,它的三個特點之一:有效課堂教學提問是師生交流的重要形式。中學英語教師在設置討論問題的時候最好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以便于學生參與討論活動;中學英語教師在評論學生的答案的時候,可以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答案內容,而忽略發音、句法錯誤等,教師過度地糾正其語言錯誤的行為會傷害學生的自尊,以至于學生逐漸逃避回答問題。
3. 教師設計互動性強的課堂活動
中學英語教師先要改變學生課堂沉默現象,就應該改變學生被動消極地聽講的局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互動性強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如設計一些供學生討論與交流問題,但過于簡單的問題也不適合讓學生來討論,如記憶類的問題。因此,問題應該具有啟發學生思考的功能和討論的價值。
三、結語
導致課堂沉默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師因素還有諸如文化原因、學生因素、課堂氛圍等。但筆者以為,中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對學生課堂沉默現象的影響更為明顯,教師的角色定位式、課堂提問以及課堂活動的安排都很容易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因此中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正確地定位自己的課堂角色,優化課堂提問和設計互動性強的課堂活動來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逐漸緩解課堂沉默現象。
[參考文獻]
[1]崔景貴. 建構主義教育觀述評 [J] . 當代教育科學, 2003(1).
[2]劉向前.論課堂沉默 [D]. 曲阜師范大學, 2005.
[3]王健,張靜.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解析與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2008(1).
[4]張慶宗.外語學與教的心理學原理[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5]趙敏霞. 對教師有效課堂教學提問的思考[J] . 現代教育論叢,2003(3).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