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發
1921年7月1日至今,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光輝歷程。95年前的中國,災難深重、四分五裂,處在亡國滅種的邊緣,“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95年后的今天,神州大地滄桑巨變,國力強盛、人民富裕,中華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95年間,中國歷史何以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歸根結底在于有一個以馬列主義武裝起來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
在回顧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會聯想到曾經擁有近2000萬名黨員的“老大哥”蘇聯共產黨,其在25年前轟然倒塌失去統治地位,教訓極其沉痛。在這特殊的時期,深刻反省蘇共亡黨的歷史教訓,深入剖析蘇共及其干部隊伍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對于我們黨避免重蹈覆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具有重要意義。
一、堅定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蘇聯亡黨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背叛馬列主義,到戈爾巴喬夫時期,蘇共甚至直接轉向了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立場。失去了正確的理論指導,結果必然會造成黨內外思想的混亂和社會政治動蕩并最終導致滅亡。
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領導的理論基礎,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是毛澤東思想,一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95年來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壯大,所以能夠帶領人民創造舉世矚目的偉業,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終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理論的與時俱進。
二、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就是黨風敗壞、嚴重脫離群眾、喪失民心。黨的作風體現黨的宗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列寧時期,非常注重黨的作風建設,嚴格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和黨員廉潔奉公,反對官僚主義,反對脫離群眾。列寧以身作則,堅決反對特殊。到了斯大林時期,開始出現了只供指定的少數人使用的內部食堂、商店、小賣部、醫院、療養院和休養所,出現了專門給領導干部發錢的“錢袋”制度。但享有這樣特殊待遇的領導干部為數較少,在全國也不是普遍存在。蘇共的特權階層,從勃列日涅夫上臺后逐步形成。這一階層幾乎全都是黨員干部。這種權貴階層的出現,導致蘇共割斷了與廣大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關系,淡漠和疏遠了與人民群眾的魚水之情,在人民群眾的不滿、失望、冷漠和抗議的邏輯鏈條中,最終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拋棄。
我們黨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把馬列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基本原理系統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形成了黨在一切工作中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化。群眾路線的實質,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就是要執政為民。歷史經驗充分表明:黨的成長與壯大、革命的勝利與發展,都與群眾路線息息相關。當黨正確地制定和實行群眾路線時,革命就勝利、發展;反之,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遭受損失、失敗。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更有其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認真組織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政績工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堅持真理,堅持原則,真抓實干,勇于擔當,言必信、行必果,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只有深入貫徹群眾路線,才能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了誰”的問題,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只有深入貫徹群眾路線,才能始終找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依靠誰”的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三、堅持理想信念,夯實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根基
蘇聯亡黨亡國的第三個重要原因是喪失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20世紀80年代,蘇共領導層中的絕大部分人已經開始追求物質享受。隨著享有特權的不斷增多,他們深切感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存在使他們不能夠積累大量財富,也不能夠合法地把這些財富轉移給他們的子孫。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甚至認為,如果蘇聯走資本主義道路,他們就可以憑借手中的特權攫取蘇聯規模巨大的國有資產。正因如此,這些蘇共高級領導干部表面上不斷重復黨的文件和馬克思主義教科書上的理論、觀點,但實際上卻自私自利、貪污腐敗和脫離人民。蘇共領導干部理想信念缺失,追求特權與享樂,必然導致腐敗,最終走向滅亡。
我們黨一貫重視對廣大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一是要加強理論學習。理論的成熟是政治堅定的基礎,一個政黨必須要經常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習總書記深刻地指出,共產主義理想的必然實現,是唯物史觀所揭示的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共產黨的堅定的信念必須以科學理論為基礎。全黨同志必須要系統地學習馬克思主義,應當知道我們是怎樣經過反復比較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從而提高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價值性的理解,增強實現黨的最高理想的堅定性。二是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針對部分黨員存在的質疑理想信仰價值的傾向,必須要加強教育,使之懂得,人的理想信仰是人區別動物的標志之一,共產黨人的理想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標志之一,要把黨員信仰與個人修養結合起來,要不斷學習,反復修煉,腳踏實地,信守對黨和人民的承諾,做一個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三是要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廣泛性。把黨的信念與中華民族的理想信念結合起來,帶領各族人民,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四、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
蘇聯亡黨亡國的原因還有很多:如黨的干部路線出現偏差、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遭到嚴重破壞、否定黨的歷史,等等,但長期忽視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是基礎性原因。到蘇共垮臺前夕,大多數黨組織和黨員已經是徒有其名。黨的思想教育長期無人過問,黨員質量下降,理想信念動搖,嚴重脫離群眾,不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迷失了前進方向。
我們黨一貫重視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習總書記指出,加強黨的建設,首要任務是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關鍵是教育管理好黨員、干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對于解決黨員干部特別是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起到了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建設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目前在全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推動黨內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堅定廣大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立場,保證全黨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我們黨始終成為有理想、有信念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 “學”是“做”的基礎,“做”是“學”的目的。廣大黨員要把學和做統一起來,貫穿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全過程,統一于尊崇黨章、遵守黨規和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具體行動,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新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單位:中共菏澤市委黨校,山東 菏澤 274032)